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涂榮娟教授對“北約”的研究探析“北約”對國際格局和中國現代經濟戰略的影響

2016-06-17 08:35楊福壽
2016年15期
關鍵詞:西部大開發北約一帶一路

楊福壽

摘要:涂榮娟教授利用全球化眼光,通過舉證北約的具體活動,探析北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影響,本文在綜合其研究觀點基礎上探析“北約”對國際格局和中國現代“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經濟戰略的關系及影響。

關鍵詞:北約;國際格局;經濟戰略;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8年4月4日成立,成立之初宗旨是在集體防務和維持和平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北大西洋區域之安全與幸福[1](P28)矛頭對準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敵對者為華沙條約。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冷戰結束,華約解體。北約失去了自己所存在的意義,理應解散,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一、北約東擴與美俄之爭

在涂榮娟教授的文章中提到,北約國家為了鞏固和擴大冷戰的勝利成果,在政治上,軍事上防止俄羅斯東山再起,一致贊同保留北約組織。在1994年1月北約16過通過了“北約東擴”的決定,因此而來的北約東擴和美俄之爭的斗爭便開始了。在涂榮娟教授的觀點中認為;北約東擴,勢必打破持續多年的冷戰平衡,而對俄羅斯構成一個巨大的威脅,北約“和平伙伴關系”戰略口號的提出,不斷拉攏東歐國家,公開接受非北約組織成員國,不斷增強自身力量,以歐洲為立足點,實現北約向東擴張的真實目的。而俄羅斯和北約相比在綜合實力上雖然沒有優勢,但卻是北約東擴的一個巨大隱患。因此出現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不斷周旋,雙方從各自根本利益出發,在面對來自對方的戰略時,都表現得軟硬兼施。立足自身利益,都“進退相濟”,雙邊關系也因此出現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的局面。而這種斗爭的實質則是雙方勢力范圍的劃分。

在北約東擴,美俄之爭的研究中,涂榮娟教授認為美俄之爭是建立在雙邊都不均勢的條件下的爭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美俄雙邊實力的巨大懸殊。北約只能利用“和平伙伴關系計劃和北約相互基本關系文件”來維持雙方不穩定的關系。在美俄雙方的利益問題上,雙方會經常性的產生分歧。出現彼此間不信任和戒備。因此,拉鋸戰還將繼續,對歐洲主導權的爭奪還將繼續,但是雙方為了更長久的利益,都在不違背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做出局部的妥協。毫無疑問,這就證實了這種長期的爭奪必將導致歐洲乃至世界的長期不穩定。北約東擴在俄羅斯的堅決反對下,亦必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二、北約新戰略

1999年北約提出了“北約新戰略”[2](P9)的概念。對自身的戰略沒目標做了調整。新戰略的主要內容有:

擴大北約的職能,從集體防御入侵擴展為對付共同危機;擴大北約的防區,從原先只對成員國領土的防御擴展到成員國領土以外進行軍事干涉;擺脫聯合國的約束,把“聯合國授權”當成可有可無的清規戒律。北約新戰略是美國帶頭提出的,它是美國實施其整個對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美國試圖以其掌握領導權的北約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新秩序”這種新戰略概念,其實是一種干涉別國內政,入侵他國的行動綱領,是美國主導世界事務的全球戰略的具體表現。[3](P45)針對北約新戰略的提出,涂榮娟教授在《評析北約新戰略》[4]中探析了北約新戰略的實質。認為是美國借以謀取世界霸權的需要,確立“人權高于主權”的原則,維護西方國家利益。北約新戰略的實現,將會滯緩世界多極化進程,破壞現有的國際關系,造成國際秩序的混亂。加劇全世界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促使世界許多地區潛在地民族宗教矛盾加劇和升溫。

