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促進學術創新的幾點思考

2016-07-11 00:55史俊鑫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高等院校研究生

史俊鑫

摘要:學術創新是學術的源頭活水,是學術的魅力所在。學術創新一直是專家學者討論的話題。本文從簡要分析學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出發,選擇研究生和高等院校兩個角度,分別提出促進學術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學術創新;研究生;高等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引言

“互聯網+”是最近普遍討論的詞,在各大企業中的應用也特別多。這種“互聯網+”的模式就是對舊模式的推陳出新。央視頭條2015中也指出:“創新改變世界,創新引領中國”。創新是維持事物發展的動力,只有不斷創新,學術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一、學術創新的定義

關于創新的定義,學者們大多沿用的是熊彼得在《經濟發展理論中》對創新下的定義:創新是指新的生產函數的建立,也就是企業家對企業要素實行新的組合。

創新是一個體制前進的不竭動力,一個體制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夠融入新鮮的元素,才能夠獲得新鮮的血液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創新意味著創造出新的東西,意味著舊事物的更新與改變。創新就是要利用現有的信息與資源,根據現階段所出現或者潛在的矛盾,對現有事物或方法進行更新,或者創造出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新途徑、新方法。

學術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在學術研究上推陳出新,創造出新的東西。正如李醒民所說:“學術創新是學術的生命?!睕]有學術創新,學術便是一潭死水,失去了生命力。學術創新正是學術的魅力之所在。

二、學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創新”一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不易。很多研究生處于學術專業知識的積累期,對專業知識并未深入理解,沒有足夠的學術淵源,對學術的前沿性要素把握不準,更不知道學術的創新點要如何實現。但研究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急于求成,非??释龀鳇c成果。研究生的這種心態與其自身的知識累積不足便形成了矛盾,導致大多研究生的學術研究只浮于表面,淺嘗輒止。不端正的學術研究態度必然會造成學術上的不規范,學術研究趨于功利化,甚至導致學術造假等不當行為。

研究生學術態度不端正不僅僅只是研究生自身的原因,高校也難辭其咎。在學術創新方面,高校沒能起到正確引導、教育與管理研究生進行學術研究。研究生在學術研究方面剛剛起步,對學術研究的認識相當模糊,不能正確找準研究的方向與應該正確遵循的價值觀。因此,高校沒有足夠的重視以及沒能有效的發揮其在學術創新中的作用是學術創新中存在的另一大問題。

三、促進學術創新的建議

1.學者角度

(1)研究生應注重培養創新思維

學術的進步在于學者們的不斷創新,而要想實現學術創新,對學者而言,首先應該培養個人的創新思維。從事學術工作的學者,最不可取的就是面對問題思想僵化,學術創新的絆腳石之一就是思想僵化。所以對于研究生作為學術研究者而言,培養創新性思維是非常必要的。

創新性思維首先要求研究生要善于發現問題的關鍵之所在,并勇于提出問題。任何學術研究的開端都始于發現某一問題的存在,如果作為學術研究者的研究生不能創造性的發現問題并提出,便也不存在對問題的思考、探究以及最終問題的解決。能否在已有理論權威與事實現象面前發現問題,便需要研究生時刻保持著一顆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不要被已有的條條框框所束縛,要敢于探索,善于發現。這些也印證了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那句話:“我一貫力求保持思想不受拘束?!币舱沁@樣一位思想不受拘束的、極富創造力的偉人創立了科學的生物進化理論,揭開了人類進化之謎。

(2)研究生應努力扎實基礎

一個合格的學術工作者,基本條件就是要擁有扎實的基本功?,F在很多所謂的學術研究者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寫論文基本靠湊,寫出來的所謂的論文讓人不忍卒讀,更談不上學術創新。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讀書太少,學術知識積累不夠,沒有做學術最基本的概念,一味去追求數量上的滿足,卻忽略了做學術最為本質的東西。

一種文明只有有了足夠的文化底蘊才能在世人面前大放光彩,一個學術工作者只有有了內心的學術底蘊才能夠做出學問,推陳出新。學術創新不僅僅是文字上的簡單拼湊與辭藻的累積,更不是相關論文的一寫再寫、數量一增再增。學者們應該靜下心來,看看自己真正見過些什么,了解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就算真的了解了很多,畢竟在學術的海洋里,總有你沒見過,不知曉的。古人云:“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币谧约旱难芯款I域有所創新,得到與別人不一樣的見解與結論,還是需要有足夠的學術底蘊的。

