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TPP戰略動因及其前景分析

2016-05-30 08:17王棟梁
2016年14期

王棟梁

摘要:經濟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而美國主導的TPP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美國加入TPP不僅僅因其經濟動因,更是因為里面有著眾多利益交織。這些因素力推美國主導TPP,形成了美國獨特TPP戰略。同時,美國TPP戰略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美國將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以促使TPP協定的最終達成。

關鍵詞:TPP戰略;戰略動因;多哈談判

一、TPP協定簡介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協定”,最初共有智利、新西蘭等四個成員國,因此又稱P4。截至2015年10月,TPP成員國共有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等12國。這些國家經濟總量占全球總量的40%,占全球貿易的三分之一,對世界經濟影響重大。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美國在同年的APEC峰會期間非正式的倡議成立“太平洋五國自由貿易區”,但并沒有真正加入。2009年奧巴馬總統上臺后高調加入TPP,明確將其作為戰略武器。同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柯克正式告知國會有關啟動TPP談判的決定,這標志著美國正式開始了TPP談判的具體工作。2011年11月,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2013年9月,韓國宣布加入TPP談判,而中國至今還沒有加入其中。2016年2月4日,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在新西蘭奧克蘭正式簽署了TPP協議,這標志著TPP協議最終達成。

二、美國力推TPP的戰略原因

美國高調加入TPP,不僅僅只是考慮美國的經濟利益,而且有著各種利益交織在一起,這些利益一起構成了美國力推TPP的戰略動因。

一是理念上的原因。美國極力推動TPP,不僅僅是因為其處于安全戰略和經濟利益方面的保護,還有其自身價值觀因素的考量。長期以來,美國以亞太國家自居,獲取其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利益,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地位,推廣其所謂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念,以此推動其TPP戰略實現的基礎。

二是地緣政治因素。亞太地區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稱之為“世界資源寶庫”。亞太地區正在成為新興經濟體,但其內部大問題眾多、矛盾交織,各政治大國展開競爭與合作,以實現自身利益。因此,美國對亞太的關注將會越來多。

三是政治方面的原因。美國TPP戰略意圖強化其亞太政治影響力,為美國合法進入亞太地區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美國加入到TPP后,TPP的影響力大增。如果某一國被邊緣化,自然會收到很大的損失,將會由此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依靠其聯盟關系,拉攏盟國加入,進而其示范作用將會日益巨大,從而獲取在該地區更大的政治利益,掌握該地區的經濟規則制定權。

四是經濟方面的原因。近年來,東亞地區的合作表現十分強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經貿體制的建立正是這一欲望的強烈體現。所以,美國通過TPP將亞太國家“捆綁”在以美國為中心的生產銷售網絡上,放大“輪軸—輻條”效應,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亞太經濟新格局。亞太地區人口眾多、市場廣闊、人口眾多,可以為美國提供巨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以TPP作為其拉動經濟的重要手段,提升美國企業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力,削弱其他國家在該地區的影響。

三、TPP對美國的機遇與挑戰

TPP作為美國新時期針對亞太地區的經貿政策能否繼續推進,受到了國內外眾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國內因素

1、政治體制因素。美國國家制度的核心是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歸國會、政府及最高法院所有,而三者又相互獨立,互相制衡。美國政府是一個以總統為首的行政機構,美國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但其國會議員代表的是其選區利益,為了獲得連任,往往會受到社會利益的牽制。而美國的政府與國會之爭由來已久,并且將繼續常態化、持續化。因此,國會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國會不像政府表現的那樣積極,其他國家的加入熱情也將會受到影響。2、政府內部因素。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嚴重挫傷了美國經濟。次年12月,奧巴馬總統在《重塑美國制造業框架》中明確提出要采取各種措施以“再工業化”為戰略理念重振美國制造業,這標志著美國經濟向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轉變。但是,在“再工業化”過程中,美國各個部門的不同反應也成為了影響TPP走勢的重要因素。

(二)其他成員國因素

1、域內大國因素

(1)日本。在所有成員國中,日本位居其二,占據TPP內經濟總量的20%。所以,TPP能夠爭取到日本支持是其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日本國內,有著兩種聲音即贊同的聲音和反對的聲音。日本反對的聲音中,農業因素是其反對聲音中的最大原因。雖然日本已經成為TPP談判的重要國家,但一旦國內農業利益受到巨大損失時,日本的農業利益集團就將會阻撓日本參加進一輪的談判;(2)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在其成員國中,其礦產、農業和服務業有著巨大的比較優勢。2005年《美澳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并未給其帶來太多經濟利益。因此,澳大利亞要借助TPP來改善其經貿環境的意愿并不大。但因為美國的加入及東亞國家的觀望將會成為澳大利亞TPP政策考量的重要因素;(3)新西蘭和新加坡。新西蘭與澳大利亞有著巨大的相似。但是,新西蘭國內市場的狹小,與美國、澳大利亞農產品產業部門的分歧,將會影響到新西蘭經貿政策的決定。新加坡開放程度較高,加之新加坡獨特的地理區位,作為原始會員國和既得利益者,將會繼續支持TPP協定的簽署及落實;

2、小國因素。TPP成員國中有很多成員國是東盟成員國。一直以來,東盟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已經與眾多APEC會員國簽訂貿易協定,例如2002年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東盟已經成為“10+1”“10+3”等多種形式區域合作的核心力量。TPP也是未來區域合作的重要模式,東盟也將參與其中。但是,東盟內部矛盾重重,自身述求不一,各國擔心東盟凝聚力下降同時擔心自己將會受到邊緣化。因此,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使東盟積極支持將是域內大國不得不考量的重要因素。TPP中還有其他成員國如秘魯、智利等國家,雖然自身力量弱小,但是TPP的擴容首先必須處理好這些國家的利益述求。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家毗鄰美國,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是美國重要的區域合作伙伴,美國的態度決定了其未來TPP政策。因此,總體而言,這些國家的態度將會是積極的。

(三)國際環境因素

2001年11月,啟動的新一輪多哈多邊貿易談判,但因談判的失敗,影響到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此后,由于成員國利益沖突無法調和,多哈談判也長期未見結果。直到2013年12月底,在WTO第9屆部長級會議上,159個成員國全數通過達成《巴厘一攬子協議》,實現了多哈談判零的突破。但是多哈談判對TPP的影響也將隨著談判的繼續進行而影響著。

世界經濟的進展表明全球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將更加明顯,并顯示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因而,這些因素將會促進TPP成員國盡快達成協議。

四、美國TPP的前景預測

TPP是美國繼WTO坎昆會議失敗后付出努力最多的所推進的區域貿易協定。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TPP的最終實施已成定局,但其中將會經歷許多挫折和打擊。美國提出的許多標準不僅不能讓小國接受,甚至也超過了發達國家所能接受的范圍。在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競爭政策等新國際貿易規則方面爭執不斷,并且在市場準入、原產地標準、貿易壁壘等傳統領域也難以達成一致,形成了談判的技術性難題。因此,未來TPP的談判將圍繞這些議題為中心進行談判。美國將積極和這些國家進行談判,力爭TPP協定的早日實施,并會拉攏其他國家加入到TPP協定中來。(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

參考文獻:

[1]畢晶.中國加入TPP的利弊權衡及戰略選擇[J].國際經濟合作.

[2]陳漢林,涂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下中國的靜態貿易效應——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13.

[3]胡麥秀.美國主導TPP的戰略動因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情報雜志.

[4]李玉舉.AOEC成員方與東盟合作的差異性及中國的選擇[J].亞太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