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民族貧困地區林業產業開發路徑探析

2016-07-06 04:24梁紹娣王洪平
中國市場 2016年24期

梁紹娣+王洪平

[摘 要]西部民族貧困地區林業資源比較豐富,充分開發林業資源是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文章以青海省大通縣為例,從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以科技為杠桿,以改革為手段四個方面對西部民族貧困地區林業產業開發的路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西部民族貧困地區;林業產業開發;青海大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062

大通森林資源豐富,境內林業用地15.39萬hm2,占總土地面積的48.6%,其中有林地1.15萬hm2;疏林地0.08萬hm;灌木林地10.91萬hm;灌叢地1.86萬hm2;未成林造林地1.14萬hm;宜林地0.22萬hm2;苗圃地236hm2。全縣林木蓄積量為166.4萬m3,森林覆蓋率為38.1%,是西寧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基地。森林植被種類繁多,以青海云杉、白樺、青楊、沙棘為主的喬、灌木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北川河及支流的河谷兩岸,森林中的經濟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生長在林地及林緣的中草藥170余種,黃芪、黨參、大黃、羌活、防風等名貴藥材量多質優。中國沙棘、西藏沙棘遍布全境,面積達1.15萬hm2,年結果量800萬kg。由于全縣林木有效利用率低和產業化程度低,林業潛在的效益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認真剖析林業產業開發面臨的問題,破解林業發展遇到的難題,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增加貧困農戶收入、推動西部民族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的必然選擇,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努力。

1 以市場為導向,大力培育和發展林業產業

1.1 抓好森林旅游,打響生態旅游品牌

在現有旅游景區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和開發力度,加大宣傳和推介力度,在全縣興建更多更好的生態旅游景區。以國家森林公園和林區旅游資源為平臺,積極發展森林觀光、探險、休閑等多種形式的森林生態旅游,重點抓好察汗河、鷂子溝兩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1.2 馴化當地野生花卉和引進優良品種相結合,建設高原特色花卉繁育基地

加大科研力度,在培育、移埴、盆景制作、風景栽植上大做文章,通過馴化當地野生花卉和引進優良品種,營建花卉繁育基地。

1.3 大力發展速生林木,不斷優化資源結構

以提高林木生長率和森林資源總體質量為主,狠抓定向培育、集約經營和速生豐產,培育森林資源。一是要大力營造用材林,并向基地化方向發展,以滿足木材生產需求。抓住楊樹生長快,市場需求量大的實際,在全縣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楊樹,力爭使楊樹資源在短期內實現片林化、網帶化、規?;?。二是要依靠當地苗木優勢,大力培育多樹種、多規格的優良苗木、花木和經濟林。三是要抓住檸條、黃花條(連翹)等樹種生長快易編織的優勢,在荒山造林上大力種植用于編織的優良鄉土灌木,充分利用檸條及樹皮、苔蘚等林木、林地附屬品發展編制、工藝品制作。

1.4 全力推進林地開發,積極開發林下產業

一是要突出抓好森林野蔬菜、中草藥采集、加工和銷售,大力培育林特產品加工業。充分利用大通縣境內中草藥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開發蕨菜、柳花菜、鹿角菜等林下產品。根據自然條件分布的規律,分區種植,實行規模經營,開發優勢品種,引進優良品種及新技術,提高產量、品質,增加附加值。二是要做好林藥種植。充分利用好林地優勢,種植天然中藥材。在林區的林木空地或林間,開發種植黃芪、黨參、羌活、茵陳、秦艽等藥材植物,采取林藥間作的模式,集約栽培。三是要做好林下養殖的開發。以林下飼養畜禽為主要類型,開辟林下養殖新路子,逐步形成上林下草、上林下藥、上林下菌、上林下禽、上林下畜、上林下糧、上林下菜等林業復合經營模式。

2 以項目為支撐,培育龍頭企業

2.1 抓住生態旅游這個熱點,興建旅游開發龍頭

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戰略,在快速造林和有效護林的基礎上,繼續開發生態旅游景區。通過興辦旅游企業幫助國有林場走出困境。

