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劇“資陽河”流派現狀調查及思考

2016-07-05 11:36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民族音樂 2016年2期
關鍵詞:資陽川劇劇團

陳 練(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川劇“資陽河”流派現狀調查及思考

陳 練(樂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由于各種聲腔的流行地、擅長劇目、表演風格及藝術特征的不同,川劇形成了不同流派?!百Y陽河”是其中的一個流派,主要流行于內江、自貢等地,以高腔戲見長,藝術風格嚴謹、獨特,至今仍在當地群眾文化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4~2015間筆者對川劇“資陽河”區域進行了調查,從劇團目前的生存狀態、演員情況、演出劇目、演出規模和演出環境等角度分析“資陽河”現在的優勢和危機,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川劇“資陽河”

川劇是源于四川,流傳于云南、貴州部分地區的一個漢族地方劇種,由昆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5種聲腔組成,除燈調源于本土以外,其他幾種聲腔由外地傳入而逐漸演變發展至今。由于各種聲腔的流行地、師承關系及藝術特征的不同,川劇形成了不同流派,一般分為川西(上壩)派、川北河派、下川東派和資陽河派?!百Y陽河”流派是指流行于資水(沱江)及其支流所在地區,其班社活動、演出劇目、聲腔音樂、樂器伴奏等藝術風格自成一體的流派。其分布的地區是指“資陽河內十六屬一帶”,即資水(沱江)及其支流所在的以內江為中心的16州縣,包括內江、資中、資陽、富順、榮縣、威遠等12縣,以及嘉(今樂山)、敘(今宜賓)、瀘、昌(今榮昌、大足)4州,并非僅指資陽縣?!百Y陽河”以高腔戲為主,其次是胡琴、彈戲、昆曲及少量的燈戲,其聲腔優美婉轉,與地方語言結合緊密,質樸自然,藝術風格極為嚴謹。

現狀調查

2007年瀘州地區以“瀘州河”川劇和2008年樂山地區以“嘉陽河”川劇先后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內江市川劇團和自貢市川劇團均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陽河”川劇保護單位,榮昌、大足劃為重慶地區所屬,故筆者把“資陽河”流派的調查重點放在內江全區縣和自貢部分地區。2014~2015年,筆者通過現場調查、開座談會、個別采訪、觀看演出、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內江、自貢、簡陽、資陽、資中、樂至、安岳、威遠、隆昌、富順、榮縣等市縣級川劇團及部分民營川劇團進行了調研究。經過分析研究,對“資陽河”目前的狀況形成調查報告。

據調查,20世紀90年代初“資陽河”地區(內江、自貢)的市縣川劇團有十幾個,因行政區域歸屬的變化,人才、經費的不足等原因,有的劇團解體或重組,至2015年減少到7個(包括已改名為綜合性藝術中心的劇團)。2011年,內江、自貢的市川劇團均進入川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陽河”川劇名錄,王成康、楊先才、段蔚3人成為傳承人。每個劇團的現狀不盡相同。在這些專業團體中,有不同點,也有共同點。不同點表現在:既有排演大幕戲,整理恢復傳統折子戲,堅持傳承和不斷創新的,也有只能排小戲、小品、歌舞性質等轉型類節目的;從上演劇目來看,有的每年只能排幾個、有的常年堅持演出,能排幾十個劇目;從演職人員來看,有幾人的,也有幾十人的,規模不等;在專職編劇、導演和樂隊配置上,除市級劇團外,縣級劇團欠缺;演出環境和劇場設施既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也有十分簡陋的。共同點表現在:演員年齡偏大(能演傳統戲的一般在40歲以上),后繼人才不足。變化最大的一點是:近年來市、縣川劇團在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定期劇場演出,免費發放戲票,讓老百姓走進劇場觀賞川劇,或走進中小學校園積極宣傳和傳承川劇藝術。

