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2016-07-05 11:00彭鳳云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3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外科

彭鳳云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方法 100例

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兩組皮膚損傷情況、護理滿意率指標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觀察組皮膚損傷率為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減少患者皮膚損傷, 提高患者滿意率。該種護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可在臨床進行推廣

使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皮膚損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86

腦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 高血壓與腦出血的發生具有重要關聯。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較高的危險性, 其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對于及時送診的患者在提高其生存上有了一定的保障, 但大多患者的腦神經功能受到一定的損傷, 使得患者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如后期行動不便、需長期臥床等, 這樣可導致患者出現躁動、抑郁、暴躁等情緒, 不僅增加了患者自身的壓力, 同時對其家庭也造成沉重的負擔[1]。此外, 有些患者意識模糊, 易引發護理風險事件, 如皮膚損傷等, 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傷害, 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護理風險管理近年來在臨床上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而對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本次調查中, 作者選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 分析對其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與常規護理的效果。以幫助更多醫務人員及患者了解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 年齡45~65歲, 平均年齡(52.3±4.2)歲;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 年齡45~65歲, 平均年齡(53.0±4.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相關標準;②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治療證實;③患者出血24 h內入院治療。

1. 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包括飲食護理、藥物治療護理、心理干預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由護理人員總結高血壓腦出血皮膚損傷患者的常見風險種類, 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方法, 具體如下。

1. 3. 1 護理約束不當 在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過程中, 患者易出現躁動等情況, 雖日常為患者準備約束帶, 但若護理約束帶使用不當, 仍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墜床等情況的發生, 進而造成皮膚損傷。因此在護理人員進行巡視或護理過程中, 一旦護理人員發現患者有明顯的躁動或意識障礙時, 需以正規約束帶對患者進行約束, 并注意定時調整約束帶的松緊度, 若約束帶過松, 則達不到約束效果, 若約束帶過緊不僅可勒傷患者, 還可能加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本院建議在約束部位加上軟墊進行皮膚保護, 避免造成患者勒傷, 同時在對患者進行約束時與患者家屬講明, 減輕其緊張的心理情緒。當患者情緒穩定后需及時放松約束帶, 避免對患者進行長時間的約束, 以免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同時對患者進行檢查, 查看身體有無勒痕, 并對患者進行一定的按摩, 促進血液流通。

1. 3. 2 燙傷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因腦神經功能受損, 其末梢感覺多出現障礙, 導致溫度感覺減退。因此許多患者在洗漱時, 即使是較燙的水, 患者仍無明顯的知覺, 還感覺不熱而加注熱水, 這樣便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燙傷。因此在患者進行洗漱時, 由護理人員先對水溫進行調控, 必要時可先以溫度計對水溫進行測量, 以保證溫度的適宜, 在患者進行洗漱時, 患者家屬應當陪伴患者左右, 若患者需要添加熱水時家屬需先試水溫, 預防水溫過高而導致患者皮膚損傷。

1. 3. 3 壓瘡 在治療過程中, 患者因行動不便, 長期臥床, 因此易形成壓瘡。護理人員或患者家屬需幫助患者定時翻身, 并適當拍打患者的背部、頸椎、腰椎等部位, 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同時還可為患者增加床褥的厚度或使用專門的墊子, 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保持床單平整, 經常幫助患者更換, 由護理人員或家屬定期對患者進行按摩。適當減少偏癱側肢體受壓時間, 幫助患者進行被動的運動, 如拉伸肢體、抬高腿部等, 預防壓瘡的產生。在患者家屬的攙扶下可鼓勵患者進行站立、扶床行走等早期康復訓練, 同樣可達到預防壓瘡形成的目的。

1. 3. 4 靜脈留置針脫落戳傷皮膚 因患者常需輸液治療, 護理人員在留置針時可能固定不牢固, 進而使得針滑落戳傷皮膚。同時患者出現躁動情況時, 也可能使得留置針戳傷皮膚。因此護理人員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時, 需敷貼牢固, 定期檢查, 減少松動。此外需加強對患者的巡視, 當患者出現躁動時可先將留置針拔除, 并使用約束帶避免留置針對患者造成傷害。

1. 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皮膚損傷率與護理滿意率進行觀察比較。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皮膚損傷率為4%(2/50), 對照組為14%(7/50),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901, 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48/50);對照組為82%(41/50),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821, P<0.05)。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病, 尤其近年來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同樣上升[2]。因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腦神經功能受損, 其語言功能、肢體功能均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能清楚表達自身的想法, 并可引發一定的風險事件, 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需引起高度重視。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旨在降低護理風險幾率的護理模式, 該種護理模式十分適用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的臨床科室[3]。在本次調查中, 本院將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進行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 作者根據臨床觀察及自身經驗, 對引發皮膚損傷的情況進行總結, 包括約束帶不正確使用、燙傷、留置針戳傷與壓瘡等[4]。根據此類情況對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 加強風險防護。通過固定約束帶, 以預防患者出現躁動等情況時對自身造成損傷;通過調節水溫, 預防患者出現燙傷;通過固定留置針與及時拔除留置針預防戳傷患者的皮膚;通過增加床褥厚度, 經常幫助患者按摩及翻身等降低壓瘡的發生幾率。此類護理措施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皮損幾率。

本文觀察組皮膚損傷率為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積極作用, 可提高患者滿意率、降低皮膚損傷率, 這對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 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臨床上可推廣該種護理模式, 不斷完善本次的護理措施, 減輕皮膚損傷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造成的傷害, 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郝風練, 李倩芹.腦出血患者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及體會.中外健康文摘, 2013(11):267-268.

[2] 吳志勤.腦出血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中國醫藥指南, 2015(11): 256-257.

[3] 單玉萍, 薛雷, 魯金花, 等.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13): 1752-1754, 1755.

[4] 陳桂娥.風險管理在腦外科躁動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2(1):88.

[收稿日期:2015-11-25]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管理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外科
側俯臥位擺放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護理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開顱與常規骨瓣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研究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治療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對比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彩圖版)
丁志斌,為神經外科患都帶來福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