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農村物流“客貨郵商”同網經營發展策略淺析

2016-06-08 18:58趙秀鋒
科技視界 2016年14期
關鍵詞:農村物流資源整合

趙秀鋒

【摘 要】本文分析了南京市農村物流同網經營的發展現狀,并結合存在的問題,分別從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模式、流通體系及信息服務平臺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通過本次研究,希望切實推進南京市農村物流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物流;同網運營;資源整合

0 引言

農村物流直接服務于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及其他經濟活動,是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及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的重要保障。促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不僅是支撐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提升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有效舉措。近年來,南京市農村物流獲得了快速發展。商務部門依托蘇果超市、蘇農農資集團等連鎖經營企業,通過直營、加盟等流通方式在鎮、村地區建設改造了一批以日用消費品或農資供應為主的連鎖農家店。我市農村物流發展已具備較好的基礎。但目前各部門物流資源相對分散,相互融合、共享程度不高,影響了我市農村物流總體服務水平的提高和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資源的浪費。因此,下階段農村物流發展剖切需要實現部門協同,資源整合共享。

1 發展現狀

1.1 農村物流經營主體

南京市現狀農村物流經營主體包括五種類型:

一是,郵政系統:包括普通郵務和郵政速遞(EMS);

二是,快遞公司:順豐、韻達、百世匯通等;

三是,專業運輸公司: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專業運輸公司,如南京幫明貨物配送有限公司、南京鄭明物流有限公司等;

四是,商貿配送:系統連鎖企業(蘇果、蘇農)的自營物流公司;

五是,客車帶貨:客運班車小件快運。

1.2 農村物流供給模式

1.2.1 農村日用消費品物流供給模式

農村日用消費品物流的貨種主要包含三類:一是,郵件、包裹等小件商品類;二是,生活消費品類(煙、酒、飲料等);三是,網購商品類(衣服、家用電器、奶粉等)。三類貨種的物流供給模式如下:

郵件、包裹等小件商品類:主要由郵政速遞公司或快遞公司提供物流服務,一般投遞到村郵站或村委會,由農村居民自取。

生活消費品類(煙酒、洗化用品、飲料等):主要由連鎖農家店供應,連鎖農家店的商品配送,一部分由蘇果、蘇農等企業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實行配送,但由于農家店點多、線長,以及配送工作量大、配送成本高等客觀因素影響,企業對農家店的統一配送率較低。農家店主要還是以自主進貨為主,廠家、品牌代理商等統一配送為輔。

網購商品類:兩種途徑:一是,村民網購的商品由快遞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目前由于農村物流成本原因,快遞公司基本不會投遞到農村;二是,村民在郵政系統開發的電子商務平臺《郵樂網》上采購,由郵政速遞企業提供物流配送。

1.2.2 農用物資物流供給模式

農用物資物流的貨種主要是化肥、種子、農藥等。主要由農資站(售賣點)供應,農資站(售賣點)的商品配送,以自主進貨為主,廠家、品牌代理商等統一配送為輔。

1.2.3 農產品外銷物流供模式(電商+物流模式)

南京地區農產品外銷,典型代表是高淳地區的“淘寶·南京館”?!疤詫殹つ暇^”采用“電商+物流”模式,物流配送方式:一是,打通農村物流雙向通道。一方面農產品上行,通過大學生村官帶動村民創業,把一些品牌農副產品,借助“南京館”的平臺推廣到全國。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新的日用品下行模式,為村民提供家電日用百貨等網上代買服務,水電煤代繳、快遞代收發、汽車火車飛機票預訂等日常服務。通過打通雙向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

1.3 同網經營現狀

目前南京市參與農村物流的主體眾多,各主體大都利用自身資源開展相關農村物流配送活動,各主體網絡資源、運力資源共享情況較弱。

1.3.1 “郵政+快遞”模式

由于快遞業務和郵政部分業務有一定的重合性,目前南京市六合區已經開展了“郵政+快遞”農村物流發展模式。該模式主要利用郵政現有的鄉鎮農村便民服務站(村郵站),接收快遞企業行政村及自然村的快件,針對價值較高的郵件或貨物,通過農村便民服務站直接送到客戶手中,對于個人郵件及小型包裹,通常放入24h值機的郵政包裹自主柜臺,由客戶自取,對于大件不便攜帶的包裹,通常電話通知客戶到服務站自取。

1.3.2 “商貿+郵政”模式

為增強農家店的便民服務功能,提高農家店的經營效益和能力,通過協調、合作,以市場化的方式拓展農家店經營服務范圍,發揮其“一網多用”功能,與郵政部門合作,在農家店設立投遞箱,開展郵票銷售、票務代辦等業務。

2 存在問題分析

2.1 農村物流網絡體系不健全

雖然近年來,快遞企業、電商企業都在向農村布局物流網絡,農村物流的發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農村區域比較分散,村與村、鄉與鄉之間的距離可能會很遠,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物流的成本和難度。就我市而言大部分快遞企業在農村的物流網點建設末端一般在縣區,真正的規范化村鎮物流網點較少,大部分快遞還是需要村民自取,送貨上門、上門取貨依然無法全面覆蓋。

2.2 基礎設施利用率不高

近年來,交通運輸、郵政等部門分別規劃了一些場站基礎設施,但由于缺乏部門協同,這些設施的利用效率不高。如交通部門在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建設的農村客運站點,目前功能較為單一,設施利用率較低。

2.3 跨部門協作有待加強

目前農村地區物流資源有郵政、快遞、交通、商貿等不同部門,物流資源相對比較分散。由于考慮成本因素,大部分快遞企業物流網點一般只覆蓋到縣城或鄉鎮,農村物流配送就成為快遞物流的短板,而郵政系統在農村末端物流網點覆蓋面和連通度較高。如果二者能夠將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取長補短,將能夠有效的改善農村物流滯后狀況,但目前相互融合不夠。

