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電影《夜宴》中的叔本華唯意志論悲劇觀

2016-06-30 10:48左彥凱
戲劇之家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夜宴叔本華

左彥凱

(安徽大學 安徽 合肥 230601)

?

解讀電影《夜宴》中的叔本華唯意志論悲劇觀

左彥凱

(安徽大學 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叔本華的悲劇理論是19世紀西方悲劇理論的重要學說之一。電影《夜宴》取材于西方經典悲劇作品,電影設置了婉后和太子兩位悲劇人物形象,從正反兩方面對叔本華唯意志論悲劇觀進行了馮小剛式的闡釋。對電影進行西方悲劇理論視角上的解讀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地理解影片。

【關鍵詞】《夜宴》;唯意志論悲劇觀;叔本華

一、叔本華唯意志論主義基礎上的悲劇觀

叔本華的悲劇學說是以其生存意志論為哲學基礎的,在其代表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叔本華明確提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兩個根本哲學命題?!笆澜缡俏业谋硐蟆边m用于一切有認識功能的物種,而作為高級的具有反思能力的人可以將其作抽象的哲學思考。哲學意義上的“表象”是針對“表象者”而言的,山川河流只是人的山川河流,日月星河只能是人的日月星河,沒有人這個“表象者”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存在,依舊“同歸于寂”?!罢麄€世界只是一種與主題有聯系的客體,是一種直觀者的直觀,也就是一種表象。世界萬物的存在都是以主體的存在為先決條件,沒有主體就無所謂世界,因而就無所謂“表象”。有了主體才有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表象?!雹儆墒灞救A的另一個哲學命題“世界是我的意志”,而世界是人的世界,他推導出了作為“表象”主體的人要認識世界就必須認識人自身的意志的結論,至此叔本華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叔本華式的本體論哲學理論構架——唯意志論主義哲學體系。

在此本體論基礎上,叔本華提出了其非理性直觀認識論的觀點。叔本華認為,理性認識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不能全面認識生命意志世界的本質,欲望、激情、意志才是認識的強大動力,世界的本原是意志,意志決定了萬物?!耙庵尽笔菬o法用理性控制的盲目沖動,即所謂的生存意志。正如叔本華所說“意志本質上沒有目的、它是一個無盡的追求?!边@恰恰導致了叔本華走向了唯意志論主義,體現在人生倫理層面上為人生痛苦論。

人生痛苦論不僅是倫理上的,并且具有本體論上的含義。無窮的意志產生無盡的欲求,無盡欲求的無法真正滿足產生痛苦,三者成連環的閉合狀態,即是叔本華所謂的人生來痛苦理論依據。正如叔本華所說,“欲求和掙扎是人的全部本質,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擬。但一切欲求的基地卻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從來就是痛苦的。人生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像鐘擺一樣來回擺動著,事實上痛苦和無聊也就是人生的兩種最后成分?!雹谌说谋举|在于痛苦,其本源在意志的無止境,其特點在于欲求本身非滿足性,所以人生來就是來受苦的,這是從意志推論出欲求,欲求得不到滿足進而產生痛苦的結論。任何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二、電影《夜宴》的人物形象設置凸顯了叔本華唯意志悲劇觀的精髓

(一)無鸞:塑造憂郁太子形象對人生痛苦論進行正面解讀

影片《夜宴》中,每個人身上都具有悲劇色彩,影片中的悲劇主角所贖的不僅僅是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因果關系所犯下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電影《夜宴》描述了人性與欲望的同時并將其塑造得合情合理,更加突出了意志同自身矛盾沖突的悲劇本質。

叔本華的悲劇觀從本質上反映出意志同人自身固有的矛盾和沖突。意志以同自身的天然分裂來展示人生的痛苦、不幸和災難的理所當然,借以喚醒人們對生存意志的否定,而采取順從、退讓的態度,心甘情愿地贖那與生俱來的原罪。

