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超聲用于頸部腫塊診治的體會

2016-07-09 03:09饒靜李蘭冷亞瓊劉紅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臨床診治

饒靜 李蘭 冷亞瓊 劉紅

【摘要】目的 探討介入超聲用于頸部腫塊診治的相關情況。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從我院選取120例頸部腫塊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颊呤褂貌食龑ё詣踊顧z,并結合患者確診病理結果對檢測方法進行相關分析和討論。結果 在經過自動活檢后,與確診病理結果相比,準確率為91.67%。后期診斷和治愈率為100.00%。結論 介入超聲在頸部腫塊患者的診治過程中,不僅體現了診斷的準確性,還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便利性等,介入超聲值得在頸部腫塊診治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頸部腫塊患者;介入超聲;臨床診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masses. Methods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120 cases of cervical masse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as clinical research objects. Patients using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guided automatic biopsy, and combined with the diagnosis of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patients to detect the method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sults after biopsy, compared with pathology results, the accuracy rate was 91.67%. The late diagnosis and the cur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eck masses, not only embodie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but also has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convenient,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s in neck tum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neck tumor patients;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clinical diagnosis

臨床中頸部腫塊疾病的來源較為復雜,在臨床中常用的診斷策略為病史、體格檢查、實驗見擦汗、病理組織學檢查等[1]。由于頸部為人體要害位置,檢測存在一定的難度,若檢測缺乏精確性則可能危害患者健康。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介入超聲技術逐漸興起。介入超聲為現代超聲醫學的分支之一,介入超聲在超聲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滿足了當前臨床對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需求。因此,本文作者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在本院選取部分頸部腫塊患者,對相關診治進行研究,現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在我院選取120例頸部腫塊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女性患者為60例,男性患者為60例。60例患者年齡在5~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99.28±13.32)歲,患者平均體質量為(50.82±9.56)kg,平均身高為(160.45±8.15)cm?;颊呔项i部腫塊診斷標準。本研究在實驗開始前將詳細了解以上所有參與實驗患者對本次實驗的了解程度,若了解程度合適且均屬自愿參與,則需要簽署自愿協議文件。另外在研究過程中,患者有隨時退出的權力。倫理學原則貫徹于實驗過程中?;颊哐芯抠Y料方面無顯著差異,例如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P>0.5),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彩超引導自動活檢。診斷儀類型為AU4型的多功能彩超,自動活檢槍則使用BIP定程式,根據患者情況調至合適參數?;颊呤紫热⊙雠P位,頸肩部分使用墊枕,使腫塊位置得以充分暴露,使用彩超對患者實際病情進行檢查,在彩超的引導下,行自動活檢術。使用兩枚測量過大小的組織條,放置在含量為10%的甲醛溶液中,然后送入病理學研究室進行檢測,患者相關部位抽盡液體后,使用生理鹽水對其進行沖洗,并注射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為廣譜類抗生素,然后等待化驗結果,更換抗生素的使用。如患者為混合性頸部包塊,則同時進行活檢和穿刺抽液。手術完畢則使用創可貼對穿刺點進行覆蓋。最后結合患者確診病理結果對檢測方法進行相關分析和討論。

1.3.觀察指標

觀察超聲介入和診斷病理檢查的符合程度。

1.4.數據處理

在以上實驗結束后,將所有有效數據輸入至SPSS19.0軟件處理,其中可信區間以95%為標準。若p<0.05,則實驗數據間的比較所得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在本研究項目中,研究結果相關的計數資料以例數n(%)形式表示,對比結果的檢驗方法為χ?檢驗。

2結果

在經過自動活檢后,120例患者檢查出110例患者頸部腫塊,其中70例為實行以及混合性腫塊,40例為液性腫塊,所取標本均符合組織學檢查要求,與確診病理結果相比,準確率為91.67%。

根據檢測記過,院方對頸部腫塊患者進行治療,一星期后彩超復查,發現治療后患者癥狀消失的為100例,20例需要進行第二次治療。20例患者在第三星期復查后,結果顯示易全部痊愈,因此120例患者后期診斷和治愈率為100.00%。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介入超聲進入了臨床診斷運用的視野。一般情況下,頸部腫塊診治的關鍵在于彩超定位的準確性,而介入超聲可以精確的測量位置附近各種徑線,如此可以控制活檢穿刺針插入的有效位置,保證射入的精準性[2]。由于頸部皮膚相比正常皮膚其松弛度較高,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固定腫塊位置。經研究結果顯示,介入超聲在頸部腫塊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達到91.67%,而后期后期診斷和治愈率為100.00%。介入超聲在對應頸部多個部位多次取材具有安全性,臨床操作較為方便,現階段介入超聲在人體關鍵部位的病變檢查具有一定使用價值,更深入的運用則需要進一步研究[3]。

綜上所述,介入超聲在頸部腫塊患者的診治過程中,不僅體現了診斷的準確性,還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便利性等,介入超聲值得在頸部腫塊診治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潘旭,高云華,卓忠雄等.超聲引導下頸部淋巴結徒手穿刺活檢術的臨床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30(8):567-568.

[2] 楊海云,高傳江,歐冰等.高頻彩超在引導頸部包塊活檢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04(10):77-79.

[3] 孫燕雙,蔡麗萍.甲狀腺癌超聲診斷技術進展及其相關表現[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1):112-114.

猜你喜歡
臨床診治
重度口腔頜面部外傷治療狀況綜述研究
小兒急性闌尾炎診治中降鈣素原的臨床分析
老年性支氣管哮喘臨床診治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氣管擴張的臨床診治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治分析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
剖宮產切口妊娠臨床診治分析
宮腔鏡在子宮內膜癌診治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