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學校園景觀設計布局的可達性探析

2016-05-30 13:48葉靜
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大學校園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大學校園作為高等教育的物質載體,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場所。良好的校園環境景觀設計激發師生對校園的認同感及歸屬感。其設計應師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使用者的行為活動。以安徽大學磬苑校區為例,闡述校園各空間區域之間布局和道路可達性的關系,從可達性理論分析校園景觀布局的不足,從而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大學校園;景觀布局;可達性;安徽大學磬苑校區

1 什么是可達性

可達性(Accessibility)是指空間實體之間克服距離障礙進行交流的難易程度,表達了空間實體之間的疏密關系,它與區位、空間相互作用和空間尺度等概念緊密相關。1959年Hansen首次提出了可達性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交通網絡中各節點相互作用的機會大小,通俗來講“指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容易程度”。

2 校園概況與平面布局

2.1校園概況

安徽大學新區,又稱安徽大學磬苑校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因外形整體輪廓酷似古代的擊打樂器磬,故得名“磬苑校區”。校區西臨九龍商業街,東倚翡翠湖,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占地面積為3200余畝,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約2800使用者。

2.2校園景觀平面布局

通過對校園的平面圖可以看出,校園布局工整,是“一線、兩區、多點”的組團式景觀格局?!耙痪€”即是沿校園的南北走向主干道的景觀帶;“兩區”是指以以東門的磬苑廣場到西門的鳴磬廣場為中軸線劃分南北兩個組團的空間格局;“多點”是指南北兩區由教學樓、寢室樓、食堂等組團式點狀形成。校園整體走勢為南北長、東西窄,設計者采用S型的主干道通貫整個校園南北兩區,不但為整體的美感彌補不足,又為功能分區上做了劃分。采用了軸對稱的空間編排方式。

3校園景觀設計布局的不足及可達性分析

3.1校園景觀設計布局的不足及建議

3.1.1校園廣場

處于西門的鳴磬廣場有個中心舞臺,它與觀眾座位距離太遠導致設計本意戶外表演場地無法實現,功能性根本無法得到滿足,同時寬敞的大空間格局并沒有表現大學校園廣場的青春洋溢。廣場缺少頂層植物,減少了學生到達此處休息及娛樂。綠地的使用即沒有大片草坪的功能和舒適感,又沒有合適的表達帶來的美觀性,反而阻塞了空間的流動性和通達性。

3.1.2圖書館

文典閣后的中心疊水景觀雖具備美感,但由于其利用水的特性,使其大大阻礙了南北兩區的通行,即造成學生上下課通往博南博北路段的堵塞。交通動線缺乏,導致南北區域溝通減弱,各個功能區域流動性和可達性降低。學生通過簡單的踩踏尋找途徑通過,破壞了綠地景觀及水景的原本樣貌。設計師沒有從使用者的角度著手,只是注重平面對稱的美感,大大減弱了使用率,阻塞了空間的流動性,使空間不能的很好的利用及發揮其功能。

3.1.3校園道路

校園道路是連接建筑群及節點構成的整體秩序,也是成為空間形態的骨架,也是形成校園形象特征的主要構成因素。

道路兩側的綠化沒有連貫性,行道樹應選擇高大濃密的、分枝點高的喬木,搭配地被、矮小的灌木從而形成連續性的植物景觀,起到美觀及導視的作用。

3.2可達性分析

從宏觀的可達性分析來看,將“出發點”與“目的”用“通道”連接。從中觀的可達性分析來看,一個場所及其中“路徑”,該場所能否被經過或穿越。學生可以通過次干道及輔助干道到達所通往的任意寢室樓、食堂、教學樓、體育館和天鵝湖等等。從微觀的可達性分析來看,一條“路徑”是否具有好的“通達性”品質。獨秀大道及至誠大道為主要交通干線,能很好的提高到達目的地的質量。次干道及輔助干道借助周邊景觀及親水區更好的提供步行和欣賞。