另一方面,民間的民營劇團應市場需要,在國有(或集體所有制)劇團較少的時候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川劇市場和傳承文化的另一股力量。在國有(或集體)劇團銳減時,“資陽河”地區的民營川劇團多達十幾家,但近幾年來有所減少?,F在仍在演出的有內江的英英川劇團、隆昌的萍藝川劇團、資中的青年川劇團等幾家。這些劇團每年演出的時間較長,有的是常年堅持每天演、有的避開嚴寒酷暑,其余時間均演;演出環境和條件根據經營效益各不相同;一般規模較小,人員在10~30人之間,演員和樂隊伴奏人員流動性較大,既有固定演員也有邀請來短期駐演的演員。演員收入不等,如果每天演出,固定工資每人每月1000多元,演員總收入要看觀眾“獻花”的情況(獻花是指觀眾在臺前直接獻給演員的現金或劇團賣的塑料花折合成的現金),演員的收入差距就反映了演員的演出水平和受觀眾歡迎的程度。劇團的售票一般為10~20元,含一杯茶水。觀眾多為郊區、城鎮的中老年人。在長期演出的劇團,每天堅持來看戲的老年人也不少,看戲、品戲已成為老年生活的一部分。民營劇團的生存時間根據他們的經營狀況而不定,經營不善的就會解體或重組,經營良好的繼續生存,也有個別劇團在某一時期難以支撐而面臨解散時,受到熱愛川劇的社會人士捐款渡過難關。

在傳承文化的意識上,市縣劇團傳承和創新意識強,具有主動性;民營劇團因無任何保障,大多演員的演出是僅為謀生,在傳承和創新意識上較模糊,演出水平參差不齊,但他們會演的傳統戲很多,也是舞臺的多面手,傳統劇目常常翻新,客觀上對川劇藝術的傳承和恢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更具體地分析“資陽河”川劇現狀,筆者選取了以下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劇團:

(一)內江市川劇團

內江市川劇團是一所集體所有制的劇團,該劇團成立于1950年,上演劇目千余個,創作劇目160個。在經歷的20世紀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川劇的輝煌時期和90年代的低谷時期后,21世紀初,在市川劇團團長劉佩全的帶領下,全團演員齊心協力,重組專業演員,積極排演,整理挖掘大量傳統劇目。該團2011年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陽河川劇藝術”的項目保護和傳承單位,2012年被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習基地”,曾獲得國家級、省級各種獎60多項。有省、市級“資陽河”川劇藝術傳承人王成康、向永年、張仕倫,分別主攻生角、鼓師、琴師。劇團現有演職人員40人左右,年齡大多在40~60歲之間,演員有通過劇團招生內部培養,后來到專業學校進修的;也有畢業于專業藝術學校,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在2015年,新排傳統折子戲30多個,新編劇目有2個小戲和1個大戲。從行當來看,生、旦、凈、丑比較全;從樂隊配置來看,打擊樂5人,管弦樂4人,能滿足演出需要。近年來,在市政府支持下劇團的演出環境得到巨大的改善,舞臺布景、屏幕顯示、座椅板凳和四周的墻面、設施煥然一新,給演員和觀眾營造了舒適、愉悅的藝術氛圍。

在國家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指引下,內江市川劇團加大了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的力度。從2013年至今,“月月看大戲(每月演出至少四五場”)讓老百姓走進劇場免費看戲的舉措,受到市民們熱烈歡迎。據了解,一些郊區農村的老人為了趕上早上排隊送票的時間,凌晨三四點從家里出發走幾個小時的路程到城里拿票。這一部分中老年人是看著、聽著、唱著川劇長大的,在他們心中川劇就是一種情結、老年生活的一部分。其次,川劇團每年組織的“川劇進校園”活動讓市區每一所中小學的學生有機會觀賞川劇表演?!按▌∵M校園”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川劇的藝術魅力,了解傳統民族文化,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起到了宣傳、普及地方藝術的積極作用??梢哉f,內江市川劇團是“資陽河”的代表和中堅力量,在傳承與發展方面起了主導作用。

