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一棵有許多枝丫的“樹形圖”

2016-06-28 12:49包建新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精神境界二中枝丫

包建新

觀察一棵樹的生長形態,對如何培養開放性思維是很有啟示的。樹有許多不同層次的枝丫,主干分出向不同方向伸展的大枝丫,大枝丫再分出向不同方向伸展的小枝丫,小枝丫繼續分出更小的枝丫……如果讓我們的思考像樹的枝丫一樣不斷伸展,那我們的思路就多起來了;如果能夠把對某個問題的思考像樹一樣畫出來,那我們所想到的東西之間的邏輯關系、層次關系就明晰而直觀了。即使不是為了寫文章,這種方法也應該經常使用,它可以使我們的思維保持活潑,并對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讓我們以“責任”為話題,來說明這種方法如何使用吧。

對“責任”兩字作思考,我們很容易想到“學會負責任”這樣的命題,學會感恩,學會學習,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傾聽……想到“學會負責任”自然而然。對“學會負責任”作進一步思考,我們可以形成下圖:

如圖所示,“學會負責任”猶如樹干,它分出了①②③三個大枝丫,①的方向是“學會負責任會怎樣”,這個方向分出了三個小枝丫;②的方向是“為什么要學會負責任”,這個方向也分出了三個小枝丫;③的方向是“怎樣才能做到負責任”,這個方向分出了兩個小枝丫。這便是一個以“學會負責任”為核心的思維樹形圖。這個圖共有八個小枝丫,如果圍繞著“學會負責任”寫一篇議論文,就有了許多的選擇空間。

也許你對此并不滿意,覺得上面的樹形圖所包含的思考未達到需要表達的意圖,那可以把樹形圖繼續畫下去。

的確,籠統地討論“學會負責任”可能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現實生活中有這么一類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負責任很傻,你希望寫文章來說服他們。要實現這一點,可以對圖一中①這個大枝丫作進一步思考,形成新的樹形圖,以便使所說的道理更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下面的圖二就是為此而畫的:

“負責任的意義”在圖一中是一個大枝丫,這個大枝丫有三個小枝丫,圖二讓這個大枝丫生出六個小枝丫,這樣就可以讓你對說服不愿意承擔責任的人有了更多的信心。當然,六個小枝丫未必需要面面俱到,但生出了更多的枝丫,你才知道哪幾個是最想討論的。

或許這樣的思考未必能使你滿意,你可能更喜歡對一批不愿意負責任的年輕人說說道理,希望他們改變態度,那你的目光就要落在圖二中②這個小枝丫上了,對它作進一步思考,形成下一層級的樹形圖,這在圖二中已經標明,那是小枝丫上生出的更小的枝丫。怎么生成的?對“負責任能夠使自己快速成長”作“為什么”的追問,就有了三個認識,形成三個小小的枝丫。

你也許會這樣想:人人都知道要學會負責任,但怎樣做才能使自己學會負責任呢?因為你覺得不弄清這個問題,所謂要學會負責任只是說說而已,你要指導人們行動。這個念頭太有意義了,我們可以把圖一中③這個枝丫進一步延伸,形成新的樹形圖,把這個念頭變成現實。下面就是你所需要的圖:

“怎樣才能做到負責任”在圖一中也是一個大枝丫,它有兩個小枝丫,圖三讓它有了四個小枝丫,那指導就更全面了。如果你最想討論的是“負責任就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因為你覺得患得患失是一些人不能盡責的主要原因,那就對它作一個“為什么”的追問吧,這樣就形成了更小的枝丫,如圖三中所示;如果你最想討論的是“負責任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因為你覺得有些人逃避責任是因為境界低下,那就對它作一個“怎樣才能提升精神境界”的追問吧,這樣生出的小枝丫能支撐你的想法,圖三也有標明。

以上介紹了開拓思路的方法——畫樹形圖,也許你會覺得畫樹形圖有些煩瑣。其實,這里只是為了能夠更明白地說明問題,看起來才似乎有點煩瑣。日常思考或寫作完全可以簡化一些,一個方向思考不下去,也完全可以換一個方向。思維是靈活的,我們使用方法也應該靈活。

猜你喜歡
精神境界二中枝丫
推己及人
一只來自春天的鳥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霍邱縣教師書畫作品選登
高中計算機學習中的數列求解辦法
平淡自然、孤高拔俗——略談文徵明雪景山水
藝術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生活世界”視野下的反腐倡廉教育
鹿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