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刑事技術的現狀與創新探索

2016-06-30 12:02高麗波卞海春趙文勇
科技視界 2016年15期
關鍵詞:創新探索犯罪

高麗波+卞海春+趙文勇

【摘 要】《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刑事技術是刑事偵查破案的前提及主要證據來源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基層刑事技術部門不斷引入新技術、采取新舉措、探索新模式,亦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然存在諸多阻礙刑事技術作用發揮的問題,因此,刑事技術工作的創新探索很有必要。

【關鍵詞】刑事技術;犯罪;創新探索

科技進步、網絡媒體的普及猶如一把雙刃劍,既給偵查破案提供了更多的破案途徑、提高了破案效率,同時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好的發揮舞臺,智能化、多樣化、復雜化的犯罪行為屢見不鮮,團伙作案、結伙作案、跨區域作案及系列犯罪居高不下,犯罪分子的反偵察措施也不斷升華,案前預謀和案后偽裝的現象時有發生?;诖?,作為案件偵破的重要手段,刑事技術工作不能總拘泥于早期的成規套路,機制的改革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1 基層刑事技術的現狀

1.1 發展不平衡、重視程度低

科技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間,網絡犯罪、電信詐騙、預謀偽裝作案、跨區域作案等高新技術犯罪不斷攀升,既增加了案件偵破的技術難度, 也給刑事技術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盡管公安部“十二五規劃”要求我國基層刑事技術部門必須配齊相關技術設備,但短期內仍然難以改變各地區刑事技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相對較快,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刑事技術的投入則相對有限,設備落后、人才匱乏等情況普遍存在,成為了高新技術犯罪的重災區和避難所。此外,一些基層領導觀念守舊,重口供輕證據,對刑事技術不夠重視,忽視對技術工作的經費投入,導致基層刑事技術工作難以迎合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犯罪需要。

1.2 人才匱乏、流失

發達的交通工具網絡極大地為人員流動打開了方便之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刑事案件的發案率居高不下,導致刑事技術的工作量逐年攀升,原本就不富裕的刑事技術人員就更加捉襟見肘。同時,刑事技術人員長年奮戰在刑偵第一線,長期與死尸、有毒化學試劑打交道,工作環境極為惡劣,然而案件一旦成功告破,立功受獎、職務晉升等物質、精神糧食又與之無緣,導致刑事技術人才不斷流失,隊伍更換頻繁,常常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此外,一些基層領導尚未認識到高、精、尖技術人才的重要性,現有刑事技術人員又缺乏必要的培訓,很難滿足新形勢下打擊高新技術犯罪的需要。

1.3 偵技工作脫節、各自為陣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偵、技人員的配合并不默契。在實際工作中,刑事技術人員疲于應付,主觀能動性較差,與偵查人員缺乏必要的案件“會診研判”,勘驗結果也未及時反饋,導致偵查破案時常走彎路。相反,偵查人員總把刑技技術定位為配角,缺乏及時反饋調查信息給刑事技術人員的意識,嚴重阻礙了刑事技術人員作用的最大發揮,殊不知偵技工作的相互引證、相互印證、相互補充,才能發揮“1+1>2”作用。

2 基層刑事技術工作的創新探索

為迅速扭轉基層刑事技術發展的不利局面,夯實基層刑事技術工作,最大程度地發揮刑事技術在偵查破案中的作用,有必要進行以下創新探索。

2.1 加強經費投入,切實提高刑事技術的地位

1988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重要論述,體現出科技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基層公安機關務必積極響應公安部提出的“科技就是戰斗力”號召,以金盾工程為龍頭,以“三基”建設為契機,全面帶動刑事技術建設,實現科技強警的跨躍式發展。在經費投入方面,應把刑事技術工作納入政府科技發展規劃當中,建立逐年遞增的經費投入體制,做到經費單列,保證??顚S?。就刑事技術人員而言,政治上要重視,生活上盡量關心,待遇方面適當傾斜,切實提高其地位,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組織的愛護和關心。

2.2 加強隊伍建設,構建合理人才結構

近年來,盡管基層刑事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有所改觀,戰斗力明顯提高,但仍然難以滿足高新技術犯罪的需要。眾所周知,科技的競爭實質上為人才的競爭。因此,基層公安機關應把好“人才引進關”,切實把一些政治過硬、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的優秀人才吸納到刑事技術隊伍中來,堅決遏制濫竽充數,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對現有刑事技術人員,應加強業務培訓和交流學習,著力構建知識結構互補、業務素質過硬的知識文化結構,力爭在全國范圍內達到資源共享。同時,基層公安機關應形成尊重、愛護人才的良好氛圍,改善其工作環境,根據其工作強度和能力提供必要的貨幣補貼,在立功受獎、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傾斜,盡量減少高層次人才的流失,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技術潛能。

