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行當保護協會的社會功能及發展趨勢
——以泰州老行當協會為例

2017-01-27 21:59張紅陽
唐都學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泰州市行當泰州

張紅陽

(南京大學 社會學系,南京 210046;中共臺州市委黨校 法學教研室,浙江 臺州 318000)

【博士論壇】

老行當保護協會的社會功能及發展趨勢
——以泰州老行當協會為例

張紅陽

(南京大學 社會學系,南京 210046;中共臺州市委黨校 法學教研室,浙江 臺州 318000)

老行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行當協會是促進老行當再生多元化路徑中的重要一環。泰州老行當協會在保護老行當過程中所發揮的社會功能主要包括:提供服務、宣傳推廣、產業化運作等。泰州老行當協會當前出現了以下發展趨勢:保護方式不斷豐富,管理機制日趨完善,組織能力逐步提升,影響范圍迅速擴大。

傳統文化;老行當協會;社會功能;發展趨勢

農耕文明時期發展起來的老行當,根植于民間,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大量的老行當是傳統文化的結晶,保護老行當,就是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保護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眾所周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有利于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作為促進老行當在現代社會再生的社會組織,兼具非盈利組織與政府組織的雙重身份,盡自己的能力與設想推動老行當的保護工作。老行當協會作為促進老行當再生多元化路徑中的重要一環,對這一組織的研究,有利于在保護老行當的進程中融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發揮作用。

一、基本情況與研究回顧

(一)老行當協會基本情況

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于2010年9月在泰州老街50號正式掛牌成立。為了更好地保護民間的傳統文化,搶救逐漸失傳的老行當,響應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號召,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聯合了10多個民俗文化愛好者,發起并成立了這個保護老行當的非盈利性組織。他不僅得到了泰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而且也得到了當地老行當從業者的一致認可,這也是老行當保護協會能夠順利成立的一大優勢原因。同時,泰州老行當協會是全國唯一的專門進行老行當研究和保護的組織,并沒有什么經驗可借鑒,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定的問題,這是老行當保護協會發展的一大阻力。因此,老行當保護協會并不是一個靜態的博物館,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經營它、完善它,使其逐漸發展成為老行當傳承與發展的中堅力量。

經過兩年的不斷努力和發展,泰州市老行當保護協會通過各種方式吸納老行當從業者,現在加入的會員有百余位,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老行當有58種,主要分為百姓衣、食、住、行、娛樂等門類。在立足泰州本地的基礎上,該協會積極地對全國各地的老行當進行收集、整理,并將成果向公眾展示,免費傳授技藝??梢哉f,泰州市老行當協會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已經初步成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泰州市老行當協會一方面積極地采取各種優惠政策來吸納老行當從業者加入協會;另一方面也不斷加強與政府的合作,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期為老行當從業者提供更大的幫助。

(二)老行當的研究回顧

目前,很少有學者針對老行當做出專門的概念界定,導致對這一概念的理解較為混亂。一般而言,“行”是指街頭攤販和店鋪的行列,對社會上不同職業的分工,大家比較統一地稱為“行”,同種行業稱之為“同行”;“當”,即“擔任、充當”,是指行當中所做的事?!靶挟敗?,也就成了“行業”的別稱。蘇凌、蔡文進等人認為,老行當是一種“已經消失的生活”[1]。李金榮強調元代時“一百二十行”的提法已經被社會接受,明代時又出現了“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的說法,他將老行當定義為:“社會上正在消失的各行各業的總稱”[2]。沈鑄倫則認為老行當現多指那些在1949年后和改革開放后消失的行業,而這些行當又多是手工業或簡單的體力勞動,這些老行當在當年的古文化街區域里均有其足跡。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不斷發展,還將有更多的行當消失,同時還將有更多的行當興起或產生[3]??傮w而言,學者普遍認為老行當是一種正在消失或者已經消失的行當,只是對時間點的認識不太一致,有的認為是1949年前后開始或已經消失,有的則認為是改革開放前后開始或已經消失。

由于一部分老行當在當今社會已經獲得新的發展空間,不能籠統地將其定義為正在或已經消失的行當。因此,目前的概念界定存在很大的問題。從產生時間角度講,廣義的老行當是對社會上產生時間較為久遠的各行各業的總稱,狹義的老行當則是指在改革開放以前產生的行當;結合產生時間,繼續從生存現狀角度講,廣義的老行當是指包含了面臨生存困境與獲得新生的老行當;而從老行當自身角度出發,廣義的老行當則在傳統行業概念的基礎上涵蓋了該行業所生產、創造出來的物質或精神產品,狹義的老行當則僅指產生時間較為久遠并在當前社會中面臨一定生存困境的行業本身。受到國內學者普遍關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老行當的切入點。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特別出臺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以下內容:(1)口頭傳統,包括作為無形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禮儀、節日慶典;(2)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3)傳統的手工藝技能[4]。綜上,老行當應是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包含傳統的手工技藝、表演形式、服務行業等,并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相連而現在不為年輕人普遍認知的行業。

