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市化影響產業轉型的理論綜述

2016-07-11 13:26邵軍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產業轉型市場需求城市化

邵軍

摘要:目前,推動產業轉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從產業轉型的內在約束條件和外在驅動力來看,中國產業轉型需要通過實施新型城市化來驅動。本文將資源要素、市場需求、城市功能、外部開放等幾個方面對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相應的綜述。

關鍵詞:城市化;產業轉型;資源要素;市場需求;城市功能;外部開放

中圖分類號:F299.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01

理論綜述:

一、資源要素理論

城市化與產業轉型兩者相互作用的微觀基礎是資源要素,資本、勞動力、技術、土地等資源要素是聯系城市化和產業轉型的重要環節。城市化本身就是生產要素在不同區域遷移的一個過程(劉志軍,2004)。在城市化進程中,資本、勞動力、技術、土地等各資源要素的供給需求、內部結構都將發生變化。而區域產業結構是建立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資源要素基礎上的,產業轉型實質上是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資源要素在各產業間重新配置的動態發展過程。因此,為更好地研究新型城市化影響產業轉型的作用機理,首先需要對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等資源要素進行研究。

隨著城市化深入推進和產業經濟發展,所謂資源要素的集合在不斷擴充,在傳統的資本、勞動力、土地等以外,知識、技術和信息變成更為重要的資源要素(陳建軍,2009)。據此,資源要素可以分為兩類(徐竹青,2010):高級生產要素和初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和資本,是維系經濟運行必需的基本因素。高級生產要素,是相對低級生產要素而言,指技術、知識、信息等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最需要的生產要素。與初級生產要素不同,高級生產要素并非天然產生,而是通過大量、持續的投資逐步創造出來(周星,2000),而且也往往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形成,也比較容易集聚到城市中。

二、市場需求理論

從需求的組成考察,需求構成包括不同方面,可以按照用途的不同,總需求可以分為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國外需求等三大類。其中,投資需求往往是消費需求的引致需求,不同階段需求波動較大,而且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沖擊影響,一般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國外需求即凈出口,一般而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較小,大多是直接用于國外消費的;在上述三類需求中,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而且具有較為穩定的剛性,一般不大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為持久。

從需求的層次考察,需求在不同層次逐步提升,可以從兩個緯度來分析。第一個緯度是借鑒參照馬斯洛需求理論,需求共有三個層次,包括生存需求、發展需求、享受需求。生存需求、發展需求、享受需求三個層次,無論是哪個需求主體,都按照這一層次逐級進化滿足。第二個緯度是按照需求的形態進行分析,包括硬件需求、功能需求、服務需求。硬件需求、功能需求、服務需求三個需求也是存在層層遞進的關系,先滿足硬件需求,再形成功能需求,最終要靠滿足服務需求。

三、城市功能理論

目前,現有城市功能理論,對城市職能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方向:

第一種研究方向,是從區域發展經濟學的角度,研究城市內部功能組成及區劃,重點是各種城市功能如何在城市區域內部分布,如M.Anronsseau(1921)從城市在國家職能中的總體定位來分類,將城市功能分為六大中心,包括行政中心、防務中心、文化中心、制造中心、交通港口等六大類;國際建筑協會于1933年發表的《雅典憲章》中,從城市對居民發揮作用的角度,將城市區域功能分為居住、工作、休閑和交通等四大功能區域。

第二種研究方向,是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研究城市產業功能,城市功能主要指的是產業功能,如CD. Harris(1943)將城市功能分為制造業、零售商業、運輸業、娛樂休閑等十大類 。

第三種研究方向是從維持城市自身管理運行的角度研究城市運行功能,如包紅玉、李誠固、曹傳新(2005)從經濟、管理、創新、生態等四個方面構建了新時期城市功能體系,這一功能體系的綜合等級,將取決于以上四個方面的系統集成水平 ;再如,張強在《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組織研究》中,從組織管理學角度,對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組織功能進行了研究,分為經濟、社會、科技創新、文化、生態等五大類。

現有城市功能的理論研究表明,一個城市功能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處于動態演變之中,隨著城市發展動態調整 。王晶在《大連市城市功能擴展研究》一文中提出,城市功能在不斷演變,共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在城市發展的第一階段,城市功能以統治管理為主導,然后向第二階段的生產功能為主導演變,再向第三階段的服務功能為主導演變 。城市功能會不斷疊加,從最初的單個城市功能逐漸拓展豐富到多元、成體系的城市功能;城市功能空間布局不斷拓展,最初的單核心圈層會不斷向外圍裂變,最終變成多核心網絡布局。城市功能的演變是從單一至多元、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新出現的城市功能會疊加到原有功能上,新舊功能疊加會成倍的釋放城市綜合能力,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外部開放理論

在開放條件下,城市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在與周邊城市的互動中開始城市化,其城市化進程和路徑深受開放經濟的影響 。

研究城市間開放互動的理論主要是城市群理論。隨著城市化逐步推進,城市配置資源能力逐步增強,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與周邊其他城市之間的關系問題。城市群理論,按照經濟學的定義,其本身首先是個經濟圈的概念,城市群是由一個或數個不同規模的城市共同組成,最終成為一個經濟體;其次也是一個空間地理的概念,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連接,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有的是中心和外圍關系,即一個或者若干個中心城市,周邊還有一些中小城市 。城市群的形成過程,是在開放條件下各城市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過程。城市群區域,各個城市之間互通有無,按照比較優勢進行生產要素和產品服務的交換,克服了自身資源和市場不足的局限性,提高了區域資源的整體配置。如果城市群內,不同城市之間能夠協調經濟發展的秩序,不同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的城市承擔不同的經濟功能,就可以產生單個城市不能媲美的規模經濟效益。

研究國家間開放互動的理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國家貿易理論。經濟全球化,使得城市不再受本地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的限制,等于是生產函數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國際貿易,通過產品和服務交換,將全球的資源要素放到某個城市中重新配置。從某種角度上說,開放互動跟城市化一樣,是實現資源要素在空間地理和產業領域間重新配置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強.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組織研究[D].蘭州大學,2008.

[2]陳亦非.城市功能復合的形成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

猜你喜歡
產業轉型市場需求城市化
麻紡標準緊貼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不旺 紅棗行情暫穩
全球磷肥市場需求減少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