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絲竹文化綻放校園

2016-06-30 11:12田智雄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仁和絲竹神韻

田智雄

2010年,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梅林小學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昌絲竹”的傳承基地。為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昌絲竹”,梅小人開發了以“絲竹神韻”為核心的校本課程,將“傳絲竹文化,揚傳統美德,鑄美好心靈”理念與學校管理、課程、活動相結合,探索出以“仁和”為核心的絲竹文化精神,把絲竹文化傳承教育融入育人目標,融入校園文化,讓絲竹文化綻放校園。

一、梳理資源,喚醒非遺保護意識

“宜昌絲竹”亦稱細樂,具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它豐富的曲目曲牌、獨特的韻味在我國民間純音樂上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2006年,“宜昌絲竹”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學校座落在“宜昌絲竹”發源及流行的軸心地帶——鴉鵲嶺集鎮,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針對學校近百年的發展歷程和豐富的本土資源,根據《國家中小學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指導,梅小人最終選定“宜昌絲竹”作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項目。由此,學校提出“傳絲竹文化,揚傳統美德,鑄美好心靈”的特色興校理念,將絲竹文化傳承教育融入學校育人目標之中,努力打造宜昌乃至湖北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宜昌絲竹”傳承特色校園。

二、試點推廣,提供傳承發展平臺

我們知道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傳承宜昌絲竹又涉及器材的購置和專業技能教師的聘請,更離不開上級領導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為此,學校制定了詳細的課程開發計劃,決定按照計劃,先試點推廣做出成效,然后再全面展開。

學校召開了“絲竹進課堂”全體學生家長動員會,通過鎮委領導和學校的宣傳動員以及觀看優秀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學生家長紛紛點贊支持,積極為孩子定購樂器。

學校成立課程領導小組。學校堅持不失絲竹古韻,嚴把專業水準,并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編寫教學計劃和校本教材,開發出校本課程《絲竹神韻》?!敖z竹神韻”校本課程目標為:學會技能,傳承文化,養成美德?!敖z竹神韻”的課程體系分為基礎性課程、技能性課程、拓展性課程?;A性課程是基于“宜昌絲竹”的文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器樂篇、歷史篇、人物篇、民俗篇、故事篇、仁和篇。技能性課程是“宜昌絲竹”演奏方法與技能的傳授、練習(技能篇)課程。拓展性課程內容包括開發曲譜篇、組建絲竹文化傳承各種社團,人物故事采編社團、舞蹈健身社團、絲竹表演社團;創編絲竹音樂、舞蹈、課本劇等。

學校安排每周授課一次,在雙休日安排一天時間進行專門教學,每次保證4課時,暑期集中時間訓練。每周三下午社團活動共開設打擊樂、揚琴、琵琶、竹笛、二胡、中阮、中胡、大提琴、笙等課程,500多名師生參與了學習。每學年,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藝術評比活動,如“中國兒童音樂節”“民間藝術大賽”“黃鶴美育節”“非遺藝術大賽”等。學校建立了宜昌絲竹全面進課堂長效機制,讓宜昌絲竹走進課堂,讓絲竹音樂溢滿校園,讓絲竹技藝代代相傳,讓絲竹文化熠熠生輝,讓絲竹神韻永駐心間。

三、構建文化場,讓非遺的種子生根發芽

文化是一種歷史傳承,精神是一種高度凝煉。在學校文化建構中,學校的文化精神是核心,有了文化精神,學校就具備了不可動搖的文化理念,擁有獨特的教育身份,學校的特色建設就有了明確方向。那么,絲竹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通過仔細研究宜昌絲竹的歷史淵源和現代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學校將“絲竹神韻”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凝煉為“仁和”,即“仁愛、和諧”,也就是在師生中培養以“仁愛”為起點的良好思想品德,以此規范師生言行,引領師生和諧成長。

在實施“絲竹進課堂”活動半年后,學校開始了校園文化的籌建構思工作,根據“宜昌絲竹”這一學校特色項目,學校的校園文化主題研定為“絲竹神韻”?!敖z竹神韻”主題環境文化建設,共分為四個區域,分別為“金石篇”“禮樂篇”“仁和篇”和“琴臺篇”。這些環境設施的建成,為學校的絲竹文化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漫步校園,隨時隨處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宜昌絲竹”獨特的韻味與魅力。

(作者單位: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梅林小學)

猜你喜歡
仁和絲竹神韻
論絲竹玩友——群落生態視野下的樂人群體考察(上)
小學之花春浪漫 仁和文化育桃李
再議仁和拒付退單案
“江南絲竹”的“合樂”傳統及其文化闡釋
墨舞神韻
石榴:秀美東方神韻
天下仁和初露直銷鋒芒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讀《竹太空心葉自愁:近體詩詞習作習得錄》有感
紫絲竹斷弦歌落
風之神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