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生物—心理—社會健康模式下高校學生工作的重點及應對

2016-06-27 17:32陳鏡竹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工作重點

陳鏡竹

摘 要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改變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疾病產生不再由單一生物因素所決定。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尤為重要,身心健康是成為新時代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該模式在學生工作中的重要性,改變工作方法才能成為稱職的高校輔導員。

關鍵詞 高校學生工作 健康模式 工作重點

1健康(醫學)模式的轉變

在生物醫學模式流行之際,人們更關注的是生物學指標的測量,而忽視人的心理、行為和社會性。它認為任何疾?。òň癫。┒伎梢杂蒙餀C制的紊亂來溯源,且均可以在器官、組織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態、結構和生物學功能的特定變化。隨著醫學研究和人們認知的不斷進步,新的健康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已取代了生物醫學模式。1977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教授恩格爾(Engel)指出:生物醫學模式關注導致疾病的生物化學因素,而忽視了心理和社會的因素,是一個簡化的、近似的觀點。人們在提及疾病的時候,常常使用的詞匯也變成了身心健康。

心理神經免疫學 (psychoneuroimmunology,PNI) 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艾德于1981年首先提出,旨在研究免疫系統如何和大腦交互作用以影響健康。它注重研究個體在外界應激情況下的內在反應,目的在于探索心理社會因素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發現,失去配偶的鰥夫常常在6個月之內去世。研究者認為是強烈的心理應激導致他們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所致。同樣,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通過抽樣檢查發現26名受試者在喪失配偶后6周的血液免疫細胞活動能力明顯下降。通俗來講,腫瘤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心理因素的參與。長期抑郁會影響人體的免疫監視功能進而導致腫瘤發生。醫生圈中流傳著這種說法:很多腫瘤患者與其是因為疾病進展太快死亡,不如說是被腫瘤診斷所“嚇死”的,這生動顯示出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性。上述突然發生的消極事件在醫學中被稱之為應激,與之相對應的是對心理的慢性刺激。針對后者,國內外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刺激狀態可導致小鼠生殖功能障礙。

綜上,舊有的生物醫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對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標。

2心理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

健康是人最寶貴的財富。人才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其次才是過硬的專業知識。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更應明白身心健康對于一個大學生自身、家庭以及社會的重要性。雖然不是醫生,但我們能積極關注潛在可能的心理社會因素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大學生是一個家庭乃至國家的未來,不僅是因為能學習專業知識和謀生本領,更重要的是大學生涯是他們離開學校和步入社會之間的轉型期。身邊常常有大學生因某些瑣事而自殺的悲劇,而清華大學朱令和復旦大學黃洋等大學投毒案更是發人深省。剝奪自己甚或他人的生命不僅是法律所不容,更是身心健康重要性的反面證據??杀氖?,投毒工具鉈和N-二甲基亞硝胺本是專業學習中的實驗用品卻被用以毒殺同學,專業知識在心理扭曲的人手里變成了殺人工具??梢?,身心不健康的大學生不僅傷己更會害人?,F今的90后大學生多是家里獨子,自小衣食無憂地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或多或少存在爭強好勝、挫折經歷欠缺等潛在心理亞健康,需要得到周圍人及時的心理疏導。以往觀念認為城市孩子嬌生慣養,但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易在農村和城市的差異下出現心理問題。城市的新鮮事物對他們的影響是雙向的,身心健康的農村大學生會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并開拓眼界努力學習。反之,在缺乏家里經濟支持和悉心教育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迷失而失去前進方向最后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身殘志堅的無臂考生用腳答卷考出高分的正能量。不管他以后能為社會做出多大貢獻,但是作為一個人,他比某些身體健全的人更為健康??v觀社會成功人士如蓋茨和馬云,無不是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堅定的毅力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失敗是成功之母,簡單的一句話卻需要當今大學生仔細品味。

因此,心理社會因素是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可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對于正面的需要發揚光大,而負面的需要及時的疏導和糾正。

3高校輔導員在生物-心理-社會健康模式中的作用及作為

魯迅棄醫從文充分體現了“醫心”在整個社會中的重要性。為何醫者不能自醫?心理和社會因素大概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對于疾病過于了解而絕望,從對患者命運的“指手畫腳”變成一名病人。1837年,罹患不治之癥結核病的美國醫生特魯多來到鄉下,每日沉醉于過往的美好回憶并靜靜等待死亡。讓人意想不到是,他不僅恢復健康,而且還完成學業并獲得博士學位。1876年,特魯多來到荒野之地撒拉納克湖畔并創建了美國第一家專門的結核病療養院。后來,特魯多首次分離出結核桿菌并創辦了一所“結核病大學”。然而,讓他名聲遠揚的,并不是他在學術上的成就,而是他墓碑上刻著的話——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醫學不僅僅是自然科學,更重要的也是人文情懷的重要體現。安慰是醫生和患者之間平等的關懷傳遞而不是冷冰冰的治療和接受。

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名心理醫生。我們不僅要幫助大學生成為專業知識過硬對社會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發現學生的潛在心理健康問題,引導有問題的學生走上成才之路。首先,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多學習心理學知識甚或考取心理醫師執照,這樣更能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并取得他們的信任。不僅如此,我們還需為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陽光形象,起到燈塔的作用。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在社會出現熱點問題時,要善于把握輿論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建立層次分明具體到宿舍的分級管理制度,發現問題學生進行重點關注。盡量與學生單獨溝通,尊重其隱私,和他們做朋友。再次,有條件的大學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建立興趣社團。定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講活動,讓學生自身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加入興趣社團培養愛好。最后,我們需要掌握好和家長溝通的技巧和時機,積極向家長灌輸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取得他們的配合。

總之,我們要明白新時代的健康含義,認識到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于大學生的重要影響。從自身學習出發,在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他們成為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歡
工作重點
淺談建筑施工造價的成本預算
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府責任
新形勢下技工學校班主任工作重心的探討
簡析企業會計的工作重點及對企業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