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建筑的發展與未來

2016-06-08 13:43郭建峰譚定生
科技視界 2016年14期
關鍵詞:繼承創新傳統

郭建峰 譚定生

【摘 要】快速高效的社會發展,促進了城市地產產業的異軍突起。城市的蓬勃發展,這也迫使鄉村發生巨大變革。鄉村建筑在變革的過程中,鄉村建筑面貌急劇變化。從鄉村建筑的現狀出發,以專業的視點和充分結合地域特色、文化、宗教信仰等各種因素理性分析,鄉村建筑不宜呈現目前這種建筑形制,而應是在傳統鄉村建筑的形制上,經過不斷創新而形成一種新的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體現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

【關鍵詞】傳統;鄉村建筑;繼承;創新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城市的突起和發展吸引了無數的農村人口,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孕育了城市發展的典型特點即快速、高效。農村大部分人口經農村到城市發展,后再返回農村,并將其特點嫁接到鄉村的發展變革中。在鄉村花園洋房、小別墅以及快餐式的住宅成為了當下鄉村建筑的時尚和主流。鄉村建筑形式西化、功能簡化、文化內涵消逝,傳統的鄉村建筑形制正漸行漸遠。傳統的鄉村建筑本是我國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建筑,而現在各個地域、區域建筑形式千篇一律。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鄉村建筑所形成的特征旗幟鮮明。

1 目前鄉村建筑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1 “原生性”喪失

失去了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內涵。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地域文化是鄉村建筑賴以存在的生命力,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歷史氛圍、自然條件下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是鄉村建筑最鮮明的旗幟,是鄉村建筑特色最直接的反映?!霸浴钡膯适?,不僅會對鄉村建筑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對建筑的主體——人的影響也無法估量。

1.2 “秩序性”短缺

鄉村建筑生長在鄉土本應是一幅天然的美麗的畫卷,“秩序性”短缺主要表現在鄉村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失去了本土特色,西借東用,鄉村建筑在地理位置上的分配更是雜亂無章,這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擁有良好秩序性的建筑,才能與環境相得益彰、和諧共生。

1.3 “生態性”缺乏

“生態性”這一理念在近幾年里風靡城市,在鄉村卻無從聽說。我國幾經磨難而保留下來的傳統木構和夯土等建筑卻“生態味”十足。傳統鄉村建筑具有良好的生態性,在建造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建筑的朝向、選址以及充分利用本地域的建筑材料以賦予建筑文化內涵和展示地域特色。

1.4 “創新性”不足

鄉村建筑它的生長變化同其他事物一樣,也會隨著事物的發展而不斷進步。若鄉村建筑僅僅是對傳統建筑形式的照搬照抄,這是不利于鄉村建筑發展和進步的。鄉村建筑需要在傳統建筑的形式上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生產、物質和精神方面等各方面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繼承和創新相融合,才能夠真正建造出適合當代人居住的鄉村建筑,才能夠繼承傳統鄉村建筑的文化精髓。

2 鄉村建筑的形勢

鄉村建筑是經過中華五千年歷史洗禮的結晶,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人之于建筑的需求從未改變。鄉村建筑是我國現代展示傳統建筑的活化石,同時鄉村建筑也體現著傳統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藝術瑰寶。而如今它卻被人拋諸腦后、甚至被人們遺忘,鄉村建筑的形勢不容樂觀。

2.1 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城市建筑行業的突飛猛進,從而加速了鄉村建筑的消逝

城市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給他們的帶來了機遇和財富,但這也冷漠了農村。財富的增長加速了鄉村農民改善生活條件的速度,改善居住條件則成為了財富的首要體現。一人如此,眾人皆效。一夜之間別墅、小洋樓在鄉村一躍而起,并成為了時尚,傳統鄉村建筑的風貌隨之而改變。傳統鄉村建筑在農村變革的急流中勇退了,悄無聲息地退出了這原本屬于它的舞臺。傳統鄉村建筑,它是一段歷史的沉淀,一段歲月的映照,傳統鄉村建筑的消逝不僅僅是建筑形式的消亡,更是一段歷史的泯滅。

