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拉弗曲線”分析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

2016-06-17 09:36趙婷
2016年15期
關鍵詞:起征點個稅稅制

趙婷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稅收收入中所占比重在不斷增加。個稅不僅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調節個人收入分配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袄デ€”對稅率與稅收關系的分析,為我們進行個稅稅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

關鍵詞:拉弗曲線;個稅稅制;得失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宏觀上,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微觀上,我國居民個人收入不斷增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個稅在增加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格局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但個稅稅制缺陷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其作用的發揮?!袄デ€”是由供給學派提出的反映稅收與稅率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為我們稅率的調整和稅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一、拉弗曲線的理論分析

美國經濟學教授阿瑟·拉弗在1975年提出的“拉弗曲線”理論,取代了自20世紀20-30年代美國一直奉行的凱恩斯主義,成為國家制定財稅政策的主要依據。20世紀70年代,美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滯漲,主張擴大需求的凱恩斯主義失靈,不能為國家擺脫滯漲的困境提供有效的解決策略。為了使美國擺脫經濟滯漲,恢復經濟發展,阿瑟·拉弗提出了通過減少稅收來刺激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增加供給,從而促進經濟的繁榮。

從拉弗曲線的圖示可以看出,當稅率在拋物線左側移動時,稅收與稅率成正相關關系,稅收隨著稅率的提高而逐漸增加;當稅率達到E點時,稅收達到最大值;當稅率超過E點,稅率在拋物線右側移動時,稅收與稅率成負相關關系,稅收隨著稅率的提高而不斷減少;當稅率達到100%時,稅收為零。這時就意味著,經濟主體所有的經濟利潤都繳納了稅收,這將會嚴重制約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沒有了經濟活動也就沒有了國家稅收收入。所以,拋物線右端被稱為課稅“禁區”,邊際稅率的制定應該保持在拋物線的左側范圍內。

二、我國個稅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個人所得稅法》自1980年實行以來已經歷了六次修訂。歷次的調整都在縮小收入差距、調節收入分配格局方面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我國個稅稅制仍然不盡完善,在個稅免征點、稅距與稅級等方面仍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一)我國個稅的調整與發展

首先是個稅起征點的調整。自1980 年至今,我國個稅起征點已經歷多次調整:2005年將個稅起征點由1980年的800元提高至每月1600元,2007年再次將起征點提高至每月2000元,目前我國從2011年9月1日起實施個稅起征點為每月 3500元的標準。①從個稅的歷次調整可以看出個稅起征點有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而調高的趨勢。個稅免征額的不斷上調,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經濟個體收入水平提高的體現和要求,對收入差距的縮小、社會穩定的維護、經濟行為的激活起著積極作用。

其次是個稅稅率結構的調整。我國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由原來的9級累進稅率(5%、10%、15%、20%、25%、30%、35%、40%、45%)調整為7級(3%、10%、20%、25%、30%、35%、45%)累進稅率。從稅率的調整可以看出:個稅級次減少、最低級次稅率由5%變為了3%,對于低收入階段的稅率級距相對縮小,而對于高收入階段的稅率級距相對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低收入者的稅負,對高收入者的征收相對增加,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原則。

(二)我國個稅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個稅起征點及稅率結構的不斷調整,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和對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都產生了正向的刺激作用。但我國個稅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個稅免征額過低;稅率結構的不合理等問題。

首先是個稅免征額過低。目前我國實行以工資性收入為征收對象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工薪階層也就成了真正的納稅主體。作為社會生產力的主力軍,工薪階層稅負過重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投資和生產積極性。據國家統計局表示,在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2萬元,并且有上升趨勢。而我國目前的個稅起征點為3600元,遠遠低于我國國民平均收入水平,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工薪階層都要繳納稅收。這對于工薪階層,特別是處于低收入階段的工薪階層來說稅負過重,這不僅會影響他們在生產和消費方面的貢獻率,而且與個稅縮小收入差距、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和目標取向相悖。

