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佛能使世界變的更“低碳”嗎?

2016-05-31 19:59廖友亮
企業導報 2016年8期
關鍵詞:低碳低碳經濟

廖友亮

摘 要:本文筆者通過對比研究學佛與不學佛的人群的低碳消費相關價值觀、態度和意向,發現學佛能使我們的生活消費觀念變得更“綠色”。這不僅有對國家低碳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同時對如何將佛教傳統文化、價值觀與企業運作和居民生活有效融合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佛;低碳消費;對比調查;低碳經濟

一、引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薄婊勰艽髱煛镀刑豳省?/p>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的污染、氣候的變化、資源的枯竭等問題日益突顯,以低碳技術為支撐轉變生產及消費方式的低碳經濟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消費作為低碳經濟不可缺少的一環,如何有效引導人們選擇低碳消費行為,加快居民的消費方式向低碳消費轉變十分重要。

建立在“非可持續增長”基礎上的“非低碳消費”,造成了環境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破壞,加速了資源的枯竭和環境的不斷惡化,導致了各種極端氣候現象,使人類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由于人們深刻意識到人類社會面臨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的雙重制約,因此促生了“低碳經濟”。伴隨著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氣候劇變等問題日益嚴重,以“低碳價值觀”為核心轉變生產及消費方式的“低碳經濟”將是世界各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此同時,隨著各類反?,F象的出現,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人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高碳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巨大沖擊,因此在日常消費過程中開始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例如,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蓬勃發展)。時至今日,改變傳統的“高碳經濟”發展模式,尋求“低碳經濟”發展路徑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環境和氣候問題的基本方向。而倡導“低碳消費”是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低碳經濟下的“低碳消費”將逐漸成為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必然選擇。

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也開始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佛教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人的“信仰”一直是備受矚目的一個議題。要形成信仰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筆者以自己的歷經和調研數據來嘗試探究精神生活追求過程中以短期的佛教學習為例,探討佛教學習是否能影響人們的“低碳消費”。

一般來說,低碳消費有3層含義:其一,消費的對象是未被污染、低碳環保的產品;其二,從購買、使用、報廢等消費的各個過程進行低碳處理,盡量減少環境污染;其三,消費者觀念上,實現能源與消費的可持續協調。

佛教發展至今已經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人的“信仰”一直是備受矚目的一個議題。探究生態倫理觀念對低碳消費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更豐富的研究佐證。發掘宗教內在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 可以為自然生態的保護提供更豐富的研究參考。

中國環境問題一直是抑制中國全面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難題,而環境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接下來,筆者希望嘗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揭示影響人們“低碳消費”的原因,這不僅有對國家低碳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同時對如何佛教傳統文化、價值觀與企業運作和居民生活有效融合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的環境現狀

《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僅有16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達標城市不足10%。2014年,中國20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4896個,較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45.4%,極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16.1%。中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占普查范圍總面積的31.12%。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所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給環境帶來的損害日益嚴重。

傳統的研究影響影消費者低碳消費的因素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消費者內部因素,包括人口統計因素(比如性別、年齡等)、價值觀、態度、低碳知識等;一類為消費者外部因素,包括政策、信息、技術、消費情景等因素。接下來,筆者將嘗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闡釋人們的在進行精神追求的過程中接受佛教文化的學習是否能影響到人們日常的消費觀念和環境態度,尤其是備受關注的低碳消費。

三、學佛是否能使得世界變的更“綠”?

2015年4月筆者看到中國某一著名寺廟的開展佛教學習的通知,于是便報名參加并得到了錄取。這個活動的舉辦已經有一定歷史了,舉辦得也非常成熟了?;顒又饕獙W習內容包括法師介紹佛教以及講授佛經、早課、誦經、參禪、打坐、三步一拜等一系列比較完整的的佛教學習活動?;顒悠陂g采取分小組導師制,每個法師指導一個小組,進行全面的溝通交流以及學習輔導。于此同時,筆者基于自身的研究基礎萌發了進行“低碳消費”的調查研究。調查對象針對兩類群體:參加過佛教學習的消費者人群和沒有參加過佛教學習的人群。這些群體的組成以海內外各大高校的師生占多數,也包含其他各類的從業人員。筆者不僅調查了這兩類群體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以及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等。低碳消費調查指標包含四個:“低碳消費意愿”、“低碳消費態度”、“環境態度”和“生態價值觀”。

