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經濟發展

2016-06-17 18:44劉虎
2016年15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關系發展

劉虎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民族經濟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同于其他的國家,我國的民族數量多達56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個性,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過于死板,民族經濟無法真正弘揚,也不利于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文化是民族經濟的精神象征,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具有統一性和關聯性,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傳承聯系的十分緊密,經濟的發展又會反作用于文化。過去的民族經濟思想過于單一,沒有認識到民族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忽視了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經濟與文化的內涵無法統一在一起。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的民族經濟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必須強調文化的弘揚,通過充分開發民族文化資源,發揮出文化的影響力,構建出多樣的特色文化,從而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更好的促進國家持續進步。

關鍵詞:民族文化;民族經濟;關系;發展

我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國家發展強調的持續與和諧。眾所周知,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種民族總共56個,不同的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經濟資源不同,經濟發展能力也不同,這也就導致民族之間在發展中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F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速度很快,民族之間的沖突也時有發生,在經濟發展的時候卻常常忽視對文化的保護。從實質上而言,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民族經濟的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民族文化的進步,民族文化的發展又能夠促進經濟向前邁進。本文就結合我國民族經濟發展的情況,簡單闡述一下其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現狀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為民族經濟的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之間的關系

經濟是基礎,文化是保證,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經濟能夠帶動文化,文化也可以反作用于經濟。任何有一個民族的經濟發展形態與產業結構體系,都能夠彰顯出地區文化的特征,文化也是經濟脈絡的表現形式,兩者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

(一)民族經濟以民族文化的基礎

民族是一個群體概念,多表現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也是一個族群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夠產生不同的經濟形態,文化在各個方面引導經濟的變動,在經濟實際進程中也蘊含著文化的特征,人們對經濟商品的設計無不展示出文化的個性。

(二)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無形資源,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創造出經濟的效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過于落后,市場經濟沒有深入開放,經濟的資本、技術都較為薄弱,在發展的初期無法深入服務行業,難以保證第一和第二產業的龍頭地位。因此,民族文化的資源必須強調搭臺建設,融入經濟觀念之中,進一步帶動經濟的進步。

(三)民族經濟的發展會影響民族文化

民族經濟的持續發展對文化的傳承、弘揚與傳播都具有影響。一方面,經濟的進步會為文化創造出新的活力,為文化建設注入新內涵。這也就要求經濟進步不能忽視文化,需要不斷深入新的文化思想;另一方面,民族經濟的發展有時還會犧牲文化的建設,常常忽視了對文化的傳承,不利于資源的節約和文化的保存。

二、正確認識民族文化在民族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相輔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關聯性,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正確的認識民族文化的作用。

其一,不能片面的發展民族經濟,要注意文化的影響作用,看不到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就會導致經濟建設沒有無水之源,導致經濟的發展過分追求效益,產業結構也趨向統一。

其二,不能夸大民族文化的功效,要正確認識文化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民族的發展要以經濟的進步為基礎,但是這一過程中又要強調文化的傳播,避免擴大文化的真正作用。

其三,正確認識民族經濟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系,尋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明確平衡發展的規律。要使民族文化這種潛在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需要一系列中間環節。要宣傳文化優勢,扶持文化產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傳統文化資源,使其同經濟要素與經濟更進一步的、更密切的結合。

三、實現民族經濟與民族文化的互動發展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的看到了我國民族經濟與民族文化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關聯性。想要進一步促進國家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就必須提出科學的策略實現兩者發展。

(一)加強與少數民族群眾的互動,完善民族地區就業政策

中央扶持民族地區發展實際上就是在扶持“人”的發展, 為讓每一位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與到經濟建設中來,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首先,加強宣傳,轉變就業觀念,樹立現實的擇業觀,同時要適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掌握新技能;其次,堅持企業改革,通過政策傾斜等辦法吸引更多的少數民族人民就業,扶持區域建設;最后,完善建立勞動者保護體系,用具有吸引力的制度做好人才的合理流動,帶動區域經濟的建設。

(二)加強與科技人才的互動,完善民族地區科技人才政策

人才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能夠發展的基礎,人才的持續供應,才能帶動地區經濟不斷向前邁進。傳統的民族發展忽視了人的積極作用,人才由于沒有完善的保障體系,也常常供不應求,不愿意到少數民族=地區工作。針對這樣的現象,民族地區要做好科技與人才的互動,政策的完善要注意時效性、高效益,應盡力避免“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通過建立科技培訓基地,開展科技培訓活動,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各類所需人才,把科技人才與項目的政策傾斜同人力資源開發結合起來。

(三)加強與族群整體的互動,完善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政策

首先,要有利于民族地區開發與整合文化資源,盡快形成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產業。民族地區也應做到天下資源,為我所用,顯現民族獨特的文化資源特色,形成文化產業的優勢。其次,要有利于民族地區文化資本的融資與整合。在保證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拓寬融資渠道,使文化創新、文化產業創新獲得更大的資金支持。最后,提高政策執行隊伍的整體素質結構。加強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執行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提高政策執行者對政策的認知程度,建立健全公務員制度和機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重視干部后備隊伍的培養等。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化國家和市場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強調持續性和協調性。對此,民族經濟的建設必須堅持民族文化的引導作用,不能過分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文化的意義,突出文化的帶動作用。另外,還要整合資源,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堅持技術創新,并完善產業政策,帶動整個民族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冬梅. 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經濟發展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22-26.

[2]黃啟學. 民族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與對策淺析——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為例[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1:55-61.

[3]呂昭河,張敏,余泳. 社會資本與民族經濟發展——基于民族文化市場效用的分析[J]. 思想戰線,2013,05:77-82.

[4]佟拉嘎. 民族文化的開放性特質對民族經濟發展的影響——以蒙古族民族文化與內蒙古民族經濟發展為例[J]. 前沿,2008,02:45-47.

[5]馬琴. 民族文化對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導引——以古丈縣斷龍山鄉田家洞村土家族為例[J]. 貴州民族研究,2014,06:125-128.

[6]呂俊彪. 民族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調適問題[J].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152-156.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關系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