其次是個稅的分類及范圍的不合理。一方面是個稅分類上的不合理:個稅征收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原則。我國個稅實行分類所得稅制,對不同性質的所得采取不同的稅率和扣除標準。但由于稅率及免征額的不同,不同種類收入的稅負不同,容易造成綜合性收入高、收入來源多的納稅主體稅負輕,而綜合性收入少、收入來源單一的納稅主體稅負重的現象,不利于個稅公平原則的體現。②另一方面是個稅征收范圍上的缺陷: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來源日益多樣化,居民的收入不僅有工資、薪金等勞動所得,還包括日漸成為居民個人所得的重要來源的利息、股息和紅利等資本性收入。此外,勞保福利收入、免費午餐及其他實物補助形式也逐漸成為我國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并不能納入到個稅所得項目,使稅基變窄。

三、我國個稅稅制的改革與完善

個稅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方面的重要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從降低稅率、規范稅制等方面,對我國個稅稅制進行調整和完善,以解決個稅自身存在的缺陷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

(一)降低稅率

根據“拉弗曲線”原理可以得出:稅率的制定要使稅率與稅收保持正相關關系,在政府和納稅主體之間找到平衡點,從而達到既增加財政收入又維護納稅主體利益的目的。從目前我國個稅征收的收入類型來說,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征收對象,使作為社會生產力主力軍的工薪階層成為納稅主體。因而現階段我國個稅改革的目標應該主要放在改變激勵以提高全社會生產力以避免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上面。③鑒于此,我國必須適當降低個稅邊際稅率,有效激發納稅主體的生產及消費積極性。降低稅率、提高個稅免征額:一方面,可以減少納稅主體的稅負,增加經濟主體的凈收益,從而擴大消費市場的有效需求,刺激總供給,提高經濟增長率。另一方面,邊際稅率的降低,可以減少因逃避高稅收的偷稅、漏稅、逃稅等行為,保護了稅源、擴大了稅基,從而增加稅收收入。

(二)規范稅制

稅制的規范化是個稅效能發揮的前提和保障。首先,采用混合性稅制進行個稅征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國經濟成分日益復雜化、居民收入來源日趨多樣化的趨勢,決定了采取分類征收與綜合征收相結合的個稅征收方式。例如,對利息所得、股票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等沒有費用扣除的應稅項目,實行分項征收;對工資薪金、勞動報酬、生產經營、稿酬等有費用扣除的應稅項目,由稅務部門核定納稅人全年應稅所得,對年度內已納稅額做出調整結算,再實行綜合征收。不僅可以避免一些灰色或黑色收入的逃稅現象,擴大稅源、增加稅收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個稅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次,適當地減少稅率級次、擴大稅率級距。稅率級次的合理化,體現出個稅在對不同收入階層稅收征收作用程度的不同。堅持“照顧低收入者,培育中產階層,調節高收入者”的原則,充分發揮個稅在縮小收入差距、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

個稅在宏觀經濟發展和微觀主體的經濟行為中聯動作用的增強,以及其在稅收收入中比重的不斷增加,使其成為稅制改革的著力點。個稅稅率的降低、個稅起征點的提高對收入或產出的正向激勵作用,為研究國民經濟的發展變動及收入分配的調節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作者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注解:

① 周偉、武康平.個人所得稅、政府轉移支付與個體行為激勵—基于拉弗曲線的統一討論[J].南開經濟研究,2011(5):98.

② 郭曄.基于路徑分析的我國財稅政策對收入分配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8(9):373.

③ 周偉 武康平.個稅免征額、稅率與拉弗曲線[J.]經濟學家,2011(10):68.

猜你喜歡
起征點個稅稅制
唐朝“兩稅法”稅制要素欠缺析論
增值稅與個稅新政下企業稅務風險點分析與防范措施
近期我國稅制改革的重點
公益性捐贈的個稅籌劃
減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的稅制改革思考
新稅制來了 今后咋淘洋貨?
個稅改革:不止于起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