?

傳馮承素摹本《蘭亭序》最接近真跡原貌之說淺議

2016-05-30 10:48宋庚洛
西江文藝 2016年19期
關鍵詞:摹本蘭亭序

宋庚洛

【摘要】:傳為馮承素所摹的神龍本《蘭亭序》,被后人贊為最近接王羲之真跡《蘭亭序》的原貌,目前對此觀點仍有頗多疑議,對《蘭亭》真偽的爭辯也由來已久。而這一摹本,在無真跡作為標準的參照下,何以斷定其為最接近真跡面貌的神品,本文通過對作品本身的分析來闡明其藝術價值所在,綜前人之述,進而言其“下真跡一等”之說。

【關鍵詞】:神龍本;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一、《蘭亭序》鑒賞概說

王羲之《蘭亭序》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被奉為稀世珍寶,然真跡失傳,只有各種摹本流傳于后世,目前的研究現狀依然主要是圍繞蘭亭真偽的爭辯而展開,首先,對于《蘭亭序》真偽一案,在郭沫若與高二適的蘭亭真偽之辯中各執一詞。郭在《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蘭亭序的真偽》中認為在王羲之所處的年代里,還沒有成熟的楷書、行草書,同時從這篇序文內容上來看,《蘭亭序》后半部分有悲觀論調,不符合王羲之的原文,故《蘭亭序》為偽作,并認為偽作的作者是王羲之第七世孫、陳代永欣寺僧人智永,后再傳給其弟子辯才的。[1]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還從依托說來論證《蘭亭序》是偽作,認為《蘭亭序》是在王羲之《臨河序》的基礎上加以刪改、移易、擴大而成的。并認為在“夫人之相與”之后的段落內容上有悲觀消極的意味,不合乎當時飲酒賦詩的崢嶸景象和氛圍。又因為這篇序文未被蕭梁時代的《昭明文選》所收錄,此外還從王羲之的用筆筆跡來論證這篇序文中許多處筆墨問題。高則在其《蘭亭序的真偽駁議》一文中認為當時已經有楷書 、行書的記載、傳說和故事,認為《蘭亭序》“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鐵案”,隨著考古發現及晉代墓志,墓碑的出土,不僅有隸書,還有行楷,隸楷,也說明了當時多種書體并存的現象。在啟功《論書叢稿》中亦對是卷做了較為準確的分析[2]。而在對蘭亭的研究現狀下,更多的是對流傳的蘭亭各個不同版本的研究和比較,對于作品真偽的研究依然是討論話題的一個核心。

二、神龍本《蘭亭序》書寫者考辨

神龍本《蘭亭序》因帖首有“神龍”半印而得名,元郭天錫在題跋中云:“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榻(榻)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等奉圣旨于《蘭亭序》真跡上雙鉤所摹?!睆摹榜T承素等”四字可看出,并沒有肯定是馮承素一人所摹,項元汴的題記云:“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將軍王羲之蘭亭稧帖”進一步說其為馮承素所摹,然并不足以證明就是馮承素所摹,而卷首的神龍小印,只是斷定其為唐摹的一個證據。

近年出土的《馮承素墓志》上云:“尤工草隸,遂臨古法,奉進宸闈,載紆天睠,特蒙嗟賞,奉敕令直弘文館?!笨煽闯鲴T的書法水平很高,也有時人評其書法“筆勢精妙,蕭散樸拙 ”可見其能成為直弘文館拓書人,摹寫《蘭亭》可謂無出其右者。而在唐代崇尚二王之法的思想下,他必定對二王的書法書風熟識于心, 且又通于古法,加之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學養,定能領會到古法中的筆意和法度。又因是受皇命所摹,必一絲不茍,其精細程度可得而,故神龍本蘭亭極有可能為他所摹。

三、馮摹本下真跡一等“下”在何處?

魏晉是一個崇尚風流韻致的時代,文人雅士清談玄學,風流蕭散,不滯于物,不拘于行,他們率性而為,寄情山水,而王羲之生活在這樣的大壞境下,他身上同樣具有魏晉風流人士的影子,在蘭亭之會上,他趁酒酣之際寫下這篇序文,飄若浮云,嬌若飛龍,它流淌的是魏晉的氣息,體現的是魏晉的風骨,而唐人一味去臨摹晉人筆法,也難以盡得其意,必然會受到時代的局限性,摹本一定程度上代有唐人的氣息,則是必然的。

書寫方式和材質的改變也是改變藝術表現形態和表現效果的因素。王羲之所寫蘭亭序時用的是鼠須筆和蠶繭紙,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中云:“王羲之書《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碧茝垙┻h《書法要錄》中亦有記載:“王羲之《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須筆,書蘭亭序”而到了唐代書寫的材質早已發生變化,紙、筆的不同寫出來的效果自然會呈現出不同的風貌神韻,即便是雙溝填墨去摹寫,呈現出的也是有很大差異的,故神龍本蘭亭自然難以比擬蘭亭真跡的面目。此外,不同時代的人,書寫方式也是不同的,據考古研究,書桌的概念到唐末宋初時才出現,書寫時的姿勢必然不同,不會再是臨空書寫,而是將紙放置與書桌上來書寫,這樣,就會影響到用時的正側鋒的變化,從而寫出來的字必然與晉人的是有差別的。

結 ?語

關于蘭亭真偽的爭論依然真偽難辨,沒有真跡為參照,只能從摹本本身去管窺和探尋《蘭亭》的廬山真面目,神龍本《蘭亭》既有值得我們肯定的地方,也有他存在的不足之處,而通過比較和分析讓我們對這件作品有了全面的認識,正確去看待他的價值,讓后人更為遞進的探尋真跡的風貌和王書的精神,從而對王羲之書法真正面目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也對這件作品最接近真跡原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注釋:

[1]郭沫若《<駁議>的商討》,《蘭亭論辯》文物出版社,1977年十月。

[2]啟功《啟功叢稿·題跋卷》,中華書局,1999年7月,第153頁。

參考資料:

[1]《蘭亭》北京大學出版,上海博物館編,2011年9月第一版。

[2]張傳旭.《蘭亭》真偽之爭的核心問題.文藝研究,2006年第一期。

[3] 陳一梅.《蘭亭序》在唐代的流傳及影響。

[4] 喻 蘅.《蘭亭序帖》祖本面目初探,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一期。

[5] 姚展雄.撲所迷離說《蘭亭》,文化密碼,2008年第七期。

[6] 陳忠康.<蘭亭序>版本流變與影響,中央美術學院2008屆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5月。

[7]郭沫若.《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J].文物出版社,1965(06)。

猜你喜歡
摹本蘭亭序
摹本即真本——北宋宮廷藏畫“真偽相雜”論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氣息比較分析
《蘭亭序》對初唐楷書風格構造的影響
王羲之與文人理想《蘭亭序》
莎士比亞的全球異常:《麥克白》之“人類”摹本、影視化以及滅絕時代
一場文化之旅
書法作品
《王羲之 蘭亭序》
王羲之書蘭亭序
官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