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

2016-07-09 03:09聶金萍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護理效果

聶金萍

【摘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隨機抽取的100例陰道分娩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的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結果:產后出血率上,觀察組為4%,對照組為22%,組間差異顯著,p<0.05;產后2h和24h出血量上,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8%,對照組為84%,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量,提升分娩安全性。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護理效果

產后出血主要指代產婦在分娩后的2h內陰道出血量高于400ml,或者在產后24h時間內出血量高出500ml,屬于分娩常見性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威脅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產后出血的具體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原因與產后宮縮乏力、產婦體質虛弱、凝血功能障礙等情況有關,如果不能及時做好預防控制,將會導致產婦死亡。圍產期的護理工作對預防產后出血有著重要輔助作用,具體操作需要因人而異具體完成[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隨機抽取的100例陰道分娩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的對照組年齡范圍為23歲至39歲,平均年齡為(26.9±2.1)歲;孕周范圍為37周至42周,平均為(39.5±1.4)周;孕次范圍為1至5次,平均為(2.3±0.7)次;產次為1至4次,平均為(2.1±0.2);觀察組年齡范圍為24歲至40歲,平均年齡為(27.4±1.8)歲;孕周范圍為37周至41周,平均為(39.8±1.1)周;孕次范圍為1至5次,平均為(2.5±0.8)次;產次為1至4次,平均為(2.3±0.6);兩組產婦在具體的年齡、孕周與妊娠史情況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 產前護理

針對患者需要在預產期的前一周囑咐其做好產前檢查,依據產婦具體的性格、年齡、知識結構、心理情況、家庭情況做對應的產前狀況評估,充分的了解產婦個人情況做對應的心理干預,耐心的聽取產婦心理宣泄,針對其疑問與不良心理問題做有效的心理安撫,避免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強家屬的心理建設,做好產婦產前心理支持。告知其必要的分娩流程與注意事項,減少其對分娩的恐懼性,穩定產婦情緒狀態。對于體質情況較差者,需要做必要的飲食管理與指導,保證營養攝取,同時輔助一定活動。如果產婦有貧血與高血壓情況,需要做有效的應急預案管理。保證產婦有充足的睡眠,做好環境管理,保持適宜的房間溫度、濕度與光照,避免強烈光線刺激,保證安靜舒適的環境[2]。

1.2.2 產中護理

產中要做好產婦心理安撫,避免其過于緊張慌亂的心理狀態,保持心態平和,積極配合分娩工作的開展。對于生命體征做有效觀察,同時指導其采用正確的呼吸方法,讓宮縮保持有效性。輔助患者做好膀胱排空,在進入第一產程要做好各項生命體征觀察,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并配合處理。當進入第二產程后,需要做好會陰處保護,避免軟產道損傷。在第三產程需要對胎盤剝離情況做有效鑒別,輔助好患者做好胎盤分娩,同時分娩后細致的做好胎盤檢查,確定胎盤完整性,而后檢查是否有軟產道損傷,一旦出現要及時進行縫合處理[3]。

1.2.3 產后護理

產后2h是出血高峰時段,需要做好各項基本情況的嚴密觀察,除了基本的體溫、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觀察外,還需要嚴密的觀察患者是否有躁動不安、顏面蒼白、口渴、暈眩與陰道出血等癥狀,一旦發現應立即告知醫生。在產后2至24h時間內需要囑咐產婦做好排尿,避免宮縮乏力導致產后大出血。如果存在宮縮乏力引發的產后出血,需要做有效的子宮按摩,或者及時運用宮縮劑;如果存在屬于其他原因引發的產后出血,需要檢查是否屬于軟產道損傷,同時及時做有效縫合止血。如果屬于胎盤殘留情況,特別是有人工流產經歷的患者,需要關注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后需要補充營養,積極做好膀胱排空,如果需要可以進行導尿處理。積極做好新生兒母乳吸吮來促進宮縮,降低陰道出血。術后做好抗生素抗感染處理,同時進行一定吸氧管理。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與產后出血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滿分100分,90分至100分為非常滿意,80分至89分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范圍,滿意率為非常滿意與基本滿意患者的總比例。產后出血量主要觀察產后2h與產后24h的出血量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患者護理情況通過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同時以p<0.05作為組間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產后出血情況

見表1,產后出血率上,觀察組為4%,對照組為22%,組間差異顯著,p<0.05;產后2h和24h出血量上,觀察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見表2,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8%,對照組為84%,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通過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產后出血量,提升分娩質量,保證產婦分娩安全性與滿意度。其主要是針對可能發生的產后出血因素做預見性管理,避免產婦在生理與心理上誘發產后出血的可能性,同時也積極的在陰道出血產生時做好必要的預防控制處理,避免出血情況的嚴重化。

【參考文獻】

[1]楊彩霞.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5):111-112.

[2]李敏.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3095-3096,3097.

[3]鐘慧卿,黎美金,李文君等.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08-1209.

猜你喜歡
預見性護理護理效果
預見性護理在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的應用分析
預見性護理在腫瘤化療深靜脈導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腫患者壓瘡的預見性護理分析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宮腔鏡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