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歐也妮·葛朗臺》中金錢禁錮下的人生

2016-07-12 13:22袁茵張璐張敏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葛朗臺引言金錢

袁茵+張璐+張敏

摘 要: 17世紀的法國,真情不復存在,金錢和財富成為人們奉行的標準。人際關系中最接近人類自然本性的感情也完全地消失在利己主義的斗爭之中,家庭關系完全被純粹的金錢關系所替代。文章介紹了《歐也妮·葛朗臺》中金錢禁錮下的各個人物的人生。

關鍵詞: 金錢 人性 《歐也妮·葛朗臺》引言

當提及葛朗臺,我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個嗜錢如命,被金錢吞噬了靈魂的守財奴、吝嗇鬼形象。1833年出版的《歐也妮·葛朗臺》這部小說向我們再現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后資產階級暴發戶的發家史,揭示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聚斂財富的特點,揭露了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辛辣地諷刺和批評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鑄就的人際關系。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除了赤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別的聯系,一概淹沒在利己主義的冰冷之中,家庭關系上面所籠罩著的溫情脈脈的紗幕被單純的金錢關系所代替。

一、從葛朗臺的發家史上解讀貪婪性格

葛朗臺在一七八九年的時候,是位相當有實力的箍桶匠。后來他同一位富裕的板材商的女兒結了婚。結婚不久,葛朗臺把手頭現款再加上妻子的陪嫁,湊成一筆兩千金路易的資本,攜款直奔縣政府。從監賣國有地產的兇狠的共和政府官員手中,廉價買到區里最好的幾片葡萄園,大賺了一筆。利用政治關系賤買了葡萄園和肥沃的草場。他當政時利用職權修了幾條從城里直達他在鄉下的產業的公路。之后他接連得到三筆遺產:先是他的岳母谷迪尼埃太太的,然后是他妻子的外公拉倍特里埃先生的,最后是外婆讓蒂葉太太的。葛朗臺先生得到新貴的頭銜。其實從葛朗臺的發家史上我們不難看出,多多少少葛朗臺的成功流露出資本家骯臟的手段。無論是利用職權還是坑蒙拐騙,我們不得不承認葛朗臺的商業眼光。從一個箍桶匠到擁有新貴的頭銜,葛朗臺成功的過程中難免磕磕絆絆。17世紀的法國,金錢成為人人為之追逐的唯一目標。人們談及葛朗臺時總是用一種崇拜的眼光,甚至連葛朗臺的吝嗇都成了人們效仿的目標。

二、從葛朗臺的生活習慣上剖析吝嗇本性

葛朗臺的貪婪和吝嗇貫穿他的一生,每時每刻,從生到死沒有一點改變。葛朗臺同所有吝嗇鬼一樣,對別人吝嗇對自己也是同樣吝嗇萬分。他雖然是摸索稱里最富有的人,卻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一毫,甚至把這種吝嗇延伸到了身邊的所有人,包括妻子和女兒。他把所有開支都看成是浪費,奢侈享受是最不可容忍的惡習。葛朗臺過的日子和當地的莊稼人一樣。喝的是壞酒、吃的是莊子上采摘來的爛的蔬菜和水果,甚至連樹上的烏鴉和地上的老鼠都不放過。這種習慣于葛朗臺的身價成了莫大的反差。我們可以想象,偌大的家族,每年的開支不過幾千法郎,這是個什么樣的狀況。不僅如此,就連葛朗臺家里的取暖也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在每年固定的少數時間才能生火。由此可見,在葛朗臺的人生信條中,金錢是唯一的最求。金錢至上的觀點是葛朗臺一生都未曾改變過的。他對金錢占有欲極度膨脹癡狂,使得他時時刻刻都活在金錢的陰影里,時時刻刻都要算計,為金錢算計。從這一角度上看,看似葛朗臺擁有了無數財富,實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金錢的奴隸。他的性格不僅使得自己生活在苦海里卻不自知,更讓妻兒飽受苦楚。

