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問路在何方

2016-07-12 23:05朱林林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教學效率初中歷史多媒體技術

朱林林

摘 要: 所謂高效率學習是指學習過程符合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適當的學習策略、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知識,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并把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問題,產生學習效能感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初中歷史 教學效率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人文主義精神,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注意健全心理尤其是情感的培養”。然而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的歷史教學長期以來存在只重知識訓練輕能力培養的弊端?!跋矚g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的現象在學生中屢見不鮮。為什么歷史課受不到學生的歡迎,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所學的歷史只是單純地背誦課本內容,而教師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拔ń炭茣钦啊?,歷史教學中的“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盛行,學生學得枯燥、單調,老師講得死板、無聊。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傳統的歷史學科教學帶來了希望。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日臻完善及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糾正傳統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向45分鐘要成績,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個人所長,改變教學方式和整合課程資源。那么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多媒體技術在課堂

傳統的歷史課堂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一言堂現象十分嚴重,學生則一味地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仍然覺得枯燥乏味。上課劃重點、考前背筆記是學生學習歷史最主要的方式??荚囈唤Y束,很多學生很快就將所學知識忘得一干二凈,有的甚至連課本都直接丟掉。那么在多媒體課堂教學環境下,如何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呢?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白月橋先生曾針對全國中學生歷史學習現狀進行調查,調查以“你們的歷史教師經常在課堂上使用歷史地圖,或者播放錄像、錄音”為題,調查結果顯示僅僅有33.1%的歷史教師滿足要求[1]。不少學生反映,很多歷史老師還是憑借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打天下。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學生缺乏歷史體驗,自然也就無法理解歷史的多重內涵,這就人為地給學生的歷史學習帶來困難。在多媒體技術廣泛運用的今天,教師不妨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多媒體能夠呈現大量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感染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大量圖片、文本、視頻,充分運用這些資源,重新構建歷史原貌,讓學生真正理解歷史,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以歷史人物希特勒為例,教師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可以摘錄圖書《我的奮斗》,也可以播放《希特勒·惡魔的崛起》劇情片。通過多種類型的資源整合,學生更立體地感受到希特勒的人物性格,而不是單純地停留在一個人名上。

二、多媒體技術在課本

課程資源是現代課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凡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睔v史學科課程資源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包括教材、教學設備、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及歷史遺址、遺跡等物質資源,也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人力資源。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師生運用最多的課程資源當屬教科書。盡管我們使用的教科書不斷被修訂,但最新研究成果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歷史教科書存在知識更新慢,信息相對封閉等缺點。歷史學科時間跨度大,空間范圍廣,這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大量搜集素材,參考海量資料,整合課本知識,以彌補教材的不足。在信息時代,互聯網為歷史教學帶來了福音,解決了歷史教師搜集資料的難題。根據調查顯示,互聯網上的歷史課程資源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是綜合資源,包括教案、學案、課程設計、多媒體課件、試卷、視頻、音頻、圖片等綜合性資源,如歷史教學園地、中學歷史教學資源網、江南匯等。

二是專題資源,包括課件、圖片、音頻、題庫等專題網站,如歷史題庫、歷史課件等。

三是網上博物館,提供豐富的文物、檔案和館藏書籍等歷史實物。如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線、中國歷史檔案館等[2]。

教師可以對這些課程資源加以有效利用,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開發利用新型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需求。

三、多媒體技術在課外

在傳統歷史教學中,學生大多集中在學校學習,課堂比較封閉,時間、地點相對固定,歷史學習時空受到較大限制。在互聯網環境下,歷史課堂得到極大拓展和延伸,幾乎沒有課堂與非課堂之分。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一臺可供上網的計算機,哪里都可以成為歷史課堂。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訪問世界各地的歷史教育網站、歷史資料數據庫、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進行自主學習。這就使得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由教室延伸到課外,更好地鞏固學習成果,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歷史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而教科書的內容卻是有限的,不能全面涵蓋課本內容。很多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往往在課本上找不到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補充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以海峽兩岸的交往為例,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運用互聯網搜集時事政策,整理相關資料,獲得更多歷史知識,突破教學重難點。

此外,教師可以運用校園BBS或網上論壇,為學生提供發言、交流的平臺。師生均可以在BBS版塊上張貼話題,開展討論,征求大家的不同看法[3]。話題可以包括熱點新聞,如怎樣看待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也可以是教學重難點知識,如怎樣理解冷戰思維。論壇的優勢在于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發言。同樣,在論壇中,學生可以將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提出來,這樣既可以方便學生之間的交流,又便于老師直接解答,有助于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有突出的價值,它可以極大地豐富歷史課程資源,拓展歷史空間,提供多重感官刺激,逼真再現歷史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若只是單純地將網絡上的信息資源簡單地復制、粘貼或下載給學生,肯定不能推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趙艷.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與體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6).

[2]李衛東.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教學整合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3]董艷,陳錦模.多媒體網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6(6).

猜你喜歡
教學效率初中歷史多媒體技術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動畫后期特效中的應用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論花樣游泳運動員選材和初級教學模式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培養樂學情趣提高化學教學效率探究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