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

2016-07-11 00:06馬婧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生態農業機械化

馬婧

摘要: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分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向,開發和引進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農業經濟取得了穩定的發展,農村的建設以及農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級政府也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礙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強勞動力素質,完善農業科研體制,建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基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生態農業等都是本文所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經濟;機械化;生態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1.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向,開發和引進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經濟取得了穩定的發展,農村的建設以及農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級政府也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礙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

(1)農業勞動力不足,勞動力素質與現代化農業要求相差較遠。

近年來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很多青壯年進城務工,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農民地位不高,很多人對農民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文化素質低,收入不高的處境。畢業的大學生就業也基本上不會選擇去農村。并且,現代化農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高了,要求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所以出現“勞動力不足,現有勞動力素質又有欠缺”的尷尬處境。

(2)農業市場信息滯后

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滯后,信息網絡不健全,農業信息化發展基礎建設力度弱。加上經濟發展速度和開放程度的不同,區域間、城鄉間存在明顯的信息化差距 。全域共進的農業信息化發展難度加大。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如電網設施、互聯網線纜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普及率還有待提高。2012年全國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僅有21.4臺,而城鎮每百戶居民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87臺。[1]第 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農村網民逐年增加,2013年已達1.77億,占所有網民的28.6%,但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僅為27.5%,農村學校計算機教育普及率更低農民不能及時得到信息反饋,從而造成對市場需求的不準確估量,大量農產品滯銷,農民賠本的狀況。

(3)農產品附加值低

由于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較偏遠地區,農民生產經營分散,甚至有些地區的農產品經營還是局限在小范圍內,滿足小戶農民的生活需要。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并且在農產品生產經營的中間加工環節十分欠缺,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低,變成了“低成本,低利潤,低效用”的狀況,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很弱,品牌效應不高。

(4)農業科研體制不完善

雖然我國重視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農業科研體制還是不夠完善,或者說體制完善但實施欠缺??蒲袡C構,高等院校和農業生產部門之間分離程度較大,“各自為政”,信息不共享,遇事不溝通,辦事不協作。[2]使農業科技的創新推廣遇到瓶頸,也影響著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

(5)環境保護意識不強

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生態農業建設模式的提出,我國的農業經濟逐漸走上正軌,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應用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3],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化發展的理念還未普及。環境污染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很多之前農業發展的遺留環境問題還是不容忽視。比如農產品地膜覆蓋技術,地膜深入地下后是很難分解的,而其回收更是非常困難。還有很多的環境問題,都是當時不會顯現,但是過數十年甚至幾十年以后慢慢顯現的。

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1.加強勞動力素質,確保勞動力充足

勞動力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因素之一,勞動力的質量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率,勞動力越充足,勞動力的素質越高,農業生產率也會越高。

(1)加強勞動力素質

加強勞動力素質,不僅體現在農業方面,我國目前各行各業的勞動力素質普遍需要加強。就農業而言,應該做到 “專業,專向,系統,全面”。專業:我國高學歷、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勞動力比較缺乏,各高校相關農業研究者可以定期到當地的農業生產地對勞動者進行培訓,教他們先進的生產方法和技術。專向:目前我國高校有農業專業,但是受教育者并不是全部從事農業生產,這中間包括繼續從事農業專業深層研究,轉專業等的人才流失問題,建立專向的農業生產培訓地,讓高校選擇農業專業的學生和農業生產的部門直接溝通起來,將理論更好的應用于實踐,農業的每一個分支都擁有專門研究相關的生產人員,專向型人才,效率會更高。系統:現代化農業體系,從科研、生產方案和計劃,到實際生產、引進技術,再到生產加工、產品配送,再到進入市場、銷售,這一系列的步驟如果有專業的團隊,企業來進行分工合作,也許一開始的成本會大一些,但是等步入正軌之后一定會是高生產率,高效率,高效益的強大體系。全面:當“專業,專向,系統”這三個方面做好以后,全面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叭妗边@一點需要的更多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

(2)確保勞動力充足

政府應該加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教文衛的建設,尤其是教育,醫療保健方面,盡可能的滿足農民的需要,讓農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軟件和硬件設施都不要和城市的教育拉開太大的差距。但是如果有關政府部門可以加強農村環境建設,讓農民有一個良好便利的居住環境,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居住條件。

(3)提高農民地位,實施正確引導

雖然說人們對于行業的歧視有所改觀,職業不分貴賤,但是大部分人對行業的理解和印象還是存在一定的偏差。政府和社會環境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鼓勵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勞動報酬,對行業不要有偏見,只要是合法收入,人人平等。