三、金錢禁錮下親情的泯滅

筆者認為,葛朗臺對親情與金錢的選擇是本文的諷刺的高潮。在他的心目中,妻子不是陪伴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親人,而只是為他帶來一份陪嫁,兩筆遺產的女人。因此,面對快要死去的老伴時,他完全沒有絲毫哀傷。他所表現出來的親情不是一點沒有,但總是散發著金子的銅臭。對這些細節性的描述使得巴爾扎克把金錢對人性的毀滅和腐蝕予以辛辣的諷刺和評判。從葛朗臺和女兒歐也妮的相處中,我們不難發現,作為父親的葛朗臺對于唯一的女兒并不是無愛的。只是這種愛被附上金錢的枷鎖,并且只要女兒和金錢發生了沖突,女兒就定是被拋棄的那方。當他得知歐也妮背著自己把六千法郎積蓄偷偷送給了堂兄弟查理時,他的怒氣達到了頂點。一場“沒有毒藥,沒有流血的平凡的悲劇”在葛朗臺老頭家上演。他開始破口大罵,其語言的惡毒性讓人不寒而栗。在葛朗臺的質問且無果的盛怒之下,他將女兒軟禁在屋內,屋內不準生火只有冷水跟面包。從這點可以看出他真是個冷漠無情不顧父女深情的家伙。然而在他將女兒軟禁幾天后,內心也并不好過。只是在葛朗臺守財奴的本性驅使下,父愛在金錢和利益面前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所有感情不及一個金幣。后來,葛朗臺的夫人一氣之下生病,歐也妮探望母親時。當葛朗臺看到查里的母親留下的鑲嵌著金子的梳妝盒時,葛朗臺老頭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在作者的筆下,葛朗臺見到金子的反應讓我們啼笑皆非,可又不得不感嘆其語言的魅力所在。簡簡單單的幾十個字就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葛朗臺吝嗇貪婪的本性。即使是把妻子驚嚇得生了病也在所不惜。葛朗臺無論如何也不會明白歐也妮對查理淳樸熾熱的感情,這份感情是無法用金子來衡量的,從這點可以看出葛朗臺被金錢扭曲了的人性和靈魂,是那個畸形社會下的產兒。他利用了他們的心思為自己謀劃,希望通過女兒謀到更多的利益。即使女兒早到了適嫁的年齡,他也毫不擔心。親情在葛朗臺的心中至此泯滅。

四、結語

在作者的筆下,每一個人物都多多少少帶著每個時代的特征,葛朗臺也不例外。巴爾扎克正是通過對葛朗臺貪婪的生動描述,對更深層次的金錢社會的弊端予以辛辣的諷刺,使我們對17世紀的法國的畸形社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觀民史意為正其身,我們在看待這部小說,對葛朗臺的行為不屑一顧的啼笑之余,請深深思考所在的社會和生活在社會中的我們。還是那句話,房子、車子、票子確實能帶來生活的享受,可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如人之飲水,冷暖唯其自知。

參考文獻:

[1]戴春雷.被黃金鎖縛的女子——《論歐也妮·葛朗臺的人生悲劇》.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

[2]邰永春.簡析《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的形象特征.

[3]徐玉蘭.執迷主做奴,癡狂人變鬼——解讀《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

[4]郭櫻杰.從《歐也妮·葛朗臺》看金錢對親情帶來的影響.

[5]謝占杰.丑惡世界中凋零的花朵——論歐也妮·葛朗臺.

猜你喜歡
葛朗臺引言金錢
白領葛朗臺的秘密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錢的“心結”?
比金錢更值錢的
二則
老葛朗臺性格特點及其形象意義
藥用植物野外實踐體系構建研究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問題探析
《歐也妮·葛朗臺》的人性寓言
烘云托月月更明
金錢的人生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