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歷史教育目標比較

2016-06-21 19:06李英順
考試周刊 2016年44期
關鍵詞:歷史教育教育目標中韓

李英順

摘 要: 中國和韓國都非常重視歷史教育。兩國的歷史教育中存在某些共同的、帶有普遍意義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因素。同時,由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地理環境、民族文化、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兩國歷史發展各具特色,對于學校歷史教育作用的認識和歷史教育目標的確定也不盡一致。本文以21世紀初中韓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背景,就中韓兩國歷史教育目標的共性及差異進行概括分析,以期為我國歷史課程的改革發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中韓 歷史教育 教育目標

一、中國歷史教育目標

21世紀初中國開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歷史教育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要求,具體而言:

1.三個維度的目標緊密相連。對知識的掌握、對能力的培養、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這三個維度構成了一個統一整體,缺一不可。就歷史課程而言,如果離開歷史知識系統,就不能稱為歷史課程,歷史課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為宗旨,注重各項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態度并提升價值觀。因此,“可以說對知識的掌握是基礎,對能力的培養是關鍵,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是核心、靈魂”①,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目標體系。

2.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過程與方法作為一個單獨目標維度被提出來,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習過程;不僅要重視歷史知識的習得,還要重視對歷史學習方法的掌握。不單純關注歷史知識的灌輸,同時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強調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3.宣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是歷史教育永恒的主題。一個國家強盛與否,除了和人口、資源、土地等基本因素相關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國家的公民對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以及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歷史課程是讓學生了解民族的奮斗史及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意識的重要學科。歷史課憑借獨有的課程優勢,從歷史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大力宣揚民族精神。

二、韓國歷史教育目標

韓國自進行第七次課程改革后,以培養富有健全人性和創造性的人,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為目標。就歷史教育目標而言:

1.注重能力培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能力的掌握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徑。能力的培養是中國歷史教育目標的重點內容之一,而韓國的教育目標當中,也提到了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洞察力、文化創造力、問題意識與批判性思考能力等,體現了對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

2.重視文化傳承。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保持和發揚本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傳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成為歷史教育不能回避的問題。韓國自古以來就是單一民族的國家,因此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精神,又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因此,繼承和宣揚民族和國家的優良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3.關注用歷史角度看待現實問題。對歷史上的人和事,用歷史主義的方法設身處地思考,是在史料中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與發展現代公民客觀理性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極為重要的環節。只有過去的事實得到現實的生命,未來世界有了過去的傳承,才可能懂得如何站上巨人的肩膀,走在文明前沿。因此,一定要重視學會如何從歷史角度解釋與評價過去,一起解決和對待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三、中韓歷史教育目標比較

1.中韓歷史教育目標之同

首先,從兩國歷史教育目標形式來看,注重歷史教育目標體系的完整性。兩國制定的歷史教育目標都包括認知目標(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和基本概念等)、能力目標(行為、習慣、交際及各種能力等)和德育目標(價值觀、信念、審美觀和道德品質等)。對于上述目標,兩國可能分類不同,表述不同,但不管如何分類,兩國制定的歷史教育目標都包含以上幾方面內涵,從而形成完整的體系;其次,從兩國歷史教育目標的具體內容來看,都朝著教給學生最基礎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素質,使之全面發展的目標發展。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目標能針對學生各方面差異因材施教,以發展學生個性。都從學生發展角度注重能力培養,尤其是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都通過歷史內容的特殊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公民教育等,以此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都注重國際意識培養,把自己放在世界背景中,從世界歷史視角了解本國歷史。

2.中韓歷史教育目標之異

首先,在教育目標的結構上,我國在總體目標下分三個維度對教育目標進行論述;韓國是在總體目標下以條目形式一一羅列出具體教育目標,將目標的三個領域隱藏在具體的陳述之中。中韓兩國,教師的主要任務都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我國制定的三維目標,是為了更好地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因為,三維目標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目標體系,并以學生發展為本,對知識、能力、態度這三個維度進行有機整合,充分體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和肯定,以及對人的生命存在與發展的整體關懷,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一拍即合;其次,在要求程度上,我國的層次性更加鮮明,使用的行為動詞多于韓國。例如,中國同屬于認知記憶目標層次的動詞就分為知道、了解、認識等不同行為動詞,而韓國只是使用了一個知道體現認知類的記憶目標層次。究其原因,是因為兩國課程模式不同(在我國歷史是一門獨立學科、是分科課程,而在韓國歷史則屬于綜合課程)。相比之下,我國描述更加具體細致,層次更加分明;再次,我國教育目標更具針對性,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歷史學習提出的。如我國教育目標當中有很多初步學會、初步掌握等,強調基礎性。而韓國由于是初高中統一的教育目標,因此沒有明確提出強調基礎性的目標,只是在之后學習具體內容時才會與高中有深淺區別。

綜上所述,中韓兩國因處在相同國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受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課程理論的影響,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關注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注重多維度、多層次關注學生學習,同時兼顧學生的認知發展。從歷史本身學科特點及社會對歷史學科的要求出發,需要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學會從歷史視角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及人文素養,因此中韓兩國歷史教育目標存在諸多共同之處。另外,中國與韓國在政治經濟體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意識形態上都有著明顯不同,這就必然導致兩國價值取向不同,自然致使兩國在學習歷史的追求上不同,而這種不同又使得目標的層次和要求程度上存在差異。并且,兩國在課程組織上也存在差別,一個是分科課程,一個是綜合課程,因此兩國歷史教育目標必然存在明顯差異。

注釋:

①李稚勇.歷史教育學新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4.

參考文獻:

[1]馬衛東.歷史比較教育[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2]吳文花.中韓初中歷史(社會)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4.

猜你喜歡
歷史教育教育目標中韓
中韓30年 新挑戰與新機遇——第十屆中國論壇側記
2019中韓著名教授陶瓷雙人展鄭東燕(韓國)作品選登
論教育目標如何契合社會需要
高職教育中課程設置若干問題的思考
五四新潮下的歷史教育
關于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任務的幾點思考
教育目標多元化與基礎英語教育改革分析
舞蹈藝術表演教育目標及方法探討
中韓FTA框架下貿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
中韓因“脫北者”隔空對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