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經》翻譯史充斥血腥殺戮

2016-07-12 08:16
環球時報 2016-07-12
關鍵詞:代爾圣經教會

《圣經》是翻譯語言最多、譯本也最多的一部書。不過,英國作家哈里·弗里曼在其新書《翻譯:一部謀殺史》中披露,《圣經》翻譯不僅是一部爭議史,也是一部血淚史。很多譯者被燒死在木架上。

為什么翻譯《圣經》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對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天主教體系本身造成的威脅。在歐洲各地那些由羅馬教廷中央集權組織成立的教會體系,他們使用拉丁文《圣經》,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懂拉丁文,必須依靠羅馬那些神職人員來解釋。如果允許人們有自由去直接閱讀《圣經》,并且依靠圣靈來向人解釋,那么各地的教會就有了獨立精神,而不再接受羅馬的權威。

當英國神學家約翰·威克利夫第一次將《圣經》從拉丁文譯成英文時,可想而知當時羅馬教廷的怒火。威克利夫生活的14世紀,教會擁有無上權威。在威克利夫看來,羅馬教皇充滿腐敗,散發著自私的臭味。他認為,教會應該為窮人服務,《圣經》的翻譯應該惠及大眾。于是,威克利夫從1382年開始英譯《圣經》。1391年,在他的譯作接近完成時,有人突然向英國議會提交議案:宣布英文版《圣經》非法;擁有英文版本的人,將被投入大牢。不過該提案最終未能通過。1427年,在威克利夫去世40年后,教皇馬丁五世下令掘墓焚尸,將威克利夫的骨灰揚撒在斯維夫特河上。

揚·胡斯是捷克宗教改革的先驅,和威克利夫一樣,胡斯認為社會改革只能靠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實現,于是,必須為捷克人民提供一部本國語言的《圣經》。胡斯召集了一批學者開始翻譯《圣經》。1416年,第一本捷克語《圣經》出版。后果可想而知:胡斯被視為宗教異端遭抓捕。教會對胡斯的審判在德國的康斯坦茨,歐洲的達官顯貴幾乎悉數到場,700名妓女也來湊熱鬧,教皇乘坐的馬車還因為路滑翻車。當時的場面猶如一場狂歡,這與胡斯最后被綁在城門口的火刑柱上燒死形成鮮明對比。胡斯的死導致支持他的地方貴族及信眾起兵,與其所在地波希米亞的羅馬天主教會以及神圣羅馬帝國中央政府對抗,最終爆發胡斯戰爭。

就英譯《圣經》而言,因高調而被殺害的譯者無疑是威廉·廷代爾。廷代爾生活的年代是16世紀亨利八世在位之時。當時威克利夫的譯本依然遭禁,盡管可以在黑市買得到手抄本,但買到一本十分不易,而且價格昂貴。隨著印刷逐漸得到普及,廷代爾認為,是時候翻譯一本新的《圣經》普及本了。他需要的是資金和教會的許可。不過,他很快發現,在倫敦沒人愿意幫忙他。

相對于英國,當時德國的宗教氣氛稍微寬松:馬丁·路德已經翻譯了德語版《圣經》,新教改革運動方興未艾。于是廷代爾南下科隆。不過,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個錯誤,科隆依然在效忠羅馬教廷的大主教掌控之下?!恶R太福音》剛印了一半,印刷廠就遭突襲。廷代爾拿上手稿匆匆逃走。后來幾年,在與羅馬教廷的斗智斗勇中,廷代爾終于完成了英文版《圣經》的翻譯和印刷,并最后傳到英國民眾的手中。

不過,廷代爾也成為眾矢之的。所有與廷代爾翻譯《圣經》相關的人士都受到牽連。一名叫托馬斯·希頓的牧師因為將廷代爾翻譯的《圣經》從歐洲大陸帶回英國而被當成異端活活燒死。廷代爾的律師托馬斯也被燒死。1535年,廷代爾被自己的朋友、倫敦貴族亨利·菲利普出賣。1536年8月,他被以異教徒的身份燒死在十字架上。

在英國作家哈利·弗里曼看來,16世紀是殺害《圣經》譯者最為猖獗的時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圣經》翻譯總是會引發各種情緒,現代社會依舊如此,抵制與殺戮也依然在繼續。1960年,美國空軍禁止使用當時最新版本的《圣經》,原因是翻譯委員中“有人與共產黨有關”。美國著名作家T·S·艾略特則認為,1961年版本《圣經》的翻譯過于庸俗和迂腐。2016年3月,4名為美國一家福音派組織工作的《圣經》譯者被中東武裝分子殺害?!?/p>

(陳欣)

猜你喜歡
代爾圣經教會
奧本大學:一個教會你熱愛生活的地方
畫與理
我最愛的那個人,教會了我……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來自人名的英語詞匯之圣經篇
貓頭鷹寶寶
斯托克代爾悖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