此觀點在今天看來,可以說是正確預測。我們從兩次北約參與的戰爭來看,1999年3月24日,北約空襲南聯盟,再一次導致歐洲火藥桶——巴爾干半島再度陷入緊張局勢。就南聯盟本身而言,并不屬于北約的成員國,但是北約在未經聯合國允許,也沒有的到國際認可的情況下,斷然發動對南聯盟的空襲。這是北約對他國主權之侵犯。在科索沃戰爭中,隨1999年6月12日北約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歷時78天的科索沃戰爭停了下來。北約打著民族保護,避免民族戰爭,內戰非內政的口號干涉科索沃戰爭。這實際上則是對他國內政的干涉。北約此舉必將導致世界區域內不穩定因素滋生,地區混亂,為民族宗教主義的興起開辟道路。這一系列的反應,只不過是“北約新戰略”在世界范圍內的一個彩排。

北約在經歷幾十年的發展中,其戰略目標無時不刻都在調整,對外戰略目標不斷更新。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為了維護北約本身成員國的根本利益。

三、北約空襲南聯盟的原因

涂榮娟教授認為:北約力圖在美國的領導下,建立起“以美國為領導,歐洲為主導的國際關系”。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看見的國際關系中確實像出現了這種趨勢,聯合國成立幾十年以來,起初為世界和平安全帶來了福音,但是上世紀50到60年代,聯合國的權利實際上有被美蘇架空的趨勢,喜劇化的成為“夾在兩個巨人之間的小伙伴”[5]在后來的發展中,聯合國的國際地位總是受到世界上某些大國的挑戰。在1998年,北約提出采取“保留采取行動的自由”再到北約轟炸南聯盟,都證實了北約有取代聯合國的企圖。

涂榮娟教授在《北約空襲南聯盟原因探析》中認為,北約的真實目的是“控制巴爾干,制服南聯盟,威脅俄羅斯”。此觀點現今已成事實,北約東擴以及北約新戰略的戰略決策的領導之下,積極在世界范圍內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眾所周知,巴爾干半島自古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火藥桶,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北約征服巴爾干半島地區的眾多國家之后,南聯盟卻不被北約軟硬兼施的手段所征服,因此南聯盟遭致毀滅性空襲是一種必然。

四、北約與現代經濟戰略的關系

在全球化空前加速的今天,中國作為一個“后起之秀”的社會主義大國,必然與北約的活動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21世紀中國“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實施,如果把這些經濟戰略與美國為首的北約活動相聯系,我們會發現其中眾多的微妙關系。

例如,在北約成立之初矛頭對準社會主義國家,因而受到北約組織活動的沖擊也是必然的。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是沖突加劇的表現??梢?,北約活動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具有深遠的影響,面對北約近年來咄咄逼人的氣勢,中國應該如何調整國家安全戰略才能為自己提供安全的保護?例如,在1999年北約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轟炸后,我國在2000年1月1日零時啟動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而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與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之間是不是存在一種必然的關系?近年來年就這一問題有學者認為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中心都在東南沿海,而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將會受到致命的打擊,進而出于國家安全帶而考慮在啟動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目前中國國家最高戰略“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也必然與其成員國產生更多的聯系。這也是目前眾多國際學者所關注的問題。在進一步而言,如果將中國的這些經濟戰略放到國家安全戰略層面來研究,我們會發現北約自其產生至今幾十年,對中國之影響遠比想象之中更深遠。(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王斯德,錢洪.世界當代史參考資料[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

[2]白振玉.北約的戰爭處方[J].世界軍事,1999,(7).

[3]甘愛蘭.北約大事述評[J].現代國際關系,1999,(5).

[4])涂榮娟.評析北約新戰略.[A].四川: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6,NO3.

[5]涂榮娟.北約空襲南聯盟原因探析.[A].四川: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NO5.

猜你喜歡
西部大開發北約一帶一路
走向北約?
五片陰云籠罩北約70周年慶
特朗普邀巴西進北約秀“特殊”
廣西樂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探討
北約就焚燒《古蘭經》道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