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教學效果的張力

2016-07-04 21:32張麗敏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歷史課堂

張麗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課堂”觀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有利于在歷史教學中創設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打造歷史高效課堂。

以往的歷史教學,一般是靠口頭講,有時會掛上一些圖表,以增加感性認識,但形式仍比較單一,往往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給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歷史教學也由此精彩起來。本文就運用技術,鑄就歷史高效課堂的實踐談一些淺見,請教于同仁。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笨鬃右苍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打破時空界限,突破了課堂狹小天地,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面卷。讓歷史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啟發誘導功能,使枯燥的歷史概念、歷史材料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已過去的歷史現象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壓縮了空間感和距離感,能夠主動地學習。

在講授《秦的統一》一課中,用Flash動畫制作一幅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割據稱雄的動態地圖,七國分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通過變色的方式動態模擬秦陸續滅六國,統一天下的過程,配上雄壯的背景音樂,很好地解決了用語言和掛圖難以解決的大規模統一戰爭的問題。然后再插入一張秦始皇的畫像,形象地展現了“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神韻和氣勢。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再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秦國為什么能夠統一天下?統一的意義何在?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學史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教學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

前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巴班斯基說:“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是老師和學生在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效果?!?歷史知識具有廣博性特征,歷史教材內容繁多、體系龐雜,歷史課的信息容量大。那么如何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并要求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掌握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如在執教“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圖,可以制作flash動畫。首先把線路圖展示在屏幕上,在出發點畫上一個傳授閃爍的亮點,說明這一閃爍的亮點代表張騫,然后從這一點引出一條帶箭頭的線,用鮮艷的顏色標出,按照先后順序,在每一個途經點都用閃爍亮點表示,在用動畫展示張騫出使西域的全過程,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途經點的名稱和先后順序。這樣,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歷史課堂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思維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在我們的記憶中,憑直覺得來的印象是特別鞏固的,甚至對于抽象概念,也可輕易地鞏固地揉在已往嵌入我們腦中的圖冊上?!倍嗝襟w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們能直觀地感知歷史時間的演進、地域空間的變遷、歷史人物的活動、重大事件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演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同時運轉,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有機結合,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

在講《甲午中日戰爭》內容時,可播放電影《甲午風云》中的這樣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海上奮勇抗敵,壯烈烈國;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自?!?;慈禧太后籌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全軍覆滅。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里就毀滅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聯系李鴻章退縮避戰、慈禧太后鋪張浪費的鏡頭,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因此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歷史的變化發展過程,并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媒體提出新問題、新思路,推動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歷史場景,陶冶學生情操

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初高中學生正處于由青少年向青年過渡,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教師應該充分依據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據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以達到內化學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在講《兩次鴉片戰爭》內容時,可播放電影《林則徐》中的幾個鏡頭:官兵吸食鴉片,戰斗力削弱;政府白銀外流,出現銀荒;人們吸食鴉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幾個鏡頭,不僅形象地再現了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災難,而且增強了學生對毒品的認識,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自覺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在講《奮發圖強,艱苦創業》中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模范人物”時,在課件中加入介紹王進喜、鄧稼軒、焦裕祿等人先進事跡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設問“我們應向這些英雄模范人物學習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輯,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卻能引起感情上的廣泛共鳴,不僅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課,而且總結出的向英雄人物學習的內容、要點,培養了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拓寬教育渠道,更好地發揮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幫助青少年形成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多媒體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而我們作為在第一線工作的教師,面對的是一張張可愛的面孔,一顆顆求知的心靈,必須在不斷的實踐工作中,揚長避短,去粗取精,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吸收到最為精華的知識能量,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體性,打造初中歷史的高效課堂。

猜你喜歡
多媒體技術歷史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動畫后期特效中的應用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