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框架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發展困境與創新

2016-06-17 09:45魯元
2016年15期
關鍵詞:發展困境

魯元

摘要:框架理論興起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它的產生為傳播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范式。個人認為,所謂框架,是指通過取舍和組合的形式影響人們如何解釋外在世界的一種存在??蚣茏鳛橐环N習慣、范式普遍存在于傳播者的傳播行為和受眾的接受行為、決策行為當中??蚣芾碚撏ㄟ^研究這一范式,試圖找到其中的規律,用以指導傳播者的信息傳播行為,提高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和效率。本文試圖通過以微博新聞中的社會新聞報道為例,簡析框架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發展困境與創新。

關鍵詞:框架理論;微博新聞;發展困境

框架理論主要探討人們如何通過符號來建構主觀現實,并以此對行動賦予意義。從起源上來說,框架理論是在社會科學理論視野從行為主義向認知主義轉變這一背景下產生的。借助于認知心理學,社會認知理論逐漸發展起來,揭示出了在人類中普遍存在的認知主導的思維者模型——樸素科學家模型,即人們總是努力去發現自己和別人行為的根源,這一過程被稱作“歸因”。歸因理論就是關于人們如何對自己或者別人行為的因果關系作出解釋和推斷的理論。

微博自問世發展至今,在新聞信息的發布與傳播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在使用人群日益劇增的同時,也成為了刊載新聞信息的一種重要載體。微博新聞文體是適應微博傳播發展而誕生的,并形成自己獨特的信息傳播方式,對傳統媒體來說,微博中豐富的網絡語言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刻板印象,使傳統媒體的語言呈現出面對面和人性化的特點。微博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新聞采訪形式,記者對受訪者只需用電腦或手機等就可方便地進行采訪。微博采訪的優點除突破空間的界限,還可隨時記錄采訪內容,受訪者甚至可邊處理事務邊作答。新聞價值是衡量新聞事實選擇的客觀標準,傳統新聞的采集伴有明確的新聞價值取向。但在微博背景下,新聞價值受其傳播主體以及傳播方式的影響而變得模糊多維,同一新聞信息給不同特征的群體用戶帶來了不同的新聞價值,新聞價值取向變得泛化,這種泛化在微博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名人微博發布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被其無數粉絲轉發,繼而升級為熱點新聞;二是普通人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瑣事、趣事或奇事等發布到微博中也很有可能產生強烈的吸聚眼球的效果,然后通過粉絲轉發上升為熱點新聞。但這兩種熱點新聞因其日?;蛡€人化的屬性,其產生的關注價值并不高,在傳播中缺少了多項新聞的價值屬性,亦即單一的新聞屬性可以直接決定一個新聞的產生?,F在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在利用微博構建大眾新聞采訪平臺,在充分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源、人力資源、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基礎上,期望在微博平臺上也占據新聞傳播領域的主流地位。正是因為微博的這些益于新聞、信息傳播的優點,各大媒體紛紛開通官方微博,試圖在網絡空間中占領一席之地,搶占受眾資源。各大媒體通過微博新聞報道,為受眾營造了一個快速便捷的信息空間,并且在無形中構建了一個迎合受眾需求的信息“框架”,但是,在激烈地市場競爭環境下產生發展起來的信息“框架”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發展困境,下面以微博社會新聞報道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論述。

首先是為吸引受眾眼球,微博社會新聞報道過于重口味,挑戰受眾承受力的同時營造出一個浮躁的話語空間。各大媒體為了吸引受眾眼球,經微博上發布的新聞圖片或視頻不經處理的直接展現在受眾面前,完全不考慮受眾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可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近期各地頻發的暴力新聞,微博報道對新聞圖片不加任何處理直接將暴力血腥畫面呈現在受眾面前,極度刺激著受眾的視覺神經,完全忽略這些信息對受眾可能產生的潛在副作用,特別是對青少年產生的不良示范作用。如前不久發生在北京的“韓磊摔童案”也一度成為人們熱議話題,但是各大新聞媒體在報道該事件過程中,將韓磊摔童打人的監控視頻也直接展現在受眾面前。遺憾的是,在這些有關暴力血腥的微博社會新聞報道中,受眾大多也充斥著各種暴力情緒,很少有人會反思這樣赤裸裸的報道呈現是否合適。另外,微博社會新聞報道追求報道內容的駭人聽聞?,F今人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媒介環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媒介環境中吸引受眾是各大新聞媒體相互競爭的焦點。各大媒體在報道內容的選取上,為吸引受眾,大力加大對直接包含暴力血腥的突發新聞的報道,尤其是在標題的寫作上選取能引起受眾興趣的字眼,諸如“女司機開車被撞飛 慘遭自己車子碾死”、“江蘇殺人縱火案:堂弟殺堂哥一家四口后自焚”等。為受眾提供真實客觀的新聞信息是新聞媒體的基本職責,新聞媒體也必須考慮到此類報道可能產生的傳播效果,即必須考慮到此類報道能否被受眾接受及是否會給社會群體作出潛在的不良行為的示范作用。

其次是微博社會新聞在報道過程中輿論導向過度迎合受眾,有失客觀。我國的新聞媒體的“喉舌”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增強,新聞媒體日益代表著民眾集體的利益。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發展、新技術的突飛猛進,民眾參與媒介討論的意識得到大幅提升,權利意識不段增強,對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具有揭露性質的微博社會新聞報道中,各大媒體為滿足受眾心理訴求,對報道事實大肆渲染,刻意激發民憤,增強受眾對事件的關注。比如在揭露腐敗的新聞報道中,新聞媒體利用受眾普遍存在的“仇富”、“仇官”心理,輿論矛頭直指新聞當事人,言辭犀利,以此引發受眾共鳴,進而成功吸引大批受眾。另外,特別是在對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報道過程中,各大新聞媒體輿論視角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受眾對新聞事件的客觀認知。如在對“李天一事件”報道過程中,各大新聞媒體在還原事實真相的同時,一邊倒的將視角直指李天一的劣行,并深度挖掘李天一“年齡造假”、“打人事件”等內幕信息,這批判傾向明顯的輿論導向使得李天一一時之間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關于“星二代”的教育問題也一度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但是人們對李天一的強烈討伐程度遠勝于對事件本身的關注,媒體的渲染和深度挖掘不過是一味迎合受眾“獵奇”和“窺探”心理。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媒體的職責包括正確引導輿論導向,而非利用話題事件或人物引發輿論漩渦,對事件或人物進行絕對的定性或評判,進而影響受眾對事實的客觀認知。

縱使在微博社會新聞報道的前提下,框架理論有其不可避免的發展困境,但不可否認的是運用框架理論來分析微博社會新聞報道也是一種創新,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話語結構。另外,框架理論模式下的微博社會新聞報道能夠形成傳者和受眾之間的有效互動,優化傳播效果。因此,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傳者和受眾擁有更多話語權的當下,框架理論不僅需要不斷地理論創新,還需要在實際應用中進行正確的倫理道德的指導,如此,框架理論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國良.20世紀傳播學經典文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肖小穗.傳媒批評——揭開公開中立的面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3]羅杰斯.傳播學史——一種傳記的方式.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4]包冉,白羽,韓彪.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世代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5]趙凱.解碼新媒體.復旦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2007。

[6]郭亮.微博將帶來什么.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0。

[7]石磊.新媒體概論.中國傳媒出版社,2009。

[8]李彬.符號透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9]李普曼.輿論學.上海出版社,2002。

[10]申凡.傳播心理與媒介社會.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11]胡正榮.新媒體前沿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發展困境
關于行業性科技期刊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
關于國際貿易發展困境與對策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