(二)英英川劇團

英英川劇團是內江城區的一個民營劇團?,F由一位70多歲的曾是川劇旦角的胡英老人在經營。因不舍心中的川劇情結,老人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組織演員堅持演出,帶給觀眾一幕幕回味無窮的精彩唱段。從成立班子到現在已經有12年,最初輾轉各地,居無定所,常在內江周邊自貢、榮縣、富順、隆昌、資中等地演出,后來相繼在內江市東興區、市中區的巷子偏僻處找到了固定演出的場所。劇團的演員一般為十幾個人,有一部分是固定的、有一部分是流動的。固定演員多為附近本地人,流動演員是受老板的邀請而來,大多來省內各地,如自貢、成都、綿陽、瀘州等地,停留的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兩三個月。流動演員的到來往往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增加劇團的上座率。演員年齡一般在40~55歲之間,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小學畢業,也有中學畢業,來自專業藝術學校的少。一部分演員來源于已解散的縣級川劇團,受過專業訓練或拜過名師學藝,功底較深,是劇團的骨干;一部分從小跟隨民間川劇團四處演出,從打雜開始,隨團學習,后來登臺演出,成了民營職業演員;還有個別是專業劇團的退休職工,年齡在60歲以上,因熱愛川劇藝術,藝術水平修養較高,常受民營老板的邀請登臺獻藝或擔任樂隊伴奏。民營劇團的興盛由市場來決定,在不景氣的時期,劇團的演員因生存的需要往往會轉行,因而部分演員有中途轉行的經歷。劇團主要演出傳統大幕戲和折子戲,很少有新編劇目。在大幕戲的演出中因演員數量有限也會精簡一部分劇情和大場面的表演。伴奏極為簡單而靈活,一般為一兩人擔任打擊樂伴奏,兼職嗩吶、笛子、胡琴等樂器;偶爾來一些票友,也會參與到樂隊伴奏中。劇團的演出環境十分簡陋,室內大約30平方米,卻搭建了兩層,下面是舞臺和觀眾席,上面是外地演員的住所。舞臺的布景簡單,幾塊幕布和一個話筒、音響設備,以及旁邊的伴奏樂器,一切顯得很陳舊,和舞臺上演員衣著艷麗、忘我的演出形成鮮明對比。觀眾幾乎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以60~80歲的老人居多。這些老人是聽著川劇長大的,對戲曲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不僅喜歡看戲,還很會品戲,對故事情節、人物角色、聲腔和伴奏的變化十分熟悉,常常對好的劇目津津樂道,對演員品頭品足,遇到自己喜愛的演員還會私下給“小費”,以示鼓勵。演員的基本收入1000多一點,總收入主要靠演出時觀眾臺前的“獻花(現金)”,因而演員的收入就在觀眾的反響下拉開了差距。劇團老板基本無利可圖,票價現為每人15元一張,每天賣上50張左右就可以保本,一般情況下每天還是能賣上四五十張票。如遇環境條件不好,比如嚴寒酷暑觀眾就減少一大半,這時劇團只有暫時關門歇業,等待時機。

這類劇團除了演員、伴奏人員和負責生活的職員外,沒有專職的編導,無法創新劇目和更新表演方式,因而在傳統劇目上保留較多,表演方式更為保守。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和傳承川劇的積極作用,也為我們研究川劇的歷史意義、社會價值以及發展提供了基礎。

除此以外,在“資陽河”地區還有一種綜合性劇團。如安岳縣川劇團已于2011年改為演藝中心,樂至縣川劇團于2012年改為文化藝術中心。這些藝術中心一般在逢年過節時演川劇傳統戲,平時排演小戲、小品、方言劇、歌舞等綜合性節目。這些團體能演傳統戲的演員不多(20人左右),且年齡均偏大,如樂至縣川劇生角李知全今年已經54歲,仍活躍在舞臺上,是劇團的頂梁柱。他們的發展方向從戲曲表演的傳統方式走向了多元化,如戲歌、方言劇的表演,把戲曲的唱段和方言的念白穿插進了現代群眾熟悉的歌曲、舞蹈、相聲和小品的表現形式中。

