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黃連液灌注治療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的臨床研究

2016-07-09 01:41馮婧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臨床研究

馮婧

【摘要】目的:分析比較土黃連液灌注治療與生理鹽水外科治療對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病人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醫院2014年04月一2016年04月乳腺科及乳腺科門診收治的60例乳頭溢液病人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樣法隨機分為A組與B組,各30例,應用乳管內視鏡對所有病人進行檢查,A組經病變乳孔灌注土黃連液2ml,B組經病變乳孔灌注生理鹽水2ml治療,每周灌注1次,連續灌注8次,每月定期復查。觀察兩組病人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結束隨訪3個月后,A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為96.4%,B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僅為80%,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土黃連液灌注治療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統傳的生理鹽水灌注治療,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土黃連液;灌注治療;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臨床研究

前言

有研究說明[1],乳頭溢液在女性中的發生率約占10%,以往主要通過乳管造影及溢液涂片脫落細胞學檢查,其準確率較差,敏感性不足,且大多是由于乳管擴張伴炎癥而引起。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良性疾病,目前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以往對該類病人多采取手術方法做進一步的診斷,并使用生理鹽水灌注治療。本次研究主要對乳管擴張伴炎癥的乳頭溢液的病人采用直觀、無損傷、診斷率高的乳管內視鏡進行診斷,局部藥物灌注進行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4年04月一2016年04月乳腺科及乳腺科門診收治的60例乳頭溢液病人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人皆為女性,且年齡在24~52歲間,經乳管鏡檢查并確診為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并符合《乳管鏡下乳管內病變圖譜》診斷標準。臨床表現上多以乳頭溢液為首發表現,多以單孔或雙孔以上乳頭溢液,經過乳頭溢液的涂片細胞學檢查可見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炎癥細胞,進一步證實未見有惡性腫瘤細胞的,并排除其他引起乳頭溢液的疾病。將60例病人根據隨機抽樣法隨機分為A組與B組,各30例,且兩組病人的基線資料比較沒有差異(P >0.05),使得本次研究具有意義。

1.2方法

應用北京博萊德公司研制的乳管內視鏡(型號FVY-780)對兩組病人進行檢查診斷,配備內窺鏡圖像系統及輔助設備,明確診斷后第3天開始在進行常規診療基礎上給予灌注治療。灌洗方法:兩組病人皆取仰臥位,確定溢液乳孔后用碘酒、酒精或碘伏消毒乳頭及其周圍5cm以上皮膚,鋪消毒孔巾,用25ml空針吸取藥液2ml (A組土黃連液2ml,B組生理鹽水2ml),更換4.5號平針頭(截去針尖,打磨光滑),左手拇指、食指消毒后固定乳頭,右手將針頭插入溢液乳孔,緩慢推注藥液,每孔每次推注2ml,當病人乳房有脹感即停止推注。治療完畢后,乳頭消毒,24h禁浴,防擠壓。每周灌注1次,連續灌注8次,每個月回院進行復查。其中治療組的土黃連液為純中藥制劑,采用闊葉十大功勞1000g濃煎而成,其濃度1ml溶液相當于1g生藥,批號:桂衛藥字(1998)092023號。主要功用: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工藝流程:煎煮→濃煎→配置→內分裝→滅菌→成品。備注:本制劑臨用前用4號濾球濾過。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乳頭溢液情況、乳管鏡圖像、乳頭溢液細胞學檢查等結果。顯效:乳頭沒有出現溢液現象,且乳腺管內炎癥完全消失,經乳管鏡檢查導管正常,且乳管內溢液細胞學檢查沒有問題;有效:乳頭沒有出現溢液現象,導管內的炎癥有所降低,經乳管鏡檢查導管壁較治療前光滑,且不再充血,管內絮狀類滲出物明顯變少,乳管內溢液細胞學檢查基本沒有問題;無效:乳頭仍有溢液現象,且導管依然有炎癥,乳管鏡下檢查與治療前沒有什么改變,乳管內溢液細胞學檢查不正常[2]。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皆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明其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結束隨訪3個月后,A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為96.4%,B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僅為80%,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詳見下表。

3.討論

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是臨床上一種并不少見的良性疾病,是產生乳頭溢液最常見的原發病。西醫學對該疾病的病因目前尚無統一認識,認為其可能是一種退行性改變,由于鱗狀上皮伸入導管內壁,造成角化鱗屑的堵塞,導管內淤積的脂質分解浸蝕管壁,引起管壁毛細血管損害及通透性增加,臨床上出現溢液性分泌物,同時脂質分解后脂肪酸形成結晶,刺激導管壁,造成管壁和管周炎癥、疤痕增生及繼發感染。而傳統中醫對病因病機的認識各有不同,樊鳳英[3]對于此病在中醫病因病機的認識上則認為,本病乃營血虛寒,痰凝血滯,結于乳間所致,證屬陰證,故治療以養血和營,化痰理氣,行氣活血,多選用當歸、香附、柴胡等中藥為主。但單純的以上治療并未能短時間內解決病人的痛苦,甚至延誤了病人的病情。本研究是采用直觀、無損傷、診斷率高的乳管內視鏡進行診斷,局部藥物灌注進行治療,為臨床提供新的治療參考手段。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結束隨訪3個月后,A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為96.4%,B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僅為80%,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A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這主要是由于土黃連的抗菌消炎、降低毛細血管和腺泡上皮的通透性減輕或預防疤痕的作用,使分泌物減少,乳頭溢液停止,粗糙的管壁得到修復。此外,由于灌注治療的反復進行,注射液對腺泡具有一定壓力,起到充填內壓的作用,是導致乳頭溢液減少的另一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土黃連液灌洗擴張伴炎癥的乳管可以充分發揮其清熱解毒,燥濕作用,達到生理性修復,使得炎癥控制甚至消失,擴張的乳管得到縮小直至恢復,為中醫外治法提供更多的經驗與方法。

【參考文獻】

[1]涂巍,趙曼,于作夫,等.纖維乳管鏡在乳管炎及乳管擴張癥中的診斷及治療價值[J]. 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08,2(03):

356-358.

[2]卓睿,柴妤,董潔,等.功勞木液乳管鏡沖洗治療乳腺導管擴張伴炎癥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 29(10): 941-

943.

[3]樊鳳英.中西醫結核治療乳腺導管擴張癥23例[J].中醫藥研究,2007, (5):37.

猜你喜歡
臨床研究
口干是否類風濕關節炎中醫陰虛證候關鍵指標的臨床研究
黃芝通腦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小兒院前急救及急診心肺復蘇的臨床研究
血漿置換聯合血漿吸附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臨床研究
復方硼酸含漱液的藥理毒理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