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用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2016-06-12 17:22鄭志明
考試周刊 2016年38期
關鍵詞:語用學朗讀寫作

鄭志明

摘 要: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增加學生對語文的積累和應用,強調的是對語文能力的提高,但當前一些老師在教學中忽視了語用這一關鍵點。本文從閱讀、朗讀、仿寫三個角度,為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用教學提供思路,幫助老師回歸語用。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語用學 閱讀 朗讀 寫作

語言是一種工具,而語文則是學習如何理解和使用語言的重要學科,但是當前老師在教學中陷入了一種重人文輕語用的誤區之中,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了語文之后,依然無法完成正常的閱讀和寫作,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說錯話、用錯詞、無法正常理解他人話語的問題,因此本文從語用角度出發,為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提出幾點思考。

一、在閱讀中讓學生感知語言的魅力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擁有無數經典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對語言的應用也非常講究,很多字詞都經過作者的不斷思考、推敲之后才選定的,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著重注意這些詞語,通過聯系上下文揣摩作者心意,嘗試換一種說法或詞語是否可以達到與作者同樣的意境。

例如在學到《魚游到了紙上》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關鍵注意“認識”、“特別”、“驕傲”、“游到了我的心里”這幾個詞語和語句,這幾個詞語到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與觀點等。學生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著重注意這幾個詞語,他們通過上下文分析了這幾個詞語。有的同學認為“認識”這個詞,很有趣,既表現了作者知道這個畫魚的人,見過幾面,但是并不了解這個人,不知道他的具體信息,更沒有進一步的溝通過,這就說明作者為什么不知道他是個聾啞人。對于“驕傲”這個詞,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他們認為這個詞實際上表達了作者的一些不滿,因為他和這位畫魚的年輕人說話,并沒有得到回應,但是這種不滿又不好說出來,因為他們并不熟悉,對方專心致志地在畫畫,自己的打擾也略微失禮,再加上這個年輕人畫魚的能力確實讓人驚艷,所以綜合以上幾點,驕傲這個詞非常恰當,非常能夠表達作者這種復雜的心情,如果換詞的話則很容易偏向其中一面,而無法表達出如此多面的心情?!坝蔚搅宋业男睦铩?,這句話是整篇文的中心點,前面的所有都是為這句話鋪墊,表達了作者“只有用心才能做好事情”的觀點,也表達了畫魚的聾啞年輕人非常樸素的世界觀,正是如此簡單的執著才讓他的魚好像真的一般。

在這部分,老師應當讓學生從全文角度閱讀和考慮,而不是只看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句,脫離了全文的詞句就失去了其真正意義。

二、在朗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感

朗讀是一種非常好的語文學習方法,與默讀不同,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同時運用到眼、口、腦,對學生的刺激大于默讀,尤其是在積累一定的生活閱歷之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夠將學生和作者的感情基調調整到一個頻率上,更能夠讓學生被作者的文字觸動,提升學生語感。

在朗讀時間上,應當選擇在學習全文,學生對文章有了基本了解之后進行,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了解本文所講述內容及作者的基本感情基調,所以在朗讀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體會和感悟。在朗讀文章的選擇上,優先選擇詩歌、散文等具有豐富情感的文章,這類文章作者會仔細斟酌自己的用語,選擇最恰當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學生朗讀這類的文章,更能夠集中體會到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學到《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边@首詩的時候,學生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在這短短的二十字中,看到一副幽靜的月夜春山圖,無論是“空”還是“驚”都極富韻味,以動襯靜,顯示了作者的禪心與禪趣。在朗讀過程中,老師可以先領讀,再讓學生自己朗讀,在領讀過程中老師著重情感的營造、斷句的指導、重點語句的指引,等等,幫助學生朗讀。在朗讀后,老師可以讓學生發表朗讀過程中的感悟,也可以留下小作業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將對文章的感悟落實于筆端,加深他們對朗讀的印象。

總之,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佳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都是此意,朗讀讓學生在無意識中進行理解和模仿,進而形成一定的語感。

三、在仿寫中完善學生的寫作修辭

在語文學習中,寫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學生集中能力的體現,但是很多老師在講課缺乏對文章詞句使用、文章脈絡等語用角度上的分析,導致學生學了很多課文卻還不知道如何寫作,對此老師可以通過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是對語句的仿寫,在文章中有很多精華語句,老師可以選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語句,讓學生進行仿寫。例如在學到《秋天的雨》一課的時候,這篇課文中涉及很多修辭手法,把秋天的雨比喻成鑰匙打開秋天的大門,把秋天的雨比喻成染料,把銀杏葉染成黃色,把楓葉染成了紅色,把銀杏葉比喻成小扇子,等等,老師便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語句,進行修辭仿寫,這種短句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學生發揮想象力、對周圍事物多加觀察便可以完成。其次是對文章脈絡的仿寫,在學習《孔子拜師》之后,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按照時間的脈絡進行敘事寫作,讓學生仿照這篇寫一篇日記,記錄最近發生的讓自己記憶深刻的一件事;在學習了《趙州橋》之后,老師可以分析作者是怎樣描述趙州橋的,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和視角來給讀者展現趙州橋的,在學生了解基本的說明文架構之后,描述一個自己身邊的事物。在初級階段老師不強調內容太深刻,只需要說清即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再逐漸加深文章內涵的要求。

四、結語

老師在授課時要時刻謹記語用的需求,充分提高學生語用上的素質和能力,進而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宇.淺談語用學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師,2015,36:81.

[2]彭小虎.語用學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成功(教育),2013,18:71.

猜你喜歡
語用學朗讀寫作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模糊語的交際功能
讓熟語教學插上“語用學”的翅膀
構建校園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以“讀”為橋 走進文言文的天地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步伐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寫作教學策略初探
語用視野下的閱讀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