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研究

2016-06-11 05:57申淑平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背景校園智慧

申淑平

[摘 要] 21世紀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不可逆轉的信息化趨勢,而信息化催生大數據時代,而以大數據為標簽的處理技術也在校園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智慧校園建設就是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先對智慧校園建設進行整體論述,結合大數據的現實環境詳細論述了其三大顯著特征。在此基礎上從目標到設計思路,到整體構架,再到關鍵技術對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做了詳細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動智慧校園建設,帶來更為高效的校園管理與更為人性化的校園體驗。

[關 鍵 詞] 大數據背景;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建設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8-0098-02

一、大數據對高校智慧校園的影響研究

(一)智慧校園建設理念的提出與發展

智慧校園是大數據背景下的衍生產物,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奠定其技術載體。我國智慧校園建設分階段進行,經歷了電子校園、數字化校園及智慧校園幾個發展階段。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打破了傳統校園物理環境的局限,實現了大數據、互聯網、移動終端、智能感知及云計算等多種技術的融合,綜合教學、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打造了新型一體多元的數字教育環境。信息技術是實現物理環境與數字虛擬空間銜接的關鍵技術,以師生學習工作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倡導更加開放、多元、自由的教學環境,設計更加人性化,生活更加便捷化。智慧校園建設是校園建設的主要方向與校園未來建設的必然出路。

(二)大數據環境下智慧校園的主要特征

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校園具有三大顯著特征。其一,凸顯信息化。在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借助現代物聯網技術,打造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生活學習環境,奠定學生學習的環境基礎。而物聯網在校園建設中的融入讓其帶有顯著的信息化特征。其二,具有極強的協作性。智慧校園的建構更多地體現整體理念,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學校對應部門必須實現通訊與日常信息的共享,確保工作的協調統一,這也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前提。其三,便捷化。與信息化密切相關,智慧校園建設中增加了對移動終端的關注與支持,借助便捷的移動終端設備,師生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享受智慧校園帶來的學習便利。正是基于這三大主要特征,智慧校園建設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也備受關注。

二、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的建設

(一)智慧校園建設目標的有效解讀

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的初衷是學校師生各類合理需求的滿足。其希望以全方位、立體化的服務理念帶動信息的互聯互通,帶來數據資料的學習共享,讓用戶獲得更具針對性,更具人性化,更具便捷化的服務體驗。以智慧校園建設為突破口,實現教育教學及管理服務水平質的提升,更好地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推動校園信息化建設進程。目前智慧校園建設目標如下:其一,建立創新型及智慧型的人才培養模式。伴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課堂教學融合使得創新型智慧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其二,建立創新型及智慧型的科研機制。大數據背景提供了大數據技術支持,智慧校園也將在科研申報、項目結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三,建立創新型及智慧型的管理服務機制。對于校園建設來說,最為核心的當屬管理系統規劃完善,智慧校園基于大數據及其他技術,通過對校園系統各類數據信息的高效管理推動數字化辦公系統的集成,無論是學生信息管理還是學校硬件設備建設,無論是校園系統安全維護還是信息生活服務提供都兼具了創新型及智慧型的特性。

(二)智慧校園設計思路的有效解讀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應走統一化管理之路,以期更好地提供一站式的需求服務,打造全方位更多元的應用系統及安全防護系統,讓智慧校園建設的成果共享。目前智慧校園整體設計思路應涉及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SOA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以云計算數據中心及大數據分析平臺為切入點打造集成共享平臺。整合物聯網及各類應用系統,帶動學校信息服務、教學科研、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整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

