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其對策

2016-07-12 16:58蔣碧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困境解決對策

蔣碧

摘 要: 高中生作文,基本功薄弱,沒有深度和厚度。面對這樣的尷尬狀況,出路在哪里呢?文章分析了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高中作文 教學困境 解決對策

毋庸置疑,素質教育將是國家發展戰略中一個永恒的主題。高中生作文,基本功薄弱,沒有深度和厚度。正像作家梁曉聲早年說過的:高中生作文,只有情調,沒有情懷。有的學生的思想和情趣甚至仍然停留在初中或小學生的水平。筆者長期在山區高中教學,對此體會非常深。面對這樣的尷尬,出路在哪里呢?

一、高中生作文的主要弊端

(一)基本功薄弱。

作文的基本功:字跡、標點、錯別字、格式、謀篇布局和語言。很多高中學生連作文的基本功是什么都不明確。有的學生字跡不端正,潦草,書寫不規范,老師經常連學生的姓名都無法辨認。有的學生標點的運用問題不少,標點不僅單一,格式也不當,作文中只有兩種標點:逗號和句號,有的通篇只有一個標點——點號。文章是借助標點傳遞感情。這些基礎知識老師們一再強調,可學生就是難改。有的學生作文中錯別字嚴重,高二學生居然會出現“遺(汗)憾”、“(因)應該”(括號內為錯別字)的錯誤,很多錯別字令老師啼笑皆非,高考作文中錯別字一個字扣一分,可見對語基的重視。

對于作文的謀篇布局,學生很少考慮。他們寫作文既不考慮文章的整體構思,又不考慮文章的局部安排。寫作不分文體,不分層次。記敘文沒有故事情節,只在自敘個人經歷,詳略不當;議論文卻寫大段的故事,沒有說理。作文的過渡、銜接,學生從不考慮。更令教師費解的是高中學生的作文只有兩段,一段占一頁,沒有條理,層次不清。高中作文字數要求在800字以上,學生的作文字數只有500至600字,停留在初中的水準。學生作文的語言表達就成了問題,高中作文對語言的要求是規范、準確、連貫、有文采??纯锤咧袑W生的作文,寫來寫去就那么幾句話,大白話,有的表達不清,不知所云。如《真正的快樂》一文,學生這樣表述:“真正的快樂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一個人能否快樂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真正的快樂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語言表達的不連貫、不通順在高中階段是隨處可見的。難怪一些老師感嘆高中生的作文仍然存在兒童式的作文。

(二)題意審不清。

古人云:“意在筆先,辭乃達意而已?!绷⒁饩褪谴_定文章的主題,立意的高低、正誤直接影響到作文水平的高低。但學生因為社會閱歷、思想認識等的局限,在立意上存在諸多弊端,究其原因是審題沒辦法審清。這主要表現在:1.停留在表層。他們對材料或話題的理解,無法做到,深入理解,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感知事物發展的趨向和結果等。所有學生千篇一律,觀點雷同。如以“水”為話題的作文,全班同學都寫“水”對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提倡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學生不能深入探究水的內涵:想到如水人生,水的啟迪,水的性格等。2.審題偏離題意。學生對材料、話題的意思理解不了,無法深入分析,導致立意的偏離和失誤。如《真正的快樂》一文,學生這樣立意“真正的快樂是似夢似幻”、“快樂不是表面的快樂”、“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事,只有不肯快樂的心”等。這些都是對話題理解不夠深入而造成的,讓老師不知所云。又如材料作文:有人認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種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這種觀點嗎?很多學生這樣立意:“痛苦乃人生常態”、“別讓痛苦占據我們的生活”、“勇于克服困難”等,很顯然這些立意也是不符合材料的。學生斷章取義,選一話題寫,不能從結果探究原因。為什么走在最前面的人是最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所以高中學生在審題立意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

(三)題材低幼化

時下高中學生還存在“低幼化”的思想和情趣。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基礎較弱,另一方面他們的整體閱歷較淺,人生觀、世界觀的意識模糊,情感淡薄,所以高中學生的作文不管是選材方面,還是立意方面都存在低幼化,思想意趣低的現象。這一點嚴重影響作文質量和水平。比如:高一時訓練命題作文“過節”,學生或寫過春節,寫出喜慶;或寫過中秋節,寫出了團圓;或寫過元宵,寫出了熱鬧。個別學生寫與別人有過節(有矛盾)。再以“春節”為話題的作文,絕大多數學生一味地敘寫自己如何過春節,有的寫每天大吃大玩;有的寫天天與同學聚會;甚至有的寫春節真無聊之類的情感,居然沒有一位學生能深刻理解“春節”的內涵:很少有學生能夠寫到談論節日的精神意義。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文化。高考閱卷,老師看的不僅是內容和表達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看寫作所蘊涵的思想深不深刻,但一些學生情感冷淡,意趣低俗,令老師困惑。

二、對策

面對現狀,筆者認為,要真正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作文素養與能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多閱讀,拓寬知識面。

