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縣農業技術推廣的保障措施建構

2016-06-12 17:14周尚
2016年16期
關鍵詞:長沙縣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措施

周尚

摘 要:長沙縣位于湖南省會邊緣,典型的郊區農業大縣,產業豐富,農業技術推廣的需求多。但同樣存在全國性的推廣保障問題。探索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如何建立一種可靠的保障體系,順利地破解農業技術推廣中所存在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套有實施性很強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措施;長沙縣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外部特性和相互關聯性,除了農業科技研發單位以外,各農業技術推廣單位、部門、農村基層單位等,自身需要深化改革以外,還要建立一套可靠的保障體系。保障農業技術推廣的實效性,保障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進行。

一、做好制度保障工作

(一)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施,國家應當加強宏觀層面的調控,負責整個推廣過程實施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如在農村地區、農業市場能承擔的農業技術,在制度上要放寬一定的政策要求,從全公益性變半公益或者公益與盈利相結合的方式,允許在縣域內成立較規范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除了為公司自身的發展創造一定的條件以外,政府部門還應當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這些公司從法規上進行約束,使他們的存在能夠合法化,同時做他們在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同時還能夠穩定地發展,政府宏觀調控是這些公司存在的依據,也是農業縣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法律法規保障。長沙縣作為農業發展較好的中縣農業大縣,可以成立一定量這種公司,保證縣農業技術推廣的雙重支持。

(二)發展和引導農業技術市場

農業技術市場的發展必須以法規為引領,通過實施管理辦法,規范推廣市場行為。加強長沙縣農業技術市場各項建設與投入,促進縣區內農業技術的內部轉讓等行為的經常性發生,為長沙縣域農業科研機構、相關院校、星沙本地的民營科技企業、經開發區農業企業已成型的科技成果等轉化,加強保障措施的建設與維護。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發布成果、專利等轉讓信息,使得農業技術的供需雙方在技術交流上找到共同點,建立友好合作和密切的關系,從而促進農業技術貿易的形成。鼓勵農業生產資料及農產品購銷企業、農業機械企業等積極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宣傳教育活動,特別在高新科技上,如農業機械化技術傳遞上,要加大力度宣傳,使機械化在農業發展中的優勢更加突顯。

(三)培育和發展民間技術推廣組織

鼓勵縣域農村地區農民自發成立合作經濟組織,實現在湖南省及長沙市政府主導下的長沙縣公益性農業技術成果轉化,不僅可將本縣域內的各分散農戶的各種農業技術需求集中起來,還能夠提高本縣域內的農業技術成果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力,使各農業科研院所的農業技術成果能夠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在農業科研單位、農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企業與農戶之間構建起穩定、可靠的橋梁,及時傳遞和溝通供需雙方的各種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彌補農業技術轉化過程中那些能夠切實代表農民利益的中介空白。因此,縣級政府應在上級政府政策條件下根據本縣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縣級農民專業技術合作組織,使之沿著合法道路健康發展,大力推動農民專業技術合作社規范發展??h級政府要加大指導力度,使他們在合法的范圍內成立并開展合法性農業技術推廣活動。

二、做好經費供給保障工作

(一)加大縣域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的財政扶持

逐步提高縣域政府的財政支農力度,既要增加中央財政在縣域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投入比重,根據縣域現有的農業人口、耕地面積等各項既定的指標,將規劃內的資金公平、合理地進行分配,同時還要保證各級財政的資金落實到位,而不是空頭支票,是能夠到位的現金;既要明確財政在縣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所投入資金的具體用途,又要確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各種必須經費、組織培訓費、技術試驗示范費用等,各種業務經費的比例。

(二)調整財政支農和惠農的資金投入結構

在調整縣級財政支農惠農的資金投入結構方面,既要改善投入結構,又要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不斷變化和調整,要做到兩不誤。我國自加“入世”后,各級政府取消了在農產品方面的部分直接性補貼,原本所有的這些資金在被取消后,自然地應當轉向農業技術推廣的其他各項服務工作當中去,可通過種方式,比如設立農業科技(綠箱)基金,變革之前的補貼形式,從而引導地方性農業科研單位、機構、院校等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力度。

(三)確保鄉鎮以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必要經費的供給

對國家政策范圍內已經規定了的各項公益性服務必須確保其公共經費的供給,應盡快健全相關的機構和人才隊伍,確保必要的經費支付。并要設置一個期限,或通過3到5年的建設和完善,力爭使基層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條件得到全面改善,特別是辦公場所等,具備必要的辦公場所要有一個新的面貌,在實驗與示范過程中所必須用到的儀器設備要能正常使用,日常試驗示范基地要有保障,各項工作開展時要能夠無任何阻力。

三、作好政策保障工作

(一)鼓勵推廣人員投入科技服務

鼓勵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農業科技特派員等下基層工作,加大其工資待遇的提升幅度。加大以資金、技術等各種要素投入科技服務之中,并使他們通過各自的勞動取得一定的合法報酬。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新的農業技術服務,進行新農業技術推廣和技術承包等。鼓勵實行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個人智慧等以股份的形式參與收入分配,特別是要開通綠色通道,允許農業科研人員帶薪下基層實踐或者創業,搞活農村經濟,使自己在實驗室所研發出來的成果以投資和創業的形式得以全面轉化,使自我成果得到認可,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制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農村創辦相關企業優惠政策,比如說對其所創辦的創業免除一定的稅收、增加相應的投入等。

(二)鼓勵企業等投資農業技術推廣活動

發揮農業龍頭企業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優勢,特別是要發揮企業在專業化生產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結合農業技術市場和農業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不斷地完善涉農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共享機制,達到農民與企業 之間的互利共贏的效果,引進和吸引優秀的科技、管理等人才“入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之中,為傳統農業生產的解體和現代化農業的興起搭建一個有效平臺,并為其注入現代市場意識和新科技因素。鼓勵龍頭企業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全面地發揮自我優勢,并以多種可靠的、有參考價值、行之有效的形式向農民推廣農業技術。同時,對農民所產出的農產品在適當的價格機制下進行回收,了卻農民因有產品無銷路的后顧之憂。通過農產品產后的初、中、精加工環節和農產品市場銷售服務環節,帶動一大批農戶來實現農產品增值、實現自我增收、實現農業增效。

(三)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力度

長沙縣政府應在政策上進一步優化與調整,以縣政府為統領,創造一個寬松、可靠、穩定的政策環境,為地方農業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服務。我國當前已出臺了專門針對農業專業合作社等組織的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總體來看,當前所具有的扶持力度不夠,漏洞多,真正落實到位的不多。當務之急,將政府已經出臺的關于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問題的各項扶持政策必須準確落實到位,而不只是一紙空文,或停留于嘴角邊,其中包括資金的扶持、各項稅收的減免、實驗和示范等必須的用地、用電優惠等方面。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季,任晉陽,韓一軍.農業技術擴散研究綜述[J].農業技術濟,1996(6):44-51.

[2] 吳淼,楊震林.現代農業的科技推廣體系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8(6):88.

猜你喜歡
長沙縣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措施
長沙縣湘龍幼兒園
鄉鎮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恩施茶葉質量安全現狀及保障措施
長沙縣主種的茶樹品種
長沙縣:養豬大縣為生態“轉身”
長沙縣茶葉產業穩步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