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作文分層合作運營教學的實踐探索

2016-11-15 22:02朱瑩
科教導刊 2016年27期
關鍵詞:高中作文因材施教

朱瑩

摘 要 本文著重探究高中作文分層合作運營模式,即從“目標分層、學生分層、測試分層”等方面研討分層教學,從“創建學習小組,探究作文話題,收集合適素材,獨立完成文章,合作評議作品”等角度論述合作教學,提出“分層讓作文精彩紛呈,合作令作文閑庭信步”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 分層合作 高中作文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54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hierarchical cooperation mode of operation, namely from the goal division, students stratified, hierarchical testing "layered research teaching, the cre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to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topic, collect suitable material, independent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operation Council works and discuss cooperation teaching, put forward "layer let colorful composition and cooperation make composition saunters along" research ideas.

Key words hierarchical cooperation;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1現狀透視:作文教學高耗低效

高耗——教師累。教師,兩個星期布置一篇作文,而兩個班級100個學生,給分容易,下評語難,面批更是難上難。所以有些教師勉強堅持下來,已是疲憊不堪,更多的教師則是看似心有雄才大略,實則往往雷聲大雨點小,轟轟烈烈的作文訓練運動最終不了了之。

低效——學生厭。許多學生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影響下,把作文丟在一邊,再加上素材缺乏,技巧全無,對作文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往往在寫作的時候呈現被動,用一個字概況就是“厭”,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作文水平無法有效提升的后果。

2 策略演繹:分層讓作文精彩紛呈,合作令作文閑庭勝步

新課標中提到,在語文教學中要關注點和面的結合,首先應明確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做到“有教無類”。其次應發現學生的個體差別,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個別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學也告訴我們,某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又因其客觀所居住的環境不同,而造成了其在心理上的不同,進而形成一種慣性,最終形成同一年齡階段同一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個體差別。

而我們所提出的高中作文分層合作運營模式,則是基于新課標和心理學的依據,從“目標分層、學生分層、測試分層”等方面研討分層教學,從“創建學習小組,探究作文話題,收集合適素材,獨立完成文章,合作評議作品”等角度論述合作教學的可能性,最終實現“分層讓作文精彩紛呈,合作令作文閑庭信步”的實踐,最大可能地推動學生積極作文,發現學生作文短板,提升學生作文優勢。

2.1 策略一:“有的放矢”,作文教學有序化

從大綱中來,到大綱中去,作文分層教學必須吃透大綱。教師要對大綱的深度和難度進行分層研究,把大綱內容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合理的層次,然后分層漸進,制定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對這些具有個體差異的學生提出具體而微的不同要求,使得優勢生優勢明顯,中等生穩中有進,劣勢生補缺短板。

同時,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話題來看,無論是 “觸摸都市”或“感受鄉村”, “綠葉對根的情意”還是 “人文素養與發展”,“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我們都能從教材中找到話題的蛛絲馬跡。比如從必修一教材《想北平》中能夠領略都市的風光,從必修一教材“月是故鄉明”和必修三教材“祖國土”章節中我們可以感受出綠葉對根的情意,從必修一教材“獲得教養的途徑”和必修三教材“文明的對話”章節中我們能夠找尋“人文素養與發展”“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的痕跡。高考作文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我們又何必舍近求遠?

所以,筆者圍繞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單元安排,有的放矢,為帶教班級的學生量身定做,打造了系統化的作文三年計劃(表1)。

2.2 策略二:“因材施教”,作文教學明確化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面對同樣一個問題“聞斯行諸”,孔子卻給了子路和冉有不同的答案,這個原因說到底其實就是“因材施教”。即便同為孔子弟子,也因個體差異不同,而讓孔子在具體教學中實施了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實施有具體針對性的作文教學。

筆者利用問卷調查、當堂測試、作文情況調查、作文層次自測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作文的大致情況,組建作文檔案如表2。

在實施過程中,特別關注三個問題:一是高效性:根據掌握的相關信息,盡快落實分層,進行作文教學;二是保密性:所有的作文都能體現學生心聲,未經學生同意,教師不應公開;三是發展性:根據學生的作文寫作情況和發展情況隨時調整其所處的不同組別。

2.3 策略三:“精雕細琢”,作文測試層次化

加德納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提出了語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7種智能,依據這個理論,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輔導,編寫適合不同學生的作業。

比如,在教“向青春舉杯”作文話題時,針對五個層次的學生安排了了不同的作業,讓每個人都有參與的興趣與熱情。

表3是作業分層設計表。

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蓖瑯幼魑脑u改時也應區別對待。然而語文教師們很少顧及到各類學生的智能差異,均采用“一刀切”的評改方法,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造成學生作文興趣低落。優勢生因作文沒有難度而感到乏味,劣勢生因作文要求過高而失去信心,中等生作文進步緩慢。久而久之,學生對待作文往往敷衍了事。

為此,筆者設置了作文分層評分標準(表4)。

2.4 策略四:“眾志成城”,作文合作小組化

二十世紀70年代,合作學習的概念首先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提出,在這個概念中,David Koonts將班級分成各個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并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教師所布置的相關任務,呈現最后的研究成果。

