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表演腳色化與“旦”“凈”行當的分類與特征

2016-06-30 10:53李玉昆
戲劇之家 2016年12期
關鍵詞:戲曲表演行當

【摘 要】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發展,依據演劇人物角色的需要,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規律與需要的戲曲腳色行當體系,并將戲曲表演“唱、念、做、打”的技法與腳色行當的劃分進行進一步的融合,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在戲曲腳色行當劃分下的各流派表演藝術。而“旦”與“凈”行就是其中重要的行當分類。 【關鍵詞】行當;戲曲表演;旦行;凈行中圖分類號:J8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017-02“腳色”大約產生于元雜劇時代,當時的戲曲腳色大致分為末、旦、凈三大類,在此之下又分八小類,以正末、正旦為主角。到了清初昆曲盛行之時,“行當”的劃分產生了“江湖十二角色”的分法,即“正旦、小旦(閨門旦)、貼旦、老旦、老生、正生(小生)、老外、末、大面(凈)、二面(副凈)、三面(丑)、雜”。昆曲的十二角色之分與后來漢劇與粵劇的十大行當“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十雜”。對日后戲曲表演的行當,尤其是京劇的表演行當劃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戲曲表演藝術的發展,人們將扮演比同一戲中老生作用較輕的中年男子的“末”行與“老外”等行當角色逐漸的歸入了生行;將過去分系龐雜的行當系統逐漸提煉成為如今的“生”、“旦”、“凈”、“丑”四大行當。雖然在這此之下各行當還以不同角色的自然屬性(如性別、年齡等)、社會屬性(如性格、氣質、身份、地位等)、劇中形象歸屬(如造型的美丑、風格的正邪、角色形象的正反面等)和表演程式的技法運用(演員表演“四功”的側重與并重方面)的不同,細分出很多的行當分支,但究其總體特點與包含關系,歸納起來終歸沒有任何的角色超脫這的四大行當范圍,所以如今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行當分類已經穩定于“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的分類之下。下面將“旦行”、“凈行”的分類特點與代表劇目以圖表形式歸納出來:一、“旦”角分類特點如下(表1):二、“凈”行分類特點如下(表2):作者簡介:李玉昆,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河南大學河南地方戲研究所,講師。

猜你喜歡
戲曲表演行當
論博物館對老行當檔案的保護與利用
網絡網際之網絡新行當
“花衫”行當考辨
老行當保護協會的社會功能及發展趨勢
——以泰州老行當協會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