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寫好的,它靠的是平時和長期的積淀。語文就是要多讀,多看,讀、看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綜觀學生的作文基礎薄弱,閱讀缺乏,要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當下老師的主要任務。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引導,培養閱讀能力。老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當做主體,因為語文跟其他科目不同,學生對課文的文字都看得懂,只是不會閱讀而已,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語文老師就要改變方式。比如教讀《祝?!肤旀偸忻褚晃?。在學生自行閱讀的基礎上,第一課時我就提幾個問題,學生思考:1.小說起名《祝?!?,請找出文中描寫祝福景象的段落并朗讀。2.在魯鎮市民的祝福中,祥林嫂的命運如何?請找出她的三處外貌描寫加以分析。3.面對她的祥林嫂的不幸遭遇,魯鎮市民的反應如何?4.小說為什么起名《祝?!?。

第二課時分析作品的寫法,學生再朗讀,積累詞匯。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得到提升,真正學有所得。

業余時間老師要強調學生閱讀。一個星期讀一至兩本書,可以作文選、雜志、報紙,比如《作文素材》、《作文通訊》、《高考作文》、《讀者》、《青年一代》、《青年博覽》、《思維與智慧》等。更要閱讀中外名著,因為名著是人的精神總結的產物,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它們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因為文字優美,更主要的是文字中蘊涵的思想情感深刻。通過閱讀名著,給學生帶來感性和靈性。老師要求學生至少一個月閱讀一本名著,還要有點滴的讀書筆記,老師有布置,更要抓落實,每星期五定為讀書交流日。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又培養了學生的動筆能力,學生的情感也豐富起來。一位學生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寫道:讀了海倫凱勒的文章后,我深深懂得無論遇到什么困境,都要永不放棄,都要熱愛生命。但是一位學生最難得的是有一個好學校,最幸福的是遇到一位好老師。安妮·沙莉文遇到莫老師,從而改變她的性格,也改變她的命運。海倫·凱勒遇到了安妮,就出現了奇跡。這段話給了老師很大的觸動。

(二)重落實,夯實基本功。

老師在訓練學生的寫作,提高作文質量時,也要注意作文基本功的扎實。這方面老師要老生常談,反復強調和訓練,并且落到實處,對基本功的訓練盡量安排在課堂上。正如寫一手漂亮、端正的字,會大大提升作文的價值。課外讓學生練,收效不大,把它安排在課堂上,效果就不一樣,所以每節課課前五分鐘,學生練習寫字,老師巡視,一個個學生面授、矯正,只要學生堅持,老師每天抓落實,工夫就會不負有心人,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字跡有明顯的改觀。標點符號的應用應結合文本解讀,讓學生對此有一定的概念,學會作文中靈活使用標點,文采就不同。平時教學的重點放在語言的積累和品味上。前蘇聯作家斐定說:有結構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語言失敗而成為好作品的卻不曾有過??梢娬Z言的駕馭能力很關鍵。那么如何提高語言組織能力?這方面的方法理論很多,如積累好詞好句,背誦美文,模仿訓練。其實教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盡量鞏固基礎,花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品味語言和積累語言。

寫作訓練從片段開始,學生也受益匪淺。微作文的訓練,起到一定的作用。從高一下開始,就要讓學生訓練微作文。微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微博上微小的作文,不要求字數,簡短,文體不限,只要有感,就可入筆。微作文的形式符合當今學生的心理,學生樂于接受。微作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作文的正確認識,對于選取素材,精練作文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兩節大課,把課堂還給學生,每節課由老師定話題,比如交友、情人節、植樹節、環保、愚人節、誤會、母親節、讀書日等學生感興趣,又有感觸的話題。學生多練筆,老師點撥,歸納。課堂上不僅老師教得輕松,學生也真正學會作文,更學會做人。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寫作習慣得到培養,潛移默化中作文的基本功就扎實了。

(三)啟思維,提高分析力。

高中學生作文水平的優劣與他們的認知能力的高低有關。由于客觀事物是復雜多變的,學生理解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材料時一般只能觸及事物的表象,獲得感性認識,無法深入到本質。因此,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寫作的分析能力是作文指導的重點。高一作文指導就重在指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學會用聯系的角度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方面的訓練從高一開始抓起,通常要把訓練放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隨機抽取一則材料,讓學生當場提煉觀點,進而談談寫作思路,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訓練時,要盡可能地選擇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高中學生不僅要啟發思維能力,更要培養思辨能力。老師平時要多設計一些思辨性的話題。例如:杜甫的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說多讀書有好處。鄭板橋說:“讀過萬卷書,胸中無適主?!敝缸x書多而無所適從,失去主見,反而有害。對這一正一反的觀點,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材料的要點并進行分析:杜甫名句,指廣泛閱讀,重點講的是知識的積累與寫作的關系,它是必要的;鄭板橋的名句指的是讀書多而無所適從,談的是讀書后的思考問題,如何學以致用。兩個人的角度不同。這兩句話的連接點是:讀書與思考,學與用。在此基礎上,可以把二者統一為:既要廣泛閱讀,又要認真思考,學與用要結合起來。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求同辨異的能力。從這一點還可引申拓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等,平時多讓學生討論;還可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哲理性課外讀物;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辨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素養,一方面要靠教師的精心策劃和布置,并抓好落實,另一方面要培養、督促學生肯做,肯練,只有這樣雙管齊下,才能見效。

參考文獻:

[1]福建高考語文考試大綱.2015.3.

[2]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文章寫作與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3]《課時寫作教程》.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8.

猜你喜歡
高中作文教學困境解決對策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建設性對策研究
高中語文作文分層合作運營教學的實踐探索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