(三)智慧校園建設的總體構架解讀

智慧校園倡導校園物理環境與數字空間的有效融合,因此智慧校園主體應分為智能感知層、大數據層、服務層、信息標準與規范體系、系統運行維護、系統安全體系等幾部分。其中智能感知層主要利用傳感器、攝像頭及各類應用系統,對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獲得對師生生活情況、儀器設備運行情況的全面感知與動態監督。而智能感知層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數據支持。網絡層主要是發揮有線無線網絡技術,通過對數據的捕捉傳輸,讓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可以相互連通,信息交流共享更加流暢,實時接入更加契合,網絡層更多地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網絡基礎。而數據層是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其不僅僅負責數據的收集挖掘,更肩負數據智能處理的重任。目前數據層的建設主體是各類平臺的搭建與完善。比較常見的平臺有數據收集管理平臺、數據存儲與計算物理平臺、數據分析處理應用支撐平臺,數據層是連接并匯聚校園各類信息的橋梁與樞紐。正是因為數據層的存在才讓智慧校園建設有著更為翔實的數據指導參考。應用層的職能更多的是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智能決策讓師生生活學習體驗更舒適。應用層在智慧校園建設中推動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應用系統的深度融合,建立更加隨性與彈性的空間環境,弱化時間與空間的客觀限制,師生獲得更為個性化與智能化的應用服務。而服務層更多的是指導實現各類服務平臺的融合。在校園門戶的輔助下,用戶可以完成各種信息服務功能,服務層具有綜合性的服務能力,正是這種綜合性服務大大提升了校園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使得服務質量在監督下獲得更好提升,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

三、智慧校園建設的關鍵技術剖析

(一)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重點就是大數據技術的嫻熟運用。大數據技術最為核心的價值就是實現了海量數據的存儲與智能分析。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最大的區別在于智慧校園的核心特征是借助各種智能終端、可感知設備及信息系統去捕捉獲取海量的數據資料,在獲取資料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處理,深度整合,從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規律,帶來智慧的運用體驗?,F在倡導并流行的“主體虛擬映像”就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而智慧校園數據組織與建模是關鍵,因此大數據價值的發掘是當務之急。

(二)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是新興的技術模式,其在智慧校園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智慧校園建設本身十分復雜,而這也意味著基礎設施的支持輔助十分艱難,而云計算模式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融入則實現了難度的縮減,構建更為開放、整合并具有協同性的信息化框架,讓資源配置帶有動態性特征,滿足高擴展的需求。

(三)物聯網、移動互聯及智能感知

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及智能感知更多地融合在一起發揮作用。具體來說,物聯網借助智能感知技術、識別技術及有線網絡、移動互聯通信技術,實現了傳感器、控制器、機器及人員的有效連接,讓人與物、物與物有機關聯,從而彰顯智能化識別、智能化定位、智能化跟蹤、智能化監控及智能化管理的優勢,這恰恰是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的物理基礎。

(四)商務智能技術

商務智能技術的服務對象是用戶數據,利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術實現用戶數據的系統存儲與科學管理。在此基礎上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得出各種翔實的數據分析報告,而這些分析報告為學校各種活動及教學科研提供了信息決策的參考,可以說商務智能技術奠定了智慧型管理決策應用的技術基礎。

(五)知識管理技術

知識管理面向的對象有三類。分別為知識規劃管理、知識創造過程的規劃管理及知識應用的規劃管理,這也基本概括了學校與知識人的活動范圍。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必須做好對知識管理的關注與研究。

(六)社交網絡技術

從本質上智慧校園是一個帶有信息化特征的社交網絡體系,讓師生在這一典型獨特的社交網絡體系中交流、互動,讓師生以智慧校園構建的社交網絡體為互動平臺分工協作、知識分享、經驗學習與優劣互補。社交網絡技術作為涵蓋了以人類社交為核心的所有網絡服務形式,必須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獲得關注。

大數據作為信息時代的典型特征,其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必將推動校園建設的創新化與智慧化,讓學校教學科研及日常管理更為高效。而本文緊扣大數據的時代特征,論述了智慧校園建設的必要性,從目標、思路設計到總體構架再到關鍵技術進行論述,將極大助力智慧校園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蔣東興,付小龍,袁芳,等.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S1):119-125.

[2]喬世嬌,梁照,劉陽.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10):48-49.

[3]邵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10):222-223.

猜你喜歡
背景校園智慧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