這樣的形式最大程度地使得優勢生發現自身優勢,發揮自身特長,引領團隊發展;使得中等生學有所用,穩中有進,做好優勢生的小幫手;使得劣勢生補缺短板,擁有堅強的學習后盾。

2.4.1 組建學習小組

首先,根據學生的作文檔案實現分組學習,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各組盡可能關注特點,保持均衡,在組內明確職責分工,如組長、記錄員等。

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各學習小組組長的培訓任務,明確其所起到的作用和其應盡的職責,了解各學習小組組長的優勢和短板,要求其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揚長避短,和自己的組員合作共贏。

同時,在分配學習任務時,教師也應引領各組組長在關注組員不同的興趣、特點、基礎、愛好等基礎上進行分配。

2.4.2 探究作文話題

筆者設計了話題“向青春舉杯”的學案,供學生分組探討研究,順便推廣個人的“九字真經”,九字真經其實很簡單,就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學案每生一份,下面是部分節選。

話題:青春

時間:2015年11月

(1)閱讀教材必修一“向青春舉杯”單元,圈畫,摘抄優美或富有哲理的句子,熟讀并能背誦。

(2)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角度思索并交流 “青春”這個話題。

探究話題時間隨意,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也能夠利用課后時間,每個小組自己組織,要求全組人員參與。地點沒有特殊要求,教室,校園,甚至食堂都可以。當然由于部分學生作文審題立意會存在偏差,往往隨機加入作文學習小組的話題研討,做好指導工作。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盡的,一個靈感的小火花也許能成就天馬行空的妙文,一次簡單的合作探究也許能精彩絕倫,受益匪淺。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p>

2.4.3 收集合適素材

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濒斞敢矅L說過:“此后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第二要看別人的作品?!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平時就鼓勵學生廣讀博覽,著意養成學生多讀書的習慣,使學生從書中搜集素材,汲取智慧,豐富人生,積淀底蘊,培養對語言的興趣和處理文字的能力。因為,厚積才能薄發,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拾即是,用心觀察,勤于思考,注意積累,作文不再無話可說。

所以我要求作文學習小組的成員竭誠合作,通過各種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尋找素材。如詩歌、名言警句、名家名篇、精美語段、學生習作和電影歌曲類等等,合作探究,從中選取合適的保留,作為小組成員備用的素材。

2.4.4 獨立完成文章

也許小組合作收集的材料不是最好的,但是總有一些是適合自己的,請學生根據集體收集的資料,再結合自己的獨特體驗,選擇自己最需要的,把自己感受最深,最真實的想法寫下來。

2.4.5 合作評議作品

這里所講的合作評議,指的是在上面所說的學習小組的基礎上,在作文講評的時候,讓組內成員合作互助,一起評議,共同進步。

針對不同的學生,打造了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文評分標準,首先讓組員在對自己作品仔細研讀的基礎上自評,其次針對此自評,其余組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討論和分析中達成共識,實現整個小組的共同成長。

在具體的課堂作文合作評價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參與各小組的合作評議,有意識地引領作文討論的方向,而弱勢小組因其基礎較為薄弱,教師應給予更多地關注和點撥,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表5是學習小組根據筆者設計的作文評價表合作評議的結果。

2.5 策略五:“百花齊放”,作文展示多樣化

2.5.1 奇文共賞

教師應當面向全體,關注全部,給每個層次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所以每一個話題分層探究完成以后,我會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選出典型習作,按原樣打印,作為典型范文,以班級小報,每周一文等形式供同學們欣賞,或者組織范文配樂朗讀。

2.5.2 課堂展示

作文展示總是激動人心,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當然有些作文水平差或者性格內向的學生為了掩飾自卑感,也會置身于課堂之外,我常常告訴學生“不向別人看齊,而向自己看齊”,根據作文分層評分標準選擇作品,讓每個層次的小組都有展示優秀成果的機會。

還有作文展示切忌千篇一律,理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以我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如,提出與眾不同的論點,展示精彩絕倫的開頭,介紹作文清晰明了的結構,朗讀文采飛揚的語段。

3 總結反思:解放教師,盤活學生

作文分層合作運營策略提高了指導的針對性,發揮了教師的主動性,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減輕了教師負擔。人不同于葦草,是因為人會思考,語文教師也需要思考的時間,作文分層合作能使教師從枯燥的作文課堂,從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脫出來,能更好地進行思考,探索。經歷了作文分層合作運營策略的研究,才發現作文教學其實并不難,輕松一點,可以再輕松一點。

彈性的目標,有梯度的作訓練、明確的激勵機制充分改善了部分學生“厭作文”的心理,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最終實現提升學生作文素養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劉樹仁.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課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

[3]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高中作文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初中數學隱性分層教學研究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高中語文作文訓練淺談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建設性對策研究
高中議論文寫作思路整理
高中生作文思想情感積累的策略
卷首語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