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的新常態

2016-06-17 08:47張嘉琪
2016年15期

張嘉琪

摘要:近年來,大數據對全球經濟、社會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審計行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本文論述了大數據的概念與特點,并且從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審計行業面臨的審計新常態。

關鍵詞:大數據;審計;新常態

一、引言

馬云在赴臺演講中就曾提到:未來的時代將不是IT時代,而是DT(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的時代。由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審計行業好似遭受了一次“工業革命”,亟待從各方面進行轉變提高,以適應這個新時代。大數據帶來的數據龐大繁雜,看似毫無規律,然而細細整理分析,卻可以發現很多隱藏在數字背后的秘密?;ヂ摼W成就了大數據,目前市場對大數據分析結果的巨大需求使得大數據分析極有必要。因此,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將是今后審計將面臨的新常態。

二、大數據概述

“數據”(Data)一詞起源于拉丁文,意味著“已知”,我們可以理解為“事實”。數據是事實或觀察的結果,是對客觀事物的邏輯歸納,是用于表示客觀事物的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按髷祿边@一說法開始流行是在2009年,出自于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在2012年,奧巴馬向世界高調宣布了其“大數據研究和開發計劃”,旨在通過大數據解決政府部門面臨的極其重要的問題。從此,大數據開始進入各行各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于“大數據”(Bigdata),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按髷祿笔切枰绿幚砟J讲拍芫哂懈鼜姷臎Q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IBM提出了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eracity(真實性)。第一,Volume(大量),從TB級別躍升到PB級別。第二,Velocity(高速)。大數據是一種以實時數據處理、實時結果導向為特征的解決方案,它的“快”涉及兩個層面。一是數據產生的快,二是數據處理的快。第三,Variety(多樣)。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格式變得越來越多樣,涵蓋了文本、音頻、圖片、視頻、模擬信號等不同的類型;數據來源也越來越多樣,不僅產生于組織內部運作的各個環節,也來自于組織外部。第四,Veracity(真實性),即追求高質量的數據。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近年來,大數據飛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

(一)總體思維

在大數據沒有普及之前,由于數據龐大繁多,人們很難取得所有數據也無法進行所有數據的分析,因此,人們通常采用抽樣分析法。抽樣分析法有其優點,它可以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利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來推算總體情況。然而,抽樣分析法存在其固有缺點,存在設計誤差、估計量偏誤、調查誤差和編輯誤差。在大數據時代下,隨著科技的提高,數據的全面搜集變得更加容易,現在可以搜集到過去無法搜集的數據,可以處理的數據量也變得更加龐大。因此,現在人們可以擺脫諸多限制來使用大數據分析。當然,抽樣分析法也不能完全被摒棄,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使用抽樣分析法,但這不再是分析數據的主要方式。相應地,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應該總局部走向總體,更加全面、立體、系統地認識總體狀況。

(二)容錯思維

在無法搜集龐大數據的時代,為了得到準確的結論,人們對于數據的精確度有極高的要求。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龐雜,一味地追求精確度變得既無必要也不可行。大數據技術的突破使得大量非結構化、異構化的數據能夠得到存儲和分析。這提升了人們從數據中洞見更多知識的能力。相應地,人們的也思維方式應從追求數據的精確度轉向容錯思維,適當地忽略細節上的混雜與錯誤,放眼至宏觀層面,追求知識的利用效率,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

(三)相關思維

在小數據時代中,人們分析問題時往往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方面去考慮。對于“為什么”尤其看重,總是試圖通過有限的樣本量來剖析其內在機理。在大數據時代中,由于數據量巨大,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顯得不是很重要。人們可以通過海量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讓代表事物特征的數據“發聲”,即只要知道“是什么”就可以獲得更多更有價值的觀點和知識。相應地,千百年來人們傳統的追求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思維方式應當轉向追求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從而獲得更多的洞見。

三、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的新常態

大數據時代將帶來深刻地技術轉變、方法轉變和思維轉變,審計人員需要積極地迎接這種轉變,轉變傳統的審計方法、審計思維,掌握云計算技術,才能更好地搜集數據、分析數據、駕馭數據,從而更好地作出管理決策。大數據時代下審計所面臨的新常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抽樣審計向總體審計的轉變

大數據的第一特點就是數據量龐大,相比過去,審計人員可以獲得更多的數據,因而也應建立總體思維。采用總體審計可以很好地規避抽樣審計帶來的風險。從哲學上來說,總體并不是局部的簡單相加,總體的功能往往會大于局部功能的總和。一方面,抽樣審計分析的數據僅僅是一部分漏掉的數據很可能會對審計結論的準確度產生重大影響??傮w審計可以搜集總體的數據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從而發現隱藏于數據背后的信息,使得審計結論更精確。另一方面,審計人員運用宏觀的視角來看待數據的時候,容易看到從微觀視角看不到的問題,從而使得審計結論更完善。

(二)精確審計向高效審計的轉變

在過去,由于總體數據的獲得較為困難,因此,人們對于手頭獲得的數據在分析的時候往往會追求其精確分析。然而,隨著大數據的流行,總體數據的獲得變得十分容易,審計人員應當將“樣本=總體”植入自己的思維之中。因而,在審計的時候,審計人員首先應盡可能獲得盡量多的數據,其次審計人員應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使用分布式拓樸結構、云數據庫、聯網審計、數據挖掘等新型的技術手段和工具,避免過分追求數據的精準,而應放眼于數據的整體,追求數據的“全貌”和“高效?!?/p>

(三)傳統證據向電子證據的轉變

審計新常態的到來,使得常規的審計概念和內涵發生了變化,比如審計證據中的電子證據。從司法證明的發展歷程來看,人類已經經歷了三個時代,即“神證—人證—物證”,即將迎來第四個時代—電子證據時代。對于電子證據是否能居于證據之列,學術屆頗有爭議。但是,隨著2012年《刑事訴訟法》和新《民事訴訟法》正式將“電子數據”規定為法定證據種類之一,電子證據在訴訟中取得了合法地位。在小數據時代,人們對于電子證據的效力總是持懷疑的態度,認為存儲在計算機內的證據容易被銷毀、改變。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已經有公司攻克了該技術難關,推出了以阿里云計算平臺的“數據保全云”,使得錄音、聊天紀錄的截圖、電郵等“電子證據”可以實時地加密傳到云端保存,使“篡改”和“銷毀”成為不可能,電子證據變得更加合法與可信。

四、結語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以云計算和互聯網為技術支撐的大數據時代是未來審計行業必將面臨的生存的環境。轉變傳統審計思維,采用新的數據搜集與分析方法,大力發展審計信息化,努力研究大數據時代下的審計新模式等是未來審計行業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審計行業才能在新環境下蓬勃發展,審計人員才能得出更好更完善的審計結論,為管理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秦榮生.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J].會計之友,2014(32):83-84.

[3]秦榮生.云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審計的挑戰[J].當代財經,2013(1):111-117

[4]文峰.云計算與云審計——關于未來審計的概念與框架的一些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2):34-36

[5]張艷玲.云審計——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J].商業會計,2013(10):47-4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