4景觀布局中的可達性改進

4.1增加空間暗示與引導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交往增加,大學校園作為一個開放性公共空間。對于功能性為主的校園環境,一般通達性越高,可達性越高。為滿足參觀者及師生共同的訴求,帶動景觀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應增加景觀空間的暗示與引導。引導與暗示是利用人的心理特點和習慣,合理而巧妙地設計和安排路線,使使用者自然地、于不經意中沿著一定的方向或路線從一個空間依次走向另一個空間。引導與暗示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方法,不是簡單的路標式的信息傳遞,而是通過人的感興趣的某種形狀、顏色等來引導人的行為,從而既能滿足設計的功能要求,又能使人得到某種設計美的體驗。

4.2注重場所精神的營造

勒內·迪博斯說:“場所精神象征一種使用者與特定地方生動的生態關系。使用者從場所獲取,并給場所增加了多方面的使用者文特征,無論宏偉或者貧瘠的景觀,若沒有使用者類的愛、勞動和藝術,則不能全部展現潛在的豐富內涵?!贝髮W校園的廣場空間是整體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體現大學場所精神的物質載體與可達性終端的重要成分。其大面積的下沉式廣場,能滿足校園功能性的大型娛樂活動及社交等需求。但忽視了大學生心理行為活動的層次關系,使得私密空間及活動變得較為困難。

4.3完善道路節點的休憩空間

節點的重要性表現在它是某些用途或是特征的集中,許多節點同時具有交叉和集中的兩種特點,它與道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使用者路程中的某些集中之處。良好的休憩空間可以滿足大學生交往的需求,可較大程度上吸引及啟發大學生的交往帶來的弊端。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可設置座位在開放式的空間,如條形、列形、島嶼形的座椅,也能有單置或具有相對私密性的座椅,那么對于整個校園的休憩空間就能更使用者性化,能夠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服務;其次在設計形式與類型上尋求多元化,并結合水體、植物景觀等要素共同構成室外休憩空間環境。

4.4營造景觀科學化

建立使用者及校園景觀直接的關系,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設計。①水景體量空間較小,通過步行道路將校園景觀中分散的水景聯系起來,加強水景生態性,增加水生植物栽培。②完善的“基地”空間,通常是校園的院系建筑或教學樓所包合而形成的鄰近空間,比校園廣場更為封閉,尺度較小,更具圍合性、私密性和內向性。③提高綠地使用率,為使用者增加更多的休憩空間。④提高景觀小品的質量,利用其靈活性及多樣性豐富大學校園景觀環境。將選擇合理的位置和布局、根據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設計構思,做到因地制宜,把道路與景觀小品結合到一起。

5結語

大學校園作為高等教育的物質載體,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場所。良好的校園環境景觀設計激發師生對校園的認同感及歸屬感。其設計應師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使用者的行為活動。

本文通過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區的可達性理論分析對安徽大學磬苑校園景觀布局設計提出參考建議:①增加空間暗示和引導,連接布局空間序列提升趣味性。②注重場所空間營造,豐富景觀可達性終端的多元化。③完善道路節點的休憩空間,增加景觀分區標識性。④營造景觀科學化,因地制宜??偟膩碇v,忽視人的使用者行為而設計的空間往往會在使用中暴露出種種弊端,唯有著眼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營造出使用者與空間的有機結合的校園環境才更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平華,陸玉麒.城市可達性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評論[J]城市問題,2005.1213(1);69-73.

[2]楊志德.風景園林設計原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2(3);231-232.

作者簡介:葉靜(1996-),女 ,漢族,浙江蒼南,本科,安徽大學在讀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大學校園
高密度大學校園規劃指標與形態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創新路徑研究
淺析大學校園熱微環境
大學校園改造更新規劃研究
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學校園?
緊湊型大學校園人居環境規劃策略
湖南科技大學校園文化紀念品開發設計研究
微信的大學校園文化傳播價值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校園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防范措施
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