2.2 文化知識的淺薄,保護傳統鄉村建筑觀念和意識的缺乏,也加速的鄉村建筑的消逝

社會正處在不斷發展和變革中,人們的文化知識和受教育程度也在隨之而提高。但事實恐非如我們所愿,很大一部分人受教育程度愈高,其歷史文化知識越貧瘠。社會經濟效應刺激著他們,讓其變得浮躁,甚至是功利。在農村沒有人去思考、去反思歐式建筑風格、現代建筑風格、西班牙建筑風格對傳統建筑帶來的影響!人們卻沉醉于外來文化之中,深深不能自拔。對歷史的無知,對傳統鄉村建筑的蔑視加速了傳統鄉村建筑的湮沒。

2.3 對鄉村建筑的發展沒有正確的引導,長期處于自由發展的模式,這也加速的傳統鄉村建筑的消逝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經過幾千年歷史驗證的真理。鄉村建筑的自由發展模式沒有讓其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相反則使其不倫不類、面目全非、滿目瘡痍。適度的適當的規范引導是有利于鄉村建筑健康有序的發展和創造出適合當下人們生活的居住、生活空間。

3 鄉村建筑的未來

鄉村建筑的現狀是經過一個復雜而又矛盾的過程而呈現出的一種現實狀態。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任重而道遠

3.1 鄉村建筑的發展、傳承和創新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鄉村建筑健康有序的發展是一個復雜、龐大、持久、系統的過程,它需要國家的統籌規劃,需要國家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對建筑的形式進行總體定位和把握。同時鄉村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法律支持、資金援助。

3.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這也正使得我國的文化異常豐富和精彩紛呈

區域文化是區域鄉村建筑賴以生存的源泉,在鄉村建筑中充分融入本地區的文化,深度挖掘本地域的特色、特點,有利于鄉村建筑健康、有序的發展。

3.3 鄉村建筑的發展也離不開建筑師的耕耘

在設計鄉村建筑的過程中,建筑師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鄉村建筑是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的人們生活、生產的產物。同時區域的環境、社會經濟、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也制約著建筑的空間布局、造型特征、色彩質感、裝飾風格等方面,這也要求建筑師在鄉村建筑的規劃和設計過程中注重對鄉村人們生活方式的研究、提煉、把握與安排,并將此作為重要的設計環節以從分考慮鄉村生活的多樣性、差異性來創造適合人們生活的空間。

3.4 在鄉村加強對人們的文化教育和對傳統鄉村建筑知識的宣傳,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復蘇,有利于增強、加強人們對保護鄉村建筑的認識和意識以促進鄉村建筑健康、有序的發展

鄉村建筑是文化的體現,是對歷史的傳承。鄉村建筑應當傳承和發揚傳統鄉村建筑的優良特點,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融入文化的鄉村建筑才能夠得以生生不息,這樣才會改變當前鄉村建筑千篇一律的現狀,才能創造出良好的舒適的生活空間,才能夠讓后世對歷史和民族文化產生深刻和直觀的感受和體會。

【參考文獻】

[1]王澍.世博會的“鄉村建筑師”[N].瞭望新聞周刊,2010.

[2]成輝.西部地域建筑創作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3]張群,梁銳,劉加平,等.鄉村建筑更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新建筑,2015(1).

[4]方松林.鄉村建筑發展觀[J].美術大觀,2011(8).

[5]廖沙泥,謝志賢.拯救·傳承——新鄉村建筑發展的反思[J].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6]謝志賢.鄉村建筑傳統與革新的探索[J].福建建設科技,2012(3).

[責任編輯:王偉平]

猜你喜歡
繼承創新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淺談杜審言、杜甫的祖孫關系:推崇、繼承、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