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兒轉”社交技能,大學不止于寒窗苦讀

2016-06-27 17:23郭好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語言交際教育體系高校教育

郭好

摘 要 當代大學教育正處于如何將學生的知識儲備轉化成社會生存技能,從而運用其術業各有專攻的社會能力填充社會需求,并探索人與社會如何“共震”的重要轉型時期。然而許多大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令人堪憂,由于人際交往“困難癥”導致的惡性事件也屢現不鮮。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改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勢在必行。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總結而出的,關于當代實踐技能課程所存在的三個方面的缺失和遵循“理論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效果研究”的研究思路,來探究當代大學生實踐技能課程的求索之路。

關鍵詞 大學生 高校教育 語言交際 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1現狀與背景分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中國人一直秉承的求學理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當代大學教育已經不局限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無人之境。更多提倡的是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里,你來我往的社交能力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就業的一項必備技能。因此,實踐性技能課程便顯得尤為必要了。

實踐性技能課程是以某種技能的習得和養成為培養目標的課程,是對于基礎理論課程的補充、拓展和應用。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前提下,必須通過技能性課程的訓練,才能將所學轉化為具有實際價值的能力和技能。同時,如何擯棄老舊、生硬、缺乏靈動性與實用性的實踐性技能課程,從而建立起更接“地氣兒”與新時代社會發展更加契合的實踐技能課程,是當今高校教育培養方案的重中之重。

1.1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對于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個重點。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語言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提升,這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可以說是最為有利的一項技能。

本文將主要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和優化策略實施,加以探究?;诠P者的工作環境和從業方向,筆者主要就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4級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及課程的改革創新進行闡述。

1.2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殘酷與激烈,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現實狀況不容樂觀。近些年來社會對應屆畢業生需求少、大學生專業技能不扎實、學校教授知識空泛等,在現實社會中所表現出來的嚴峻后果就是“就業難”的問題。

我們需要意識到,這種“就業難”的社會現象,并不是說大學生畢業數量大于社會空缺崗位,而是大量的崗位空缺,大量的勞動力滯銷,卻無法將兩頭契合,出現既無合適崗位又無合適人才的“雙無”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大學生實踐技能能力的培養。

那么在當代高校教育培養方案上,應該如何改革創新,開辟出一條適宜社會需求的一體化培養方案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見解和研究思路,可供各位參考。

2本課題研究思路及指標

2.1研究思路

本項研究基于教師的一線教學活動,在已有教學的基礎上,以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4級通選雙語課程《英文脫口秀》為案例,進一步深化系統研究,遵循“理論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效果研究”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擬在調查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對《英文脫口秀》課的評估,結合課程運行及其教學質量評價的理論框架,實驗創建切實可操作的課程運行模式及其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系統并創設實施方案,再投放到實踐中去驗證試驗方案的科學有效性和切實可操作性,進而根據實踐實驗結果修正完善,探索建立優質高效、合理有序、系統銜接、切實易行的課程教學基本模式和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建構合理有效、切實可操作性強、師生認可度高、實踐指導性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實踐性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供參考。

2.2研究指標

總體評價指標是:建構理論聯系實際、系統銜接、切實易行的課程運行基本模式,建立優質高效的技術能力訓練方式,為改變目前實踐技能性課程課程訓練低質低效的局面提供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

總體評估框架的擬定和實驗。該指標體系是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對于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整體性評估,此評估的指標主要依據傳播學的相關理論,中國大學生英文應用水平的現行評估標準作為基礎理論支撐,并結合美國、中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的素質研究,以及課程運行基本模式,提出整體性的評估框架理論。該框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如表1)。

本研究的教學分解訓練評價指標是構建以過程評估為主,分解訓練,分部評估的教學效果評估體系。并且根據每一個步驟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構建以過程為核心的評價指標體系。訓練的分解評估體系建立在“技法解析·案例評析·實作訓練”的訓練模型上,并結合“典型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的遞進式訓練模式進行推廣運用及實踐驗證。

2.3評估體系對于教學的反饋指導作用

根據語言交際能力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系統,配套設計合理有效、切實易行的評價實施方案,為課程教學問題診斷及實施課程教學質量管理提供強有力的工具。同時,整個評估體系完善后所統計出來的有關師生對本門課程的反饋數據為本門實踐課程今后的改革創新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帶動了本門實踐課程的發展和完善。

3總結

課程培養方案的改革與探索是為了更好地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但高校的教育制度及相關培養方案是一個長期探索、嚴格把關的完善過程。筆者通過當下社會需求及大學生實踐技能課程現狀分析,以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2014級語言交際能力實踐技能課程培養方案為例。指出了三方面的不足,遵循“理論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效果研究”的研究思路,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探索,從而對各高校關于語言交際能力相關的實踐技能課程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研究思路及參考方案。

參考文獻

[1] 李江濤.淺析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J].智富時代,2015(06).

[2] 衛星.當代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與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

[3] 周愛國,劉守旗.當代大學生實踐能力自我培養的心理基礎及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4] 職會亮,馬超,施宏偉.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途徑與未來[J].文教資料,2011(16).

[5] 王平平,張丹.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07).

猜你喜歡
語言交際教育體系高校教育
播音主持的語言交際及情感表達探析
如何在英語聽說教學中靈活運用影視材料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英語的語調功能淺析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