2.3 建章立制,信息化助推規范化管理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轉都必須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刑事技術工作也不例外?;诖?,刑事技術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人員獎懲、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及考核制度,逐步完善現場勘驗、檢查規則,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物證保全、檔案管理系統,使刑事技術運作機制更加科學、標準、規范化。同時,刑事技術應加強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助推規范化管理,以“大情報”系統為載體,建立和完善各種計算機比對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共享、自動比對、快偵快破、擴大戰果等多警鐘聯合作戰,切實提高破案效率。

2.4 偵、技結合,降低破案成本,提高破案效率

刑事技術和偵查審訊就像刑事偵查的兩條支撐腿,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破案成本,提高破案效率。

2.4.1 刑事技術與調查訪問的結合

由于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和局部性,刑事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勘驗檢查也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往往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在現場勘驗檢查階段,偵查人員調查訪問所獲信息應及時反饋給刑事技術人員,將會有助于他們重新或加深對現場的認識,有助于提高現場勘驗檢查的質量,為分析案情、刻畫犯罪嫌疑人及不斷修正偵查措施等提供科學依據。同理,偵查人員對海量的信息進行證據篩查、整合及研究時,刑事技術人員如能及時反饋現場勘驗檢查所獲得的痕跡物證及證據材料,將有助于偵查人員的證據篩選,避免其主觀臆斷、胡思猜想,進而縮短破案的時間,提高了破案的效率。

2.4.2 刑事技術與審訊的結合

審訊的目的和意義在于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作案動機、所犯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犯罪情節是否存在輕重、所供述的內容與現場痕跡物證是否吻合等事實。同時,《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訊問,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在傳統審訊過程中,刑事技術人員并不參與,偵查人員難以充分應用犯罪現場的客觀證據,刑訊逼供又被法律明文禁止,在沒有足夠的、鐵的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通常拒不認罪,時常導致審訊工作陷入僵局,影響審訊的效果。因此,偵查人員要想達到理想的訊問效果,在制定審訊計劃時,應邀請刑事技術人員參與,并向其詳細了解犯罪現場的特征、遺留的痕跡物證及其檢驗結果,如現場的方位、出入口路徑、痕跡物證遺留的位置及形成的原因、受害人死亡原因、損傷的部位及其形成先后順序、致傷工具、死亡時間、死亡方式、作案過程的重建等等。同樣,在審訊過程中,偵查人員如發現犯罪嫌疑人所供述的內容與現場勘驗所獲得的部分證據相悖抑或發現了一些新的需要現場勘驗進一步獲取的證據時,應及時反饋給刑事技術人員,以規避現場勘驗的不足及證據鏈條的不完整,佐證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偽。

2.4.3 刑事技術與發現認定嫌疑人的結合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刑事技術所涵蓋的范圍不斷拓寬,不在局限于傳統的痕跡、法醫及警犬專業,引入了電子物證、基站信息、視頻偵查、聲紋鑒定等眾多新興內容。當今時代,受經濟發展、人員流動性增加等因素的影響,網絡電信詐騙、流竄作案、跨區域作案、交叉結伙作案、遠程作案及異地銷贓等高新技術犯罪較為突出,單靠傳統的刑事技術、摸底排查、陣地控制等手段難以滿足目前刑事案件的偵查需要,給案件的偵破、發現并認定犯罪嫌疑人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偵查人員有必要轉變觀念,充分將傳統偵查措施與電子物證、基站、視頻信息等新興刑事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以便達到快速鎖定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同時,偵查人員利用摸底排查、陣地控制等偵查手段一旦發現犯罪嫌疑人,應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給刑事技術人員進行核實,有助于快速認定犯罪嫌疑人。

3 結語

刑事技術作為古老、傳統的偵查措施,對案件偵破的作用不言而喻。為確保刑事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各級公安機關應予以高度重視,加大投入資金,注重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鼓勵刑事技術人員的創新與探索,營造偵技結合的舞臺,在立功受獎、職務晉升等方面適當予以政策傾斜,力爭著力構建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的鐵的刑事技術隊伍。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創新探索犯罪
論初中美術中國畫教學方法創新之路
基于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創新探索
新常態下人事檔案的創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泼佬g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索
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犯罪”種種
積極開展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