2.農業信息化

(1)完善信息網絡

現代信息的傳播手段很多:電視,報紙,電話,網絡等。尤其是進年來新媒體發展迅速,網絡信息的傳播確為十分快速又覆蓋面廣的傳播方式。但是由于我國相當一部分農業分布地區還是沒有覆蓋完全地網絡體系,導致部分地區信息的傳播相對落后,農民自身對于網絡農業信息的關注度不是很高,甚至還是依靠傳統經驗,造成信息獲取的及時性不夠,存在農產品大量滯銷的可能性。也有農民通過網絡發布滯銷信息。但是由于網絡信息繁雜,信息量大,所以通過農民自己的小范圍影響力幾乎也不能對滯銷農產品帶來太多改善。另一方面,如何有效的利用網絡是現在的農民需要學習的。目前利用網絡發布銷售信息已經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在農業部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農業信息網,其“供求一站通”注冊會員已達38萬以上,年均發布供求信息10萬條。政府,和農民自身,已經在為網絡信息作出努力,不過作為起步階段還是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改善,比如信息的針對性,時效性,可信度,網絡信息的篩選和鑒別也是需要有關網絡監督部門和消費者共同需要注意的問題。

(2)大數據時代對于信息的獲取意識

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對于大數據的獲取可以通過 “3S”(GPS,GIS,RS)技術手段進行。GIS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建立農業信息數據庫、農業資源的動態監測、農業生產的管理與決策。通過遙感成像等技術,配合GPS系統,結合信息的人工報送和終端采集,繪制加載了包括作物品種信息、化肥施用量信息、農作物播種面積等多種信息的信息地圖,通過對比不同時間的農地信息變化,為農業空間比較研究、生態環境空間分析、病蟲害防治、農作物生長預測、水旱災害預測等提供重要背景材料,為農業綜合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RS技術是一種遠距離偵測技術,通過在遠距離上偵測標的物的反射、輻射和散射電磁波,進行信息提取、記錄、分析和加工,是一項重要的數據獲取手段,也是GPS與GIS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利用高分辨率的遙感信息,可以獲取農田土壤以及農作物特性的空間反射光普變異性,從而獲取有關農田及作物生長的一系列信息??梢詾檗r產品生產環節提供反饋以修正生產過程的失誤。如根據市場需求對不同作物的耕種面積進行調整,使土地肥力和獨特的氣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過度生產,同時又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

3.建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產品的生產還是小范圍,小鏈條,更多的是農民自產自銷,也沒有專業的農產品保鮮,加工,運輸的基礎設施??梢試L試建立農民----企業----政府的完整鏈條。農民負責生產,而企業則負責更加系統化,機械化以及效率化,高附加值化的東西,比如引進先進生產機器設備和先進生產技術,加強完善農產品的保鮮和物流運輸。同時,企業可以加強自身的品牌效應,不僅是在單個某一農村和城市,而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同種類農產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網絡,甲地區滯銷而乙地區需要的,可以通過完善并且高速的物流環節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協調分配,并且加上信息網絡的數據分析,不至于出現全國范圍內的供求關系明顯失衡。而一旦出現不可協調的市場機制問題,便可以由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出臺相應政策進行補救。這樣,就會有一條“農民受傷,由企業來分擔,而企業受傷,又會由金融機構分擔,金融機構受傷,又可以由政府負擔,政府的出面,可以調動廣大消費者的配合”的鏈條機制,從而保證農產品市場的順利運行。

4.完善農業科研體制

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我國在新興的生物技術,比如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有了成果,相關科研人員也需要不斷研究新的生物技術,并且保證新農產品的健康和人類適應性問題。同時需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農業技術的規范應用,科技成果運營規模量產。在各高等農業院校與科研部門分別設立農業技術推廣部,專門從事新技術推廣工作。鼓勵涉農企業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活動,給予其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4]建設農業新技術高產示范區,組織定期專家講座,結合農民實際問題,改善新技術新方法。教育是不變的話題,深化教育改革,著力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只有農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才能保證科研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益,從根本上改善我國農業相對落后的面貌,專門培訓為輔的專門化多層次的農業教育體系。

5.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生態農業經濟

生產結構的優化過程中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生產技術以及自然資源,對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以及利用。要在不斷的摸索中發展,發掘農業生產中的巨大潛能,有效利用我國的土地優勢,對這些固有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在發展生態農業的過程中,因地制宜,有效地將能源與資源結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和水能等來有效地減少石油等化工產品的投入。并進行合理的循環,以環境的承載量為發展的基礎。經濟的發展要和環境的保護結合起來,保證可持續發展下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與開放性,大力發展環保農業,嚴格農業生產的環節,多多開發綠色產品,增加生產無污染和無農藥以及無副作用的農業產品數量,對于沒有符合生態經濟與綠色經濟的產品征收稅,以此約束企業和農民來發展生態企業和綠色食品。能夠從基本上保證環境不受污染以及人類的健康不受影響??沙掷m發展的長效機制 另外,地方政府還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公共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構建農村區域 “ 三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體系,從而提高區域循環性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5] 同時還要建立有關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優惠政策,來提高企業和農民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戴小文,漆雁斌,陳文寬.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大數據分析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研究[N].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2期2015年3月.

[2]馬占軍.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探討[J].財經界,2014(14):13-14,共2頁.

[3]許小娥,胡春艷.基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對策[J].中國經貿,2015(01):191-192,共2頁.

[4]涂洪強.區域循環性農業經濟的構想與建議[J].中國市場,2015(16):124-125,共2頁.

作者簡介:馬 婧(1996-),女,漢族, 2013級蘭州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基地班的學生。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生態農業機械化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農業機械化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生活中不應該有機械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