目前,針對老行當的研究則主要關注老行當本身,呈現出集中于描述性研究的特點。具體而言,這些特點表現為:一是按地域劃分選擇老行當,或者籠統地對國內存在的老行當進行記錄,或者以當地的老行當作為自己的記錄對象,如《老行當:垂釣從前》《中國老行當之謎》《尋找老行當》等書籍對國內的老行當進行了瀏覽式的記錄,而《福州老行當》《蘇州老行當》《京城老行當》則是對個別城市或地區老行當的研究與記錄,其中一部分將老行當劃分為幾個類別來敘述,如將老行當劃分為娛樂業、服務業、制造修補業、飲食業等,其他作品則沒有進行類別的劃分,而是直接敘述。二是目前的研究一般采用圖文并茂的記錄方式,如《中國老行當之謎》《尋找老行當》等作品,有的在圖片基礎上對該老行當的內容進行介紹,有的則用文學作品的方式記錄與這個老行當有關的民間故事。

與此同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啟動至今已逾十年,國家政治的推動、社會運動的開展、學者的積極介入,使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熱點頻現,學術思考逐漸深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特征、產業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5]。相比之下,老行當的研究則尚需改進。對老行當的記錄工作是老行當在現代社會傳承與發展的基礎,文字記錄非常寶貴,圖片記錄也同樣重要。同時,我們還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行補充性、挖掘性的研究,因此將研究的視角轉向與老行當發展相關的行業協會所發揮的作用是必要的。

二、老行當協會的社會功能

(一)為老行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案例1:箍桶從業者口述(仲先生,72歲):我沒有讀過書,15歲開始從事箍桶事業,目前是泰州市老行當保護協會的成員,是該協會主動上門聯系到我們,并要求我們加入的,他們會為我們提供一個平臺,提供一定的幫助,現代的生產力發展太快,(老行當)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都用不上了,沒有市場前景。他們會為我們提供一些市場需求的服務,為我們的產品進行升級再改造。

案例表明,老行當協會首要的作用便是為老行當提供了各種服務,為他們提供各種咨詢與輔導、必要的資金保障、市場需求服務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生產力也在不斷提高,部分老行當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老行當的產品也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老行當協會為這些老行當進行了技術上的升級指導,使產品進一步升級,以滿足新的生活需求。此外,對一些經濟困難的老行當從業者,老行當保護協會也會給予他們一定的資助。

(二)對老行當進行宣傳和推廣

案例2:傳統剪刀坊從業者口述(朱先生,63歲):我從事的老行當是祖傳行業,快100年的歷史了,從事的是磨剪刀和打造剪刀的事情。我希望加入這個協會能夠為我們做做宣傳,提供一些場地和門面,加大宣傳力度等幫助。泰州老行當保護協會邀請我參加一些表演活動,如藝術節、文化節等,每次會給適當的報酬,而且在文化節上可以多賣些東西,還可以對我們的老行當進行宣傳和推廣。

上述案例表明,老行當協會在對老行當進行宣傳和推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泰州市老行當保護協會每年都會定期舉辦“老行當文化節”活動,從2011年的第一次文化節開始,就取得了比較好的社會反響,不僅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還吸引了大量的民眾、商人等。一方面可以把那些瀕臨失傳的老行當,能夠搶救性地繼承下來,使年輕人知道和傳承它們;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招商引資提供可能性,推動老行當的產業化發展。臺灣漢聲雜志社黃永松先生專程從臺灣來到泰州參加老行當文化節活動,他表示:“老行當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手藝,是祖先謀求生活改善的一個智慧?,F代人在外頭生活腳步太快了,把這個老行當都給忘了,都給丟掉了,泰州這里還有這么多老行當,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然后再好好地發揚它?!碧柗Q蘇中“第一小吃街”的泰州老街,600米長,已成為當地人休閑、文化生活的第一去處。在鳳城河管委會的打造下,老街成了泰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區。葉雕、竹雕、草編、吹糖人……復活了的“老手藝”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趕來參觀、拍照,也就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關注老行當,為老行當的發展注入了有生力量。

此外,老行當保護協會還可以為企業與老行當、政府與老行當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途徑,一方面,老行當保護協會可以及時把老行當從業者的需求、意見、愿望集中起來,然后轉達給政府,增強政府與老行當從業者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老行當保護協會為企業與老行當從業者之間建立聯系,可以為實現老行當產業化經營提供可能。

(三)推動老行當文化產業化運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部分老行當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有些已經基本失傳,這種情況下,要想繼續推動老行當的傳承和發展將變得很困難。泰州老行當協會一方面致力于保護已經存在的老行當;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傳承和發展老行當。近年來,為了進一步使老行當實現產業化運作,老行當協會一直籌劃著打造老行當創意文化產業園區。因為發展老行當是有商業契機的,老行當文化藝術的發展是一個綠色的良性循環,這個良性循環是以老行當的手藝和文化傳播來獲取經濟收入,再用經濟收入來養活老行當老手藝的發展,然后利用老行當老手藝的發展與資金注入相結合、疊加、擴大,形成產業鏈的循環。此外,泰州市還與旅游衛視簽訂協議,推廣自己的“水城慢生活”理念,借助媒體進行宣傳,與老行當保護協會一起合作,利用旅游業來助推老行當的傳承與發展。將這一理念打造成旅游品牌,融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傳統技藝,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三、老行當協會的發展趨勢

