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例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分析

2016-07-09 02:10劉發榮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分析

劉發榮

【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表現特征及治療。方法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穩定型心絞痛2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32例,回顧分析入組患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資料,總結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特征及治療預后。結果 兩類心絞痛的臨床主要表現均是心前區陣發性胸痛,兩者主要誘因是體力勞動和情緒激動激發,其中少數不穩定型心絞痛無明顯誘因;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明顯短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8.57%;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明顯短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臨床表現均是心前區陣發性胸痛,且多有誘因,經過治療多數能康復。

【關鍵詞】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分析

心絞痛指的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區疼痛的一組綜合征。臨床上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兩種類型[1]。心絞痛的主要病理改變是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其危險因素包塊血脂代謝紊亂、高血壓、糖尿病、遺傳因素等?,F將我院收治的82例心絞痛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情況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0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穩定型心絞痛28例(A組),不穩定型心絞痛32例(B組)。A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45-78歲,平均(66.8±1.2)歲;病程1-10年,平均(5.2±1.3)年。B組: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齡42-75歲,平均(63.8±1.8)歲。

1.2 治療方法 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本組患者根據實際病情給予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硝酸脂類等常規治療,同時加用阿托伐他?。诜?,20mg/次,1次/天)及曲美他嗪(口服,20mg/次,3次/天)治療2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本組患者在抗血小板、降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硝酸異山梨醇酯等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曲美他嗪(口服,20mg/次,3次/天)與丹參酮ⅡA磺酸鈉(80mg溶于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天)治療,共治療2周。監測患者治療期間心絞痛的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生命體征變化等。

1.3 療效判定 ①顯效:心絞痛發病次數及發作持續時間均減少3/4以上,心電圖接近正常;②有效:心絞痛發病次數及發作持續時間均減少1/2-3/4,心電圖明顯改善;③無效:心絞痛發病次數及發作持續時間均減少1/2以下,心電圖無改善;④加重:心絞痛發病次數及發作持續時間未減少,反而增加[2]??傆行?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差異在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表現特征 ①穩定型心絞痛(A組):28例(100.00%)患者均表現為發作性胸痛,主要疼痛部位在心前區,范圍有手掌大小,界限不清楚,有燒灼感;其中20例(71.00%)由體力勞動和情緒激動激發,8例(29.00%)由飽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等誘發。②不穩定型心絞痛(B組):32例(100.00%)患者均表現為疼痛表現形式不一的心前區發作性胸痛,15例(35.71%)伴有胸悶、氣短、周身乏力、惡心嘔吐等;17例(61.90%)患者由體力勞動和情緒激動激發,16例(38.10%)為自發性疼痛,無明顯發作誘因。

2.2 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效果 28例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20例(71.40%),有效6例(21.00%),無效2例(7.00%),總有效率93.00%;心絞痛發作次數(2.7±1.2)明顯少于治療前(8.4±1.6),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7015,P<0.05);發作持續時間(1.8±1.0)min明顯短于治療前(3.8±1.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542,P<0.05)。

2.3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效果 32例患者經過治療后顯效17例(53.13%),有效12例(37.50%),無效3例(9.38%),總有效率90.63%;心絞痛發作次數(3.5±1.4)明顯少于治療前(12.1±1.4),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7584,P<0.05);發作持續時間(3.6±1.1)min明顯短于治療前(15.8±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5478,P<0.05)。

3 討 論

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發病保持相對穩定的心絞痛,多由勞累誘發,發作特點無明顯變化,屬于穩定勞累性心絞痛,也可由不良生活習慣誘發[3]。不穩定性心絞痛包括處發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梗塞后心絞痛、變異性心絞痛和勞力惡化性心絞痛。

通常心絞痛患者能生存多年,但存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險,伴有室性心律失?;騻鲗ё铚哳A后較差,冠狀動脈病變范圍和心功能決定其預后。本組研究發現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主要臨床表現皆為心前區陣發性胸痛,其中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都有明顯誘因,且主要誘因是體力勞動和情緒激動,其發作持續時間僅為3-5分鐘,治療有效率可達93.00%;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部分有體力勞動和情緒激動誘因,部分為自發性心絞痛,其持續時間可達半小時,治療有效率可達90.63%。綜上所述,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以心前區胸痛為主要表現,有明顯誘因,發作持續時間僅為幾分鐘;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主要表現也是心前區胸痛,但其誘因可有可無,發作持續時間較長;經有效治療兩類心絞痛患者的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均能得到明顯減少。

【參考文獻】

[1]陳紅梅,徐開聯,付延導. 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J]. 當代醫學,2012,16:151-152.

[2]李嬌嬌. 阿托伐他汀鈣聯合通心絡膠囊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研究[D].延安大學,2014.

[3]高成環. 穩定型心絞痛與不穩定型心絞痛100例患者的臨床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1:115.

猜你喜歡
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分析
平均血小板體積與冠心病相關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銀杏達莫聯合麝香保心丸治療老年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速效救心丸改善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相關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觀察
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個月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事件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