總之,作為學術工作者的研究生應該踏踏實實打好基礎,靜下心來做研究。如若要只浮于表面研究,還宣稱自己的研究是學術上的創新,這樣只會在學術界鬧下笑話。

2.高校角度

(1)提高教學質量

研究生作為高等院校學術創新的后備力量,是學術創新潛在的主力軍。研究生在做好學術研究的同時,還要學好科學理論知識。研究生在學習生涯中要努力平衡這兩方面,這樣也導致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良好的教學質量水平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以及學術創新能力的前提。學術創新不同于其他創新,他需要研究者對專業知識的深入消化和理解,只有掌握專業知識并推陳出新才能真正實現學術上的創新。高等院校的主要學術創新力量來源于教學工作者,而作為教學工作者,他們的又一項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高校教師作為教育培養學術創新的后備軍的主要力量,有責任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著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素質。高校教師在做好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時,應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將學術規范融入到自己的教學目標中,將自身的學術科研態度與方法轉達給學術創新的后備軍。與此同時,高校教師更應注重自身的專業學術創新能力的提高。高校教師應該意識到自身的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組織跨學科學術創新團隊

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個體的不足與短板可以在團隊中得到互補。對于從事學術研究的研究生而言,一個跨學科的學術團隊是促進其進行學術創新良好的智能團。學校應積極鼓勵成立以教師為代表的跨學科性學術創新團隊。

在科研方面,不同專業的教師及研究生有著不同的專業知識背景,在學術互動中,團隊成員通過相互學習與交流實現專業知識的共享。團隊成員在學術研究上達到互補,實現跨專業、跨學科的研究,實現科研上、學術上的跨學科交叉創新。相對于單一的個人研究,跨學科學術團隊的建立不僅僅能在專業知識上得到交流與融合,擴展學術研究的知識面,更能通過團隊中成員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共同實現在學術上的創新。

(3)完善研究生學術創新的激勵機制

高校對研究生學術創新的激勵一直都很重視,其中包括為研究生創建學術知識共享平臺、成立研究生學術研究資助系統等。高校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以及學術科研創新給予獎學金、科研成果獎勵和學術專項創新獎勵資助等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但是,這樣的獎勵機制有時太過于關注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而忽略了對學術創新思想的建立以及對學術創新過程的激勵。

完善的學術創新激勵機制不僅要有良好的知識學習與共享平臺,具備完善的研究生學術研究資助系統,更要具備完善的學術創新評價與考核體系??茖W合理的評價研究生的學術成果,要以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以及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學術研究。以不同學科為基準,制定適合于特定學科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只有逐步完善學術創新的激勵機制,才能真正促使學術創新得到實現。

(4)構建良好的學術氛圍

學術創新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學術氛圍。學校學術研究者的積極性以及創新力與學校的學術氛圍好壞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

良好的學術氛圍不僅僅能提高研究生學術創新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興趣。試想,如果一所高校的學術氛圍充滿著研究的功利性與研究的工具化,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只限于追求太過片面化的知識,所做的科學研究只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中的任務,那么學校中便會充斥著腐化的研究思想。大量低質的論文與毫無意義的研究成果勢必會阻礙學術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形成。

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構建自身濃郁的學術氛圍,一方面,要提供給研究生學術研究的平臺,鼓勵研究生多學習、多思考、多提問。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制度保障。制定一系列的鼓勵學術創新的制度,調動教師及研究生的科研創新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歐娟萍,李雁鋒,陳秋嬌,馮運麗.“學術創新”對高校校園文化影響研究[J].中國外資,2014(12).

[2]于汝霜.高校教師跨學科交往在其學術創新中的作用機制[J].復旦教育論壇,2013(1).

[3]耿元芬.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述要[J].管理觀察,2008(12).

[4]張東海,饒明如.高校學術管理與學術創新的邏輯觀察[J].江西社會科學,2008(12).

猜你喜歡
高等院校研究生
研究生美術作品欣賞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