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建生態教育 提升辦學品位

2016-07-04 20:58馬學讓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校本德育生態

馬學讓

【摘 要】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和學校的發展!年輕教師雖經驗不足,但他們勇于創新、敢于進取和不甘人后的強大優勢正是學校長足發展的巨大潛力。為此我們把擺脫困境的突破口定位在:通過成長教師、成熟教師、成功教師來成就學生學校發展。

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教師培訓,大力提倡學歷進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討、撰寫論文,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辦法提倡教師大膽進行教學改革。通過開發校本課程,豐富校園文化,借助校本課程開發和借鑒兄弟學校的先進德育理念、自然和諧的環境育人理念,總結反思、精心提煉,今年我們經過進一步的研討、總結,創立了 “生態德育、生態課堂、生態環境”的特色辦學理念,力爭闖出一條生態教育辦學之路。

一、用新課程生態理念引領學校發展

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 。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和生活環境當中學到的東西要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多。因此,我們引領全校教師達成共識:課程與教學是整合的,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背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生態課堂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生長氣息;把創造力還給教師,讓教師成為充滿智慧的事業?!?/p>

二、我們對生態教育的認識

我們深信:教育是培育,不是鑄造。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正在蓬勃成長中的生命,我們的教育首先要基于對生命的尊重。

生態,生命健康成長的一種狀態。教育的生態就是讓朝氣蓬勃的、山花爛漫般的青少年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幸福的生活。就是要給他們好奇的童心增添一對創新的翅膀;把他們好動的天性培養成創造的本領。

校園是花園,不是工廠;學生是花蕾,不是鑄件;教師是園丁,不是工人?;ɡ傩枰獔@丁精心呵護,耐心培育,心血澆灌。鼓勵和贊揚是不可或缺的養料,多些鼓勵,少點批評,他們就能勇敢地綻放!百花爭艷,桃李芬芳是我們最高的理想!

三、通過“2-4-1”生態課堂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自2010年開始我們對課堂設計和評價的標準進行改革的思考。借鑒先進經驗,結合我校教師課堂教學的實踐,達成了“文本生活化、內容問題化、過程活動化、知識系統化”的共識。這一理念的形成使我們對本次課改和新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沿著這一思路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查閱資料和教育經典理論的學習。從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魏書生的“教好最后一名學生”獲取理論支撐。凝聚全體教師集體智慧,達成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是“做有思想的教育者”的深刻認識。

四、構建“1.3.3.3”生態德育工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疏導是治水的良策,引導才是學校教育的良策?!?333”生態德育工程,旨在通過實施一個目標,三個重點,三條主線,三個階段引導和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一個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德育、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成為行為良好、身心健康、勇于擔當的社會合格公民。

三個重點:以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為重點。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知行合一的能力水平。從“遵紀守法,行為習慣,學習品質,團結同學,互幫互助”等五個方面,一周一評,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將評價變為主動參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的行為內化為學生的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學生的未來。用走好每一步,走對每一步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航向。以教師全員管理學生,評價學生為重點。每一個成長的關鍵節點都有教師德育的效果,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是“天責”,是教師職業賦予每一個教師神圣的職責。以六個“一”活動為平臺,孝心少年評選活動為抓手,家校配合管理評價學生為重點。每班建立一個綠色環保小組,成立一個互助“小銀行”,每個學生每周在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每學期為家人寫一封信,每個學生每學期做一件不具備條件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每學期評選一次孝心少年。

三條主線:以 “成長的足跡,青春的航標”為主線,為每個學生構建自主評價、小組評價、班委會評價的平臺。以“全員育生”為主線,用每一個教職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貫徹落實全員育人的目標。以“師生全員參與的社團活動”為主線,通過社團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養成責任意識、使命意識、自主意識,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學生是小公民,參與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學會社會的規則、權利和義務,逐漸體驗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個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構建循序漸進式的德育教育內容體系,結合研發適合我校實際的年級德育校本課程。在七年級重點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八年級重點進行感恩、勵志、責任教育;九年級重點進行心理健康、理想信念和法制教育。

五、通過創建“傳承農耕文化,傳播科學技術”為主題的生態育人環境,提升學校品位

通過培育和種植名樹、名草、名花,收集石碾、石磨等農耕遺產傳承農耕文化。通過購裝電子白板、電子備課室、電子屏幕、光電路燈等科技設施引領先進文化傳播。通過成立學生會,組建社團等多渠道努力創建內容豐富多彩、傳承和傳播和諧共鳴的生態育人環境,提升學校品位。

幾年來,在創建生態教育之路上,我們已實現班班有白板的目標,已裝備了3個計算機教室,給部分教師筆記本電腦,計劃在2年內實現人人有筆記本電腦的目標。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我們已著手收集石碾、石磨等農耕遺產;計劃引種名花、名樹;準備安裝光電路燈;通過廣泛開發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已開發《經典美文》、《走進積石山》、《石?!返?門校本課程;已組建了學生會,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成立了石海文學社、經典美文誦讀社等34個社團。在教師成長方面,幾年來已發表各級各類論文120多篇,已結題省級課題1個,州級課題2個正在研究中的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6項。我們有信心、有干勁通過借助課題研究、校本課程開發、傳承和傳播和諧共鳴的環境建設、廣泛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等平臺,一定會闖出一條適合我校發展的生態教育之路,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校本德育生態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生態養生”娛晚年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住進呆萌生態房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生態之旅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