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武漢市楚河漢街的規劃設計研究

2016-06-28 03:45宋勇
科技與創新 2016年11期
關鍵詞:規劃設計景觀設計

宋勇

摘 要:楚河漢街又稱“漢街”,是武漢市中央文化區一期項目的重要內容,其建設目的在于打造城市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相結合的綜合工程。楚河漢街以8個月完工的高建設效率和全國領先的建筑品質及招商品牌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并成為極具人氣的商業文化步行街,但在后期發展中也暴露出規劃建設和定位上的不足。針對楚河漢街的規劃設計進行了研究、分析,試圖發現其中的問題,希望能對其他商業街的規劃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楚河漢街;商業文化街;規劃設計;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1.036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1-0036-02

商業街是當下城市中常見的商業活動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滿足城市生活的需求,還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而通過將地域文化特色與商業相結合形成的商業文化街更具有吸引力。在進行商業文化街的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人口、經濟等方面的狀況,同時把控好商業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合理的定位是商業文化街成功的必要條件。

1 楚河漢街概況

1.1 楚河漢街的背景項目

楚河漢街是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期項目的重要部分,是大項目中的小核心部分。武漢中央文化區是由萬達集團打造的以文化為核心,兼具旅游、商業、商務和居住功能的世界級文化旅游項目。該項目的規劃設計定位是將其建設成“中國第一,世界一流,業內朝拜之地”,打造世界文化新品牌。項目規劃包括楚河漢街、萬達廣場、漢秀劇場、電影樂園、星級酒店、高級寫字樓和高檔住宅樓群。楚河漢街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是整個項目的文化內涵所在。

1.2 研究楚河漢街的角度

建成之初,楚河漢街就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旺盛的人氣,而人們也習慣僅從獨立商業文化街的角度去審視其規劃設計和定位。但實際上,楚河漢街作為商業集團投資項目的一部分,其規劃及定位必然服從整體利益。從這個角度考慮,楚河漢街的首要作用是作為一個商業集合體滿足整個中央文化區的需求。也就是說,承載文化內涵,突出文化特色固然重要,而實現商業效益也是必不可少的,商業利益不會讓位于文化弘揚。很多學者在研究楚河漢街時忽略了大項目背景,甚至將武漢中央文化區的規劃設計定位作為楚河漢街的定位,從一開始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

2 楚河漢街的文化特色分析

相比于普通商業街,商業文化街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表現特定的文化內涵增加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文化作為推動商業發展的動力,讓消費者得到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要想達到這個目的,營造濃郁的地域性特色文化氛圍最為重要。漢街在這方面的表現并不能使人滿意。

2.1 建筑設計分析

在建筑風格上,漢街主要采用民國建筑風格,穿插少數歐式古典建筑和現代建筑。建造中,針對不同建筑充分表現傳統建筑材料的自然材質美——紅灰相間的清水磚墻質樸、典雅,粗糙、堅硬的花崗巖墻沉穩、厚重,青磚小巷、烏漆大門、木漆窗戶,營造出濃郁的民國氛圍,置身其中仿佛回到民國時的武漢。這樣的建筑設計整體和諧,也很好地營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氛圍。但如同寫文章時犯了文不對題的錯誤一樣,民國建筑風格并不能體現“楚河漢街”這樣歷史文化蘊味很強的主題。

事實上,豐富、燦爛的先秦楚文化才應是漢街最有特色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傳統荊楚建筑樣式豐富多彩,其宮殿、宗廟、公府、館榭、地宮、壇、臺等都獨具特色,干欄式建筑南方獨有。如果將荊楚建筑應用到楚河漢街的建筑設計中,著力營造楚文化氛圍,則能夠較好地契合“楚河漢街”的主題。

2.2 人文歷史元素應用分析

漢街試圖通過重塑名人形象還原歷史場景,進而達到弘揚文化的目的。漢街中總共設置了五處名人廣場,分別選取屈原、俞伯牙與鐘子期、王昭君、李時珍、張三豐作為代表,塑石雕像作為文化廣場的核心。以這種方式弘揚楚文化是非常好的創意,所選取的人物形象也都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本可以將名人廣場建設成集游客集散、休憩參觀和文化教育于一體的街區節點,但實際建設卻讓人失望。名人廣場除了簡單的人物雕像外,并沒有其他體現楚文化的事物,甚至連關于雕像的解釋與說明都沒有,身處其中感受不到文化的存在,名人廣場名不副實。