(一)保護方式不斷豐富

對老行當的保護與傳承,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老行當協會現有的保護機制在逐步完善。老行當當下面臨的嚴峻問題是后繼無人,沒有年輕人愿意從事老行當行業。因此,擴大老行當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或從事老行當事業,成為保護和傳承老行當的當務之急。老行當協會正在采取各種措施,完善組織機制,豐富運作方式,讓年輕人逐漸成為老行當的“主力軍”。質而言之,要想全方位地實現對整個老行當行業的傳承與發展,還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企業的贊助和合作、廣大民眾的關注和支持以及老行當自身水平的提升,只有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地去傳承和發展老行當。

老行當協會副會長馮先生向調研人員介紹說:“泰州老行當協會的發展剛剛起步,沒有形成更加完善的保護機制,但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有信心,這兩年里,我們盡心盡力地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近期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籌建一個老行當文化博物館,起碼要在靜態上將老行當保存下來,同時,我們也要秉承我們的‘老行當、新日用’的理念,讓老行當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重新生根發芽,發揮效力?!笨梢?,老行當協會在保護老行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管理機制日趨完善

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才成立兩年,各方面的機制、管理體系、監督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完善。畢竟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作為全國第一家掛牌成立的專門保護老行當的協會,在管理和運籌的經驗上,無先例借鑒,所以他們是國內該領域的“拓荒人”。目前,泰州老行當協會這種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資助,專業人士具體運作的半官方、半民間模式,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符合當前老行當的發展需要。

(三)組織能力逐步提升

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作為一個地方性的社會組織,能力是有限的,通過完善管理機制、豐富保護手段等措施,該協會的組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協會內擁有一批對老行當保護積極熱情的工作者,也有專門的攝影人才,在泰州大力推廣老行當文化,社會關注度不斷上升的基礎上,協會自身的組織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通過實地調研,我們了解到該協會會員對老行當協會的工作是肯定的、滿意的,這就使老行當協會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也就奠定了老行當協會較強的執行力,會員愿意參與到老行當協會組織的活動,活動為他們提供了增加個人收入的新途徑。

(四)影響范圍迅速擴大

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發展歷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2010年8月13日走進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通過全國知名媒體大力宣傳老行當,讓人們對老行當保護與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龔為先生在節目中表示:“老行當的手藝人是我們中國工藝的活化石!”老行當在全國每個地方都存在,怎樣去保護各地的老行當是一個需要多方合作解決的現實問題。老行當保護協會正在著手于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號召全國其他地方也成立相應的組織,共同來保護和發展老行當。

通過對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情況的了解,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些現代社會中的老行當,泰州市“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為老行當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搭建平臺,擴大宣傳;另一方面,重視自身的組織建設,為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奠定組織基礎。協會的發展是老行當在現代社會再生的積極因素,以此為基礎,努力探索出一條有利于老行當再生的多元化路徑。

(調研得到泰州“老行當文化研究與保護協會”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1] 蘇凌,蔡文進.帶一本書去南京[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32.

[2] 李金榮.老行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11.

[3] 沈鑄倫.津門故里印跡[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56.

[4] 賀學君.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5(2):103-109.

[5] 魏崇周.2001—2010: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熱點問題研究綜述[J].民俗研究,2010(3):80-87.

[責任編輯王銀娥]

OntheSocialFunctionandDevelopmentTrendofOldTradesProtectionAssociation——ACaseStudyofTaizhouOldTradesAssociation

ZHANG Hong-yang

(DepartmentofSociology,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46,China;TaizhouMunicipalPartySchool,Taizhou318000,China)

Old trad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ld Trades Association i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regene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old tra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aizhou Old Trades Associ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ng old trades includes: provision of service, propaganda promotion,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and so on.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aizhou Old Trades Association is as follows: constantly enriching its ways of protection; increasingly perfecting its management mechanism; gradually promoting i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d rapidly expanding its range of influence.

traditional culture; Old Trades Association; social function; development trend

C916.2

A

1001-0300(2017)06-0120-05

2017-01-26

臺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課題:“衰落與再生:現代社會中的老行當”(15YB05);南風窗雜志社2012年度“調研中國”獎學金資助課題

張紅陽,男,河北唐山人,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中共臺州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社會問題研究。

猜你喜歡
泰州市行當泰州
泰州市打造“五個過硬”的應急隊伍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準執法“先手棋”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市下好節后安全“先手棋”
論博物館對老行當檔案的保護與利用
網絡網際之網絡新行當
“花衫”行當考辨
泰州古韻
那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泰州出土的兩方北宋木地券 棲身之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