思考及建議

針對川劇“資陽河”流派的現狀,筆者從優勢和危機兩方面來思考及建議。

(一)優勢

1.“資陽河”地區的市級劇團正在向保護、傳承與發展的道路上努力。一方面市級川劇團正積極組織人員整理、研究、排演傳統大幕戲和經典折子戲,同時創編新劇目。如內江市川劇團,多次舉辦“川劇資陽河藝術”的傳統劇目和新編劇目的專場演出,展示“資陽河”聲腔藝術的獨特魅力,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川劇藝術極大地關注?!霸略驴创髴颉钡拇▌」?,在內江地區的中老年群眾精神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充實了群眾業余生活,并擁有良好的口碑,此舉在川劇“資陽河”的保護與傳承中起了積極作用,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川劇團進中小學校園展演,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百Y陽河”地區各市縣川劇團定期到當地中小學校展演而進行的文化交流,宣傳普及了民族傳統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從小耳濡目染,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其次,一些民營川劇團長期出演傳統劇目,在表演形式和劇目內容很少變化,這為川劇學者全面調查、整理、研究傳統藝術提供了參考。

2.部分劇團在唱腔、唱詞、曲牌運用、樂隊伴奏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探索適應年輕觀眾的審美和欣賞習慣的發展道路。在一些市級川劇團,創作團隊也在不斷探索和改革,如為適應現代生活節奏,改革了傳統唱腔、節奏、劇情、表演等方面的“慢”,并加進了電聲、提琴等現代樂器伴奏;演員也在不斷學習科學發聲,進一步美化唱腔,適應現代社會的審美觀。在轉型為綜合表演的藝術團體中,他們把傳統藝術與現代表演形式相結合,采用年輕觀眾能接受的方式,如戲曲的唱腔與歌曲的結合,程式表演與歌舞的結合,念白與方言小品的結合,加入更豐富的伴奏音樂,專門展現川劇獨特的技藝(變臉、吐火、藏刀、頂油燈等)。

(二)危機

1.劇團和演員的規模日漸縮小,后繼人才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劇團缺少正式編制,難以引進專業人才,戲曲演員投入多收入低是造成劇團演員年齡斷層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能欣賞川劇的觀眾老齡化,年輕觀眾有待培養。

2.缺少引起觀眾共鳴的經典劇目和知名演員。一些劇團花大量人力、物力,請編劇、導演參與創作出來的作品僅僅是為了獲獎和比賽,演出一段時間后無人問津,加之缺乏后期的藝術打磨和提升,作品沒有做到深入人心,很難在社會上產生持久的影響力。其次,劇團對演員技藝和素養的培養不夠。一個優秀的演員是用其精湛的技藝創造角色,使觀眾與之產生共鳴,記住人物角色和演員,從而帶動劇種的發展。

(三)建議

1.政府重視和支持,加大資金的投入,引進專業人才,繼承和創新并重。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在時間的流逝中一成不變,戲曲藝術也一樣不可能一直固守它原有的風貌。川劇的輝煌時期已經過去,無法也沒有必要恢復它原有的面貌,與時俱進,繼承傳統、勇于創新才是硬道理。建議政府重點支持有實力的市、縣劇團,一方面整理、排演傳統劇目,另一方面在保持川劇“資陽河”本質特征和獨特韻味的基礎上,深入現實生活,創新出優秀的現代劇目,讓演員精湛的技藝和人物形象走進觀眾內心深處,出佳作、出名師。另外,民營劇團可以尋找與企業、政府合作的機會,獲得資金的保障,提高演出質量,擴大影響力,加強演員與專業團體的交流學習,不斷提高技藝,推出群眾喜愛的優秀劇目。

2.在黨的方針和政策的指導下,媒體做好宣傳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各級學校增加與當地劇團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從小了解戲曲、熱愛戲曲,有條件的學??梢蚤_設川劇表演課程。同時大專院??梢越o藝術師范生增設戲曲選修課,使學校成為川劇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另一條路。

注:此文為四川省教育廳2 0 1 4年科研項目,編號: 1 4 SB0 1 4 3

①內江市文化局〈內江地區戲曲志〉編寫組.內江地區戲曲志.巴蜀書社,1991.

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資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資陽文史資料(第7輯),1995.

③杜建華執筆.四川民間戲劇及保護發展課題組.振興川?。撼志枚D巨的任務——四川民間戲劇現狀及保護發展調查報告之五,四川戲劇,2006.

猜你喜歡
資陽川劇劇團
《資陽人·城市文化讀本》打造資陽第一城市文化讀本 代言資陽城市文化點點滴滴
川劇版畫傳四方
近現代川劇改良運動中的武戲改良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資陽話中的程度副詞“蠻是”初探
資陽牽引變電所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