事實上,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漢街之中并不困難,名人廣場可以依托人物形象,結合實物模擬,將歷史場景生動地還原出來,同時配以解說,讓人們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街道中也可以設置一些反映楚人日常生活行為、衣著服飾的雕塑雕像,增加人們對先秦時期人們生活的了解,地面可以多使用一些描述楚文化的石刻,公共導向系統和環境設施可以適當使用漆器等傳統器物形式。通過人物故事、生活場景和傳統器物,營造出真正具有特色和內涵的楚文化步行街。

3 楚河漢街的環境規劃分析

3.1 河與街的景觀設計分析

楚河漢街的一大優勢是同時擁有河與街兩大資源。如果能將水景的靈動與街景的莊重融合在一起,將形成名副其實的“現代清明上河圖”。街與河相互融合,讓人們在逛街之余攬河之美景,既能夠感受到漢街的質樸和渾厚,體會楚文化的豐富內涵,又能夠領略到南國水鄉百湖之地的寧靜、優雅。但遺憾的是,楚河漢街的設計完全將河與街隔開,臨河的建筑帶如同屏障,與河景幾乎沒有融合和互動,除了幾處廣場以外,完全是街中不見河,河邊不見街。原本該是水景與街景的天然結合,變成了人文景觀全在街上,自然景觀全在河中。不得不說,這是對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的浪費。

3.2 公共設施的設計分析

商業步行街在規劃上需要考慮游客步行游覽的體力問題,過短則乏味,過長則疲憊,一般1 km長較為合適。漢街總長1.5 km,相對較長,而街區中公共座椅缺乏是最突出的問題。實地考察發現,漢街中的公共座椅主要分布在五處名人廣場內,廣場間的距離從200~500 m不等。這種設計的問題在于:①有些廣場之間的距離太遠,無法滿足游客隨時休憩的需求;②漢街中的五處名人廣場除了名人雕像外空無一物,顯得過于單調乏味,難以讓游客在休息時繼續獲得精神滿足。無障礙設施缺失也是公共設施設計問題之一。在交通方面,楚河漢街中段和南段交通較為便利,但其最北端所在的煙霞路則比較偏僻,五六百米范圍內既無公交站點,又少有出租車,非常不利于游客集散。從實地調研的情況看,漢街北段的人流量明顯少于中段和南段。

4 結束語

楚河漢街作為大項目的文化核心,卻因規劃不當和商業需求的影響而出現了打著響亮的文化旗號卻缺乏文化內核的現象。同時,由于項目定位較高而周邊配套設施未跟上,沒有高消費水平的商圈作為經濟支撐,楚河漢街出現了人氣高、效益低的狀況。

在現有基礎上對楚河漢街進行改造的可行辦法是,對其文化核心重新定位,改變為先秦楚文化與民國大武漢文化的雙核心定位,對五處名人廣場進行系統改造,將河與廣場融為一體,豐富廣場的楚文化內涵,將其建設成集文化、休閑和景觀于一體的文化廣場;完善街道內的公共設施,并將具有代表性的民國場景濃縮還原到街道中,讓觀者體會到民國大武漢的繁榮和影響力,并產生強烈的再創輝煌武漢的心靈共鳴。相信隨著武漢中央文化區的不斷成熟和周邊環境的進一步發展,楚河漢街一定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武漢形象名片。

參考文獻

[1]李捷芳.現代商業街規劃設計研究[J].廣東科技,2008(03).

[2]佳圖文化.商業街區規劃及設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3]劉繼學.武漢市楚河漢街建設中的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4]劉合林,劉建明.淺析我國商業街定位的不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05(18).

〔編輯:劉曉芳〕

猜你喜歡
規劃設計景觀設計
電信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數字化電網技術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規劃的設計與實現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景觀設計學課程教學與實踐研究
提升榆林地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水平實現林業健康穩定生產
關惠聰等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