2.4 農村物流信息化支撐不足

當前我市農村信息化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首先,是信息化硬件基礎薄弱,表現在基礎設施不健全,設備落后,寬帶不足,網速慢等弊端。其次,信息搜集困難,由于農民居住分散,溝通不暢,許多信息難以收集、傳遞。第三,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供需信息、縣鄉村不同層級之間的信息相互分割,共享不暢。由于農村物流信息化支撐不足,已成為農村物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3 發展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發展對策:

3.1 完善農村三級物流節點體系建設

按照縣、鄉、村三級網絡構架和“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模式,共同推進三級農村物流節點體系建設。三級農村物流場站體系構建,立足于加強交通運輸、商務、郵政快遞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銜接,實現統籌布局、資源互補、共建共享。

加快區(縣)級農村配送物流中心建設。加強以區(縣)級汽車客運站、商貿批發市場為依托的區(縣)級農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統籌區(縣)級客運站、公路貨運站、農村商貿流通市場、農資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和再生資源集散中心等各類資源,強化商貿流通與貨運物流的業務對接,促進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優化物流運輸組織。

完善鄉鎮級農村物流配送站建設。建議結合鄉鎮農村客運站打造集農資及農產品倉儲、日用品分撥配送、快遞配送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村綜合客貨服務中心,促進農產品物流、農資物流、快遞物流、日用消費品物流等多種網絡在農村綜合客貨服務中心融合,貨流集聚、物流供給資源共享。

健全村級農村物流配送點。依托末端農村客運站、村郵站、農家店推進村級農村物流配送點建設。按照加強合作、多點融合、惠民共贏的原則,發展緊密型農村物流聯系網點。鼓勵村級物流服務點與電商企業對接,推進農村地區公共取送點建設。健全農村物流的末端網絡,實現農村物流各類物資“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以及各類物流信息的及時采集和發布。

3.2 推廣三種農村物流同網經營模式

按照資源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積極探索跨部門共建共管,跨行業聯營合作發展的新機制,大力推進“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農村物流同網經營新模式,下階段重點推廣三種新型同網經營模式:交郵合作模式、客貨同網模式和交商聯盟模式。

交郵合作模式。利用村郵站,開展末端物流配送業務,實現貨物配送對接到村到戶。利用農村客運站,整合進駐郵政、快遞分撥配送網點,實現客運配貨網絡和郵政、快遞網絡的銜接。

客貨同網模式。在建成區(縣)級交通物流中心、鄉鎮物流站和社區物流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展客運配貨業務。鼓勵農村客運班線的客運班車代運郵件和快件。針對物流而言,可以健全小件快運服務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對于客運而言,可以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交商聯盟模式。鼓勵農村商貿流通企業、供銷合作社整合分散的貨源,外包物流服務業務,與農村物流配送企業開展深層次合作。引導農村物流配送企業與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資配送中心、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建立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逐步發展產、運、銷一體化的物流供應鏈服務。

3.3 打造農村物流雙向流通體系

3.3.1 加大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

加快農村農產品電商實體平臺和網絡平臺建設,利用電子商務信息傳播范圍廣、快速、高效的特點,擴大特色農產品、時令農產品外銷渠道,打造四季常青的農村產業,進一步提升農村上行物流量,固化持久、健康的雙向農村物流網絡。

3.3.2 試點開行農村物流“貨運班線”

借鑒湖北秭歸農村物流發展經驗,對于高淳、江寧一些特色農產品貨源充足的鄉鎮、村,引導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試點開行“貨運班線”。上行物流主要承運農副產品進城;下行物流主要承運日常農資、生產、生活用品下鄉、幫助農家(店)超市進貨、幫助快遞公司收發到農村的快件、包裹等業務,打通了雙向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

3.3.3 加快“客貨聯盟”網絡和合作機制建設

對于南京其他縣市區農產品外銷需求較小,上行物流量較小的情況,建議采用“客貨聯盟”模式,即借助遍布全市的農村客運網絡運送郵件、包裹、網購商品等小件快運貨物。尤其是鄉鎮至村快遞、郵政網絡覆蓋率較低的地區??拓浡撁四J郊裙澕s了物流成本、又提高了農村客運收入、方便了基層老百姓,實行了多方共贏。

3.4 建設一個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加快區(縣)級農村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以區(縣)級交通運輸運政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整合郵政、商貿、快遞等相關部門信息資源,有效融合電商企業、客運、物流企業及中介機構的自有信息系統,搭建區(縣)級農村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農村物流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實現各方信息的互聯互通、集約共享和有效聯動,及時高效組織調配各類物流資源。

完善鄉村農村物流信息點服務功能。對村郵站、農家店等基層農村物流節點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和升級改造,推進農村物流信息終端和設備標準化,實現與區(縣)級農村物流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培養和發展農村物流信息員,及時采集農村地區供需信息,并通過網絡、電話、短信等多種形式,實現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4 結語

本文分析了南京市農村物流同網經營的發展現狀,并結合存在的問題,分別從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模式、流通體系及信息服務平臺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通過本次研究,希望切實推進南京市農村物流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萌,鄔文兵.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2(11):3-4.

[2]劉維.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9):48- 49.

[3]孔哲禮,李興中.農戶小額信貸與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2014(12):111-117.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農村物流資源整合
少先隊活動與校外資源整合的實踐與探索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海外并購中的人力資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資源整合方式實踐
吉林省現代物流與農村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
我國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理論研究綜述
中小學信息化教育資源整合的4.0時代初探
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