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研究

2016-07-11 23:14張媛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個人理財商業銀行發展

張媛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種增加不僅表現在理財產品的數量上,也表現在對理財產品的質量上。藉此,本文立足于個商業銀行發展的實際,從個人理財產品的現狀、問題、對策建議的角度出發,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前言

在商業銀行產生之初,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其主營業務,但是這一時期的個人理財業務主要表現出的是存儲、匯兌等功能性,而當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更多的表現為是一種投資,參與個人理財項目的受眾參與的目的是資產升值。而且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工具數量的增多、形式的豐富、質量的提升,個人理財產品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愈發強烈。因此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現狀分析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從2006年第一款QDII理財產品問世,到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這一段時間內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呈爆炸式發展狀態,但是僅僅兩年時間就遭遇了二十一世紀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絕大部分個人理財產品都出現大幅度虧損,所以個人理財產品的真正繁榮并沒有出現,民眾也普遍意識到了個人理財產品的風險,在隨后的2009年、2010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并沒有跨越式的進步,直到2010年以后,個人理財產品數量急速增加,2015年全國銀行理財產品達到1877款,其中人民幣理財、能源指數、消費指數等類型多種多樣。

二、存在的問題

(一)銀信體制限制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受到分業經營的限制,商業銀行的資產無法直接進入到銀行以外的資本市場,這不僅限制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多樣化發展,而且限制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風險水平的降低。具體而言,在國內商業銀行只能借助信托平臺進入實體資本市場,而個人理財的委托人首先將資產委托給銀行,銀行再通過信托平臺進行操作,經過兩個信托節點,不僅產生的操作費用很高,而且兩個決策轉折點也影響了資產的最終走向,造成了高成本、低收入的現象,而且因為有兩層委托關系,資產的風險回避和法律保護也存在不小的問題[1]。

(二)創新能力差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絕大部分是與外資機構合作推出的,我國商業銀行尚不具備自主開發交易平臺和對沖機制的能力,這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實質上只是外國個人理財產品的代理人,向外資機構收取一定比例傭金,向國內理財投資者收取手續費,這樣的一個機制本身的利潤空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具備創新的能力,基本上沒有持續發展的前途。因此綜合分析國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發現,雖然理財產品的數量眾多,但是本質上的相似性非常嚴重,大多數理財產品追到根上都一樣的,這極大限制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所以說創新能力的欠缺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是有較高風險的,因此在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披露機制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投資人享有對自己資產風險狀況的知情權。但是實際上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機制和披露方法還存在很大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滯后、信息披露手段單一、信息披露不全面等,實際上造成了個人理財市場上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限制了個人理財產品的進一步發展[2]。

三、策略與展望

(一)突破銀信機制限制,構建完善的征信平臺

為解決銀信之間的合作問題,短期而言銀行可以通過收購信托機構來獲得信托資質,這樣商業銀行和信托機構雖然以全資收購實現統一,但是還是需要走合作的路徑,還是存在合作的風險。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商業銀行能夠脫離銀信合作的桎梏,實現混業經營,真正將信托資質與商業銀行結合起來,實現商業銀行對信托機構的豎向管理,這樣才能夠提高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運行的效率,捋順個人理財產品研發、推廣、銷售、運行的過程,讓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走上發展的正軌,但是這一過程需要歸家法律法規、行政權力、信托機構和商業銀行自身的努力[3]。

(二)推動新型證券產品的研發

當前傳統的儲蓄和貸款業務在商業銀行利潤貢獻率中的占比開始下降,個人理財產品成為推動銀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針對這一現象推動新型證券產品的研發顯得極為重要。例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設置精品基金池,利用手中掌握的優質客戶資源,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基金投資組合方案,這種私人定制式的個人理財服務無疑是其他金融機構所不能比擬的,必然會形成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另外為了滿足外部市場對個人理財產品不同需求,還可以以私人銀行為基礎,研發理財內容、風險取向和市場優勢特點突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借助商業銀行優勢,形成不對等競爭優勢。

(三)提升銀行類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

信息披露機制本質上是一種資產保障機制,商業銀行針對當前存在的信息披露問題,應該從根源上著手,以建立風險控制機制的方式來實現。首先一點就是監理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向投資者充分公開投資收益和風險信息;其次就是要建立科學分級的風險控制機制,例如熔斷機制,在資產損失達到一定比例進行預警,在達到客戶設置比例時直接熔斷,終止交易,這些措施的施行能夠有效解決商業銀行與投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問題和處理滯后問題[4]。

四、結論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也是資本市場交互的必要產物,因此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筆者以為當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銀信體制、創新能力和信息披露上,并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許多奇,張維宇.我國非保本理財產品之運作困境與制度設計——以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實證考察為主線[J].法學,2014,No.39510:99-115.

[2]吳俍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糾紛的法律適用[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v.27;No.11606:68-73.

[3]彭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問題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10,No.21102:145-147.

[4]劉倩倩,楊立社.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現狀研究[J].海南金融,2011,No.27308:60-62.

作者簡介:張 媛(1978-),女,漢族,北京人,工作單位:建行北京分行,職務:經理,職稱:中級經濟師,學位:經濟學學士學位,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猜你喜歡
個人理財商業銀行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個人理財投資組合策略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個人理財影響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