環境態度(Environment Attitude)是指環境行為主體對某種具體的、特定的環境行為存在的一般而穩定的傾向、立場或看法。量表由環境信念和環境敏感度兩個部分共7個題項組成。環境信念共4個題項,主要參考Dunlap等人開發的量表;環境敏感度包含3個題項,主要參考了 Chan和Roth等開發的量表。

低碳消費態度(Low-Carbon Consumption Attitude)即個人對客觀存在的低碳相關的事物的認知、情感、記憶和想象。的量表的題項來源基于Stern (2000)和Balderjahn ( 1988)的研究,共有4個題項。

低碳消費意向(Low-Carbon Consumption Intention)指個人或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品牌或服務的主觀概率或可能性。量表主要參照Samart(2005)的研究,囊括4個測量題項。

生態價值觀是人類主體基于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意義的認知而產生的相對持久的、穩定的信念或準則。量表主要參考Dunlap等人的研究,有8個測量題項。

四、研究結論

針對學佛與未學佛兩類消費者群體的綜合調查,研究結果如下:其一,月均可支付收入偏高和偏低的消費者使得世界變得更“綠”,月均可支配收入中等的消費者拖了后腿,而學佛使得這一差距變得更大。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是調查結果是,兩類消費群體的月均可支配收入月可支配收入與“低碳消費意愿”、“低碳消費態度”、“環境態度”和“生態價值觀”這四個指標分別都呈現U型關系;以“低碳消費意愿”為例,即月均可支配收入中等的消費者平時購物過程中表現的“低碳消費意愿”最弱,最不愿意進行低碳消費,反而月均可支配收入偏高的消費者和月均可支配收入偏低的消費者的“低碳消費意愿”都比較強烈,在日常生活更愿意從事低碳消費。更有趣的是,在學佛的消費者群體中這種U型關系要比不學佛的消費者群體明顯很多。是否學佛讓這種差異更大。其二,高學歷的消費者為世界變“綠”做出更大的貢獻,從一定程度上,學佛增強了高學歷者的這一貢獻。調查結果表明,學歷越高,低碳消費調查指標越高,低碳消費越明顯。高學歷的消費者低碳消費比較明顯,而且學歷越高低碳消費越強烈。這其中可能有更進一步的的價值觀和社會認知的原因。對于兩類不同研究群體而言,尤為突出的是碩士以上學歷的學佛的消費者,其“低碳消費態度”、“環境態度”和“生態價值觀”等指標都顯著高于碩士以上學歷未學佛的群體。學佛對高學歷消費者的低碳消費影響更大。其三,調查結果顯示,學佛的消費者與未學佛的消費者之間“低碳消費意愿”、“低碳消費態度”和“生態價值觀”等指標沒有明顯差異。然而,學佛群體的“環境態度”比未學佛的群體搞出很多。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短期的佛教學習可能對人們固有的價值觀念、消費態度和消費意愿影響沒有影響或者影響有“滯后效應”??赡苡捎凇罢缘姆鸾獭保磳Ψ鸾淌强茖W信仰而非迷信)弘揚的受戒自持、積德行善、廣為布施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宏觀大環境的看法和態度,學佛對人們的“環境態度”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因此,精神生活越豐富的人群對待周圍的宏觀環境可能會更友好。也許,從這一角度而言,即使世界沒有變,但學佛可以使得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變得更“綠”。其四,不同年齡階段,學佛的消費者與未學佛的消費者沒有明顯差異。26-35歲學佛的被試“環境態度”相對較高。這可能表明,使世界變量更“綠”的生力軍是26-35歲的青年消費者。其五,調查結果表明,在學佛與不學佛的學生群體比較中,低碳消費結果指標沒有差異。然而,對于國企員工和私企員工,學佛的群體的“環境態度”要顯著高于不學佛的群體。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并值得深入探討的研究結果,在事業單位/公務員和自由職業者這兩類群體中,學佛的四個低碳消費調查指標要顯著高于不學佛的四個低碳消費指標。這可能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使得世界變得更“綠”的主力軍是事業單位/公務員和自由職業者這兩類消費者群體。

參考文獻:

[1] 黎建新,綠色購買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啟示[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4):70-74.

[2] 王璐.城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2014:1-28.

猜你喜歡
低碳低碳經濟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提升對策研究
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研究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