在五代十國的年代,權利斗爭異常慘烈,政治手腕強硬、果斷堅決的人物才能在復雜的朝廷爭斗中存活下來,而影片把太子無鸞設置成與主流權力斗爭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他深受中國古代倫理綱常思想的制約,使得其憂郁和軟弱的性格有其典型的時代特征。太子無鸞一開始就注定了悲劇的命運?!胞[”指鳳凰之類的神鳥,也就是女性的象征?!盁o鸞”這個名字饒有趣味,且隱含隱喻,預示著他本身就是一個憂郁軟弱的人物。當父皇迎娶自己心愛的人婉兒時,他沒有反抗,也無法面對情人成為自己母后的事實,于是隱遁在吳越竹林里習武弄歌,實則消弭意志。三年后,他的叔叔“殺父娶母”,婉兒再一次被奪走,他也沒有實際行動,采取了順從和退讓的態度。軟弱又陰沉的太子內心是復雜和掙扎的,比如他曾去市場找毒藥復仇,但沒有下決心,在皇后的冊封大典上僅以此來揭穿叔叔篡權的陰謀卻沒有置之于死地的決心。這樣一個矛盾的主體,在充滿權欲的宮廷斗爭中必然鑄成其悲劇的命運。

叔本華認為,解救人生痛苦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藝術拯救,一種是倫理拯救,這兩種路徑分別通過擺脫意志服務以及否定意志而予以實現。太子無鸞縱情習舞歌曲,忘卻自己的欲求,力求擺脫俗世的紛擾,認為這樣就擺脫了痛苦,但獲得的只不過是暫時的解脫。影片最后,他為救婉兒而死時說“死,真好!”,一句話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解脫感。藝術的解脫只是暫時的,只有倫理的解脫才是長久的。倫理的拯救

是否定生命意志,走上禁欲主義,達到清心寡欲無我無涅槃境界。馮小剛用太子吳鸞的死詮釋了自己的人生痛苦論,含蓄而又深刻。

(二)婉后:設置一個被欲望摧毀的女人形象,反面強調人生價值的虛無性

婉后的人物形象:性格沉穩干練、陰戾狠辣、頭腦清晰,能夠正視自己的欲望,是一位尋求自我價值強烈欲望的女人。影片中的婉后,有著強烈的主體意識,在王朝易主之后,她的生存意志使其同意改嫁篡權的叔叔成為新皇后。同時,為保護她青梅竹馬的太子無鸞的安全,她使盡權謀,在權力對人的異化和復雜的宮廷中,她的欲望也日益擴大,無窮無盡的欲望和濃烈的自主意識成了她內心的主導勢力。影片中的茜素紅是婉后欲望的象征,尤其是在影片最后,婉后當上皇上,欲望被滿足后,婉后手撫隨風飄揚的茜素紅時的空虛迷惘被章子怡表現得淋漓盡致,明確地向觀影者暗示出人生的悲慘和無價值?!爸离逓槭裁聪矚g茜素紅嗎?因為它像人們熊熊燃燒的欲望,對,是欲望。多少人被它吞噬,而朕卻因它的燃燒而輝煌!”這是婉后在權力場對權力、對欲望的內心獨白,她走到了權力的巔峰。但是,馮小剛設置的婉后被背后的一刀刺死的情節,又隱喻了生命個體的一切努力皆等于零。

婉后的人物形象設置傳達給我們一種人生虛無——意志是一切不幸、痛苦和災難的原罪。正如叔本華所說:“縱感覺冷漠的人,他的心境也會暫時脫離人生,意欲也一定會轉移到他處,而覺悟到世界和人生并沒有什么值得留念的,或者在他的心靈深處一定會自覺的活動起‘非意欲’的生存?!?/p>

三、結語

馮小剛利用叔本華的唯意志論悲劇觀,制作了《夜宴》這部蘊含東方特色的《哈姆雷特》,傳遞給觀眾馮小剛式的悲劇理念。但是,叔本華的唯意志論悲劇觀是其悲觀主義理論的集中體現,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并不值得大力推廣。

注釋:

①楊振喜.生存意志論——叔本華悲劇理論述評[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②[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78.

參考文獻:

[1][德]叔本華.叔本華論說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四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3][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139-02

作者簡介:

左彥凱(1990-),女,河北邯鄲人,安徽大學哲學系2015級美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

猜你喜歡
夜宴叔本華
邂逅 《唐宮夜宴》
《唐宮夜宴》火遍全網的背后
細數《唐宮夜宴》中的“國寶”
5《韓熙載夜宴圖》:中國最早的情報就這樣傳送了
“毒舌男”叔本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