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定位在危重患者有創血壓監測實施過程中的應用

2016-07-05 11:07王素梅辛雪林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3期
關鍵詞:危重患者

王素梅 辛雪林

【摘要】 目的 討論床旁超聲在危重患者有創血壓監測實施過程中動脈穿刺置管時對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以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40例有創血壓監測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0例。觀察組實施超聲定位進行動脈穿刺, 對照組實施傳統盲穿法進行穿刺。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0, 低于對照組的20%(P<0.05)。結論 危重患者有創血壓監測時動脈穿刺置管利用床旁超聲輔助定位明顯可以縮短穿刺時間, 提高穿刺成功率, 減少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 超聲定位;有創血壓監測;危重患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195

有創血壓是通過壓力監測儀直接測量動脈壓的方法, 而有創血壓監測可以有效、準確、動態地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操作簡單快捷, 在臨床上指導醫生使用血管活性藥及調節血壓, 隨時抽取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檢查, 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避免頻繁穿刺造成血管壁損傷。適合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急、重、危等特點, 但因其有創傷性, 應用中可能出現動脈穿刺置管并發癥, 如局部血腫、出血、血栓形成等, 故可以應用床旁超聲進行動脈穿刺時的定位引導。選取本科收治的40例有創血壓監測患者, 對其中20例采用超聲定位進行動脈穿刺, 20例采用傳統盲穿法進行穿刺,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9~12月收治的40例有創血壓監測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0例。觀察組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齡(54.5±2.3)歲。對照組男14例, 女6例, 平均年齡(56.4±2.8)歲。實驗室檢查血小板及凝血常規均正常, 部位均選擇右側肱動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設備 采用美國索諾聲公司生產的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動脈穿刺針為BD公司生產的20 G留置針。

1. 3 操作方法 觀察組準備好超聲儀器, 無菌探頭護套或無菌手套, 無菌超聲耦合劑。設置參數, 調整深度、彩色框及增益?;颊叱浞直┞队覀壬媳?, 穿刺者可盡量避開肘關節處的血管, 減少置管后對肘關節活動的影響。國內外均有研究證實[1, 2], 當導管位于肘關節以上時, 相關并發癥如靜脈炎、導管堵塞、感染和脫管的發生率均較小。常規消毒穿刺處皮膚, 用左手持包裹消毒護套的探頭掃查肱動脈的位置、走行、寬度, 確定最佳穿刺點。右手持動脈留置針, 距探頭邊緣0.5~1.0 cm處為進針點, 穿刺針與皮膚成30~45°, 邊進針邊觀察超聲屏幕上針尖方向及深度, 見回血后邊退出針芯, 邊將針送入合適的位置, 固定敷貼。穿刺后用超聲檢查導管是否位于血管內, 觀察局部有無腫脹、滲血、觀察動脈波形有無異常。整個操作過程記錄穿刺時間、成功率及有無并發癥。對照組采用傳統盲穿法常規擺體位, 消毒, 摸到動脈搏動確定穿刺點后進行穿刺, 見回血后, 退出穿刺針, 敷貼固定。所有操作均由預先指定的責任制護士承擔。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穿刺時間(自皮膚穿刺至成功置入動脈留置針為止)、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穿刺成功:一針穿刺見回血后, 成功將動脈留置針送入血管內, 心電監護儀出現正弦式動脈波形;穿刺失?。捍┐提樀谝淮挝慈雱用}, 退至皮下再穿刺或更換穿刺部位。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一次穿刺成功 19 例(95%), 穿刺時間為(20.00± 0.56)s, 對照組分別為16 例(80%)、(35.00±0.40)s,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0, 低于對照組的20%(4/20)(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時間、并發癥

發生率比較(n, x-±s, %)

組別 例數 一次穿刺成功 穿刺時間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 20 19a 20.00±0.56a 0a

對照組 20 16 35.00±0.40 20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3 討論

有創血壓監測在危重患者監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以更直觀、更準確的實時反映患者的血壓變化, 但在前期的動脈穿刺置管中常常存在穿刺困難、穿刺失敗等棘手的問題, 而彩色多普勒超聲能清晰顯示管腔情況、血管的管腔管壁, 觀察有無斑塊形成、管腔狹窄、血流速度、血流充盈等情況。通過床旁超聲能直視到穿刺血管的具體位置, 大大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避免了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減少了對血管壁的損傷, 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 目前在國外已為臨床廣泛使用[3]。

超聲引導下動脈置管具有以下優點:①在超聲直視下進行, 避免穿刺失敗, 傳統方法置管的成功率取決于操作者的經驗和血管的情況, 而用超聲引導則充分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的實時、直觀、動態、可重復檢測的優點[4];觀察組在應用超聲引導下一次穿刺成功率達9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P<0.05);②傳統盲穿法可能由于進針深度估計不足而出現回針后復穿, 多次復穿可以引起血管周圍的滲出;而彩超引導可以清晰顯示針尖位置, 實時觀察進針深度, 減少復穿率, 從而降低軟組織損傷, 縮短置管完成時間[5]。倫理角度來講, 在穿刺之前利用床旁超聲事先了解患者血管情況, 有的放矢, 既大大縮短了穿刺時間, 又減輕了反復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 提高患者滿意度;超聲定位能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傳統的盲穿法因多次穿刺后, 容易造成血腫甚至動脈夾層, 血管痙攣收縮, 無法再穿刺, 通過兩組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超聲定位的優勢所在。

綜上所述, 超聲引導下動脈穿刺置管術不僅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而且解決了患者血管條件差且有動脈穿刺置管需求這一大難題, 同時由于床旁超聲方便靈活, 特別適用于重癥患者,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石群, 胡敏芝, 梁艷芳, 等. PICC穿刺部位對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石江醫學, 2007, 35(4): 401-402.

[2] Royer T. Nurse driven interventional technology. A cost and benefit perspective. J Infus Nurs, 2001, 24(5):326-331.

[3] MC PDJ.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What you should know. Nursing Critical Care , 2008, 3(3):10-15.

[4] 秦茜淼, 黃詠紅, 單潔玲, 等. 32 例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體會. 上海醫學影像, 2005, 14(1):45-46.

[5] 葉云蘭, 李福軍.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靜脈穿刺困難患者外周靜脈置管中的應用.中國鄉村醫藥雜志, 2014, 21(9):13-14.

[收稿日期:2015-12-24]

猜你喜歡
危重患者
急診內科危重患者氣管插管時機與方法探討
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暢的針對性護理效果分析
64例ICU科危重患者鎮靜治療的護理分析
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在急診手術護理中的應用
神經內科危重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評估和處理
研究微創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危重患者皮膚壓瘡護理預防
無創通氣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危重患者32例臨床觀察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