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取威虎山》: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融合中的隱憂

2016-06-18 12:29劉幸
戲劇之家 2016年10期
關鍵詞:影視文化后殖民主義文化融合

劉幸

【摘 要】本文以后現代理論基礎上的后殖民主義為基點,以電影《智取威虎山》為切入點,從全球化語境出發,探求在影視文化不斷發展的今天,西方強勢文化對我國影視文化民族性的影響,以及香港電影人內陸遷移過程中主旋律化敘事表達的變化。

【關鍵詞】全球化;文化融合;影視文化;后殖民主義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144-01

法國文化學家羅威勒表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摸,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想用文字來范圍它的意義,這正像要把空氣抓在手里似的。當我們去尋找文化時,它除了不在我們的手里之外,它無處不在?!盵1]而在全球化融合背景下,影視文化的出現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

電影《智取威虎山》歷經了多種藝術形式的改編,來到了導演徐克的手中。他將革命紅色文化與新時代影視文化融合,塑造了一個影視中的經典形象——楊子榮。本文將在此語境下對電影文本中文化融合的隱憂進行一定的闡釋。

一、后殖民主義中的影視文化民族性

電影《智取威虎山》講述的是英勇的偵查員楊子榮以身犯險進入土匪窩,里應外合和解放軍將威虎山上的土匪殲滅的故事。故事取材于小說《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片段,是一部革命經典文學作品。徐克所選擇的目標文本其本身就與中國自身的革命文化息息相關,是極具國家民族色彩的影視文化選擇。

在全球化的今天,作為一種多元文化理論,后殖民理論與后現代理論相呼應。在后殖民理論的討論中,文化本土化與文化全球化之間有著激烈的爭論。在杰姆遜的觀點中,他看到了后現代、后殖民時期全球文化的趨同性,同時也意識到了當今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沖突與對抗。而在英國學者湯林森的《文化帝國主義》一書中,否認了杰姆遜等人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后現代媒介批評理論,認為文化帝國主義并非是原有的本土文化被外來文化“侵略”,而是選用了“影響”這一概念[2]。

電影《智取威虎山》作為徐克導演的作品,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徐克自身的江湖氣質,并將其滲入到紅色革命文化之中,但同時也受到了掌握著文化輸出主導權的西方影視文化中的超級英雄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人物形象塑造手段上,電影中,楊子榮一身黑衣短打配上一身裘服,成為他極具個人色彩的象征。作為臥底的偵查員,他在電影所創設出的神話般空間內,從普通人轉變為超級英雄“斬妖除魔”,并作為一名永恒的拯救者將國家、人民、“無能力”的女性等作為拯救對象;其次是觀眾的審美機制上,不少觀眾將楊子榮認同為“中國隊長”,這種由“俠”到“隊長”的認知轉變能夠看出我國觀眾的電影審美功能也受到了西方超級英雄電影文化的影響。

雖然電影《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文本出自于中國經典革命文學作品,具有十分深刻的民族性色彩,但從后殖民主義的角度來看,電影文本其本身已經受到了西方文化輸出的影響。楊子榮已不再只是一個解放軍戰士,時代賦予了他更為廣闊的表達空間。

二、香港電影內陸遷移的主旋律化敘事表達

談到徐克就很難脫離香港電影語境,而自從2003年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協定》(后簡稱為CEPA協定)后,為香港影人內陸遷移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備,也讓香港影人認識到了中國內地真正的市場商業價值。內陸遷移是全球化時代下,進一步傳播和國際票房的強烈訴求,而后華語電影的內在理念要求有“多方認同”的普適性。當香港文化通過電影傳播的方式向內地遷移時,就需要通過其自身的調整來適應內地政策與市場要求。如何真正融入內地市場,香港影人在不斷地努力著。

作為香港電影的優秀代表,導演徐克同樣也要面對這樣一種“去香港化”而更“大中華化”的影視選擇?!兜胰式芟盗小贰洱堥T飛甲》等電影讓他真正在內地電影市場中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出路,而電影《智取威虎山》作為徐克更加主旋律化的探索,影片無疑是把住了大陸的當代語境。

在早期對主旋律電影的定義中,認為此類電影是在于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而后的主旋律電影卻并沒有止步于這樣的定義,而是不斷擴展豐富著自身內容,將與普通群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也放入主旋律影片的范疇之內,這也是電影市場化后主旋律電影的一個轉型,這樣的轉型對于內陸遷移的香港導演來說正是一個好的機會,能將自身所長與中國內地電影的獨特文化表達空間相融。

三、結語

電影《智取威虎山》作為香港導演內陸遷移的重要作品,不僅收獲了市場、觀眾、口碑、票房,其本身也是全球化文化融合的縮影,是港陸文化之間艱難交融的產物。在此語境下,導演徐克以小說作為起點,讓電影《智取威虎山》在今天的影視文化環境中綻放光彩,這是導演作為時代的選擇者對于文化融合本身所表達的一種文化態度。

參考文獻:

[1][法]羅威勒.中國文化的展望[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26.

[2]彭吉象.影視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35-137.

猜你喜歡
影視文化后殖民主義文化融合
影視文化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知識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內容及途徑分析
基于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山河故人》:從民俗符號的顛覆看全球化語境下“文化鄉愁”
從職場題材電影看商業文化的影視傳播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