2.2 抓住森林食品這個賣點,興建林果加工龍頭

抓住我縣發展沙棘、枸杞、白樺等有地方特色的經濟林,建立以飲料為主的林產品加工基地。

2.3 抓住林藥間作這個重點,興建藥材加工龍頭

圍繞藥材加工龍頭,要充分調動林農、藥農的積極性,重點推進林藥間作,做好林藥間作文章,力爭全縣有林地內的閑置林地全部實施間作項目。

2.4 抓住林下養殖這個重點,興建畜禽養殖龍頭

一是做好林中養雞、林中飼養特種動物的項目。二是在林下種草的基礎上,提高科技含量,做好畜禽的圈舍養殖,實施封山禁牧,嚴禁牛羊進山破壞植被和林木。三是大力推廣飼草和綠葉飼養畜禽,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資源價值。

2.5 抓住產品交易這個終點,興建林業銷售龍頭

一是成立林業信息服務中心,為林農和林業企業提供產、供、銷、人才、物資、政策等各方面的可靠信息和技術服務。二是成立林產品銷售組織,鼓勵農民、供銷社、各類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市場流通,負責林產品的收購和銷售,搞好市場開拓。三是在全縣規劃建設林產品交易市場。四是在有影響的社會活動中舉辦林產品展銷會,從而不斷擴大我縣林產品知名度,提升林產品的價值。

3 以科技為杠桿,加快產業發展

3.1 做好科學研究

要不斷構建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聯系,用他們的技術力量為我們的資源繁育和資源轉化做后盾。力求生產出更好的、更有市場前景的林業產品,為地方財政增收和農民增收做出更大貢獻。

3.2 做好科技培訓

建立和完善科技培訓機制,使林業工作者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做到服務到位;同時做好林業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工作,確保技術運用到位,力求更多的林農能用最新的知識從林業中獲取最大的效益。

3.3 做好科學規劃

要吃透縣情,尤其是林木資源的生長規律,在綠化造林和產業發展上做到適地適樹,科學種植,力求一次投資,極早受益。

3.4 做好科技推廣

要堅持把發展名優品種當作林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加大引進優良樹種的力度,提高樹木良種使用率。加大技術開發和引進力度,積極向企業和林農推廣使用新技術,提高林業生產貢獻率。

4 以改革為手段,增強林業活力

4.1 改革林業投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要加大自我投入,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公益林業建設和林業企業的啟動投資;二是要爭取社會投入,用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社會閑散資金向林業聚集;三是要吸引外資;四是要開展林地林木貼息貸款,對造林大戶、承包大戶予以扶持;五是要實行林地林木抵押貸款,充分發揮信貸資金對林業的支持作用;六是要推行林業保險。

4.2 改革林業造林機制,加快資源培育

一是推行專業化工程造林模式。按承包方式落實植樹造林工作,確保一次投資,一次成活,一次成景。二是推行“誰造誰有”模式。凡在荒地上造林者,按照規劃設計和招標方案,誰造林,誰受益,以此推動植樹造林的快速高效發展。三是推行“公司+農戶+基地”的聯動模式。用合同形式把利益相關的龍頭企業和農戶聯結起來,公司負責造林投資、技術指導和回收產品,農民負責提供土地、勞動力、種植、管護和合格產品,利益分成,農戶占大頭,從而確保風險共擔,共同發展。

4.3 改革林業經營模式,推動林地流轉

抓住林地和林木權屬這個“牛鼻子”,沖破公有和非公有“兩姓”禁錮,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機制。一是要以“誰造誰有”為驅動,以快速發展為目標,大力支持股份造林,合作造林和個人造林。二是對鄉村集體林地和林木,大膽采取托管、承包、租賃、返包倒租等新形式,推動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從而緩解集體投資難的問題和集體經營管理難,護林防火壓力大的問題。三是允許林權抵押和荒山拍賣,盤活森林資源,提高林地價值,爭取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向林業流動,形成“以林權融資,以融資養林”的良性循環。四是積極鼓勵林藥間作、林草間作、林糧間作、林菌間作、林菜間作以及林下養殖等多種經營方式,讓林木和林地充分發揮潛在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引娥.青海省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探討[J].林業調查規劃,2003(3).

[2]李連凱.幾種林下經濟模式[J].現代農村科技,2015(2).

[3]潘斌,李瑞華,鐘敏.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發展與貧困治理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

[作者簡介]梁妱娣(1974—),女,漢族,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橋頭公園管理所,助理工程師;王洪平(1966—),男,土族,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委黨校講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