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式資源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使用情況探析

2016-07-14 22:15熊思塵
青年時代 2016年11期
關鍵詞:學生黨建儀式高校

熊思塵

摘要:加強學生黨員責任意識、增進學生黨支部凝聚力,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儀式資源,如何有效利用它們在高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是實際又迫切的問題。本文以浙江大學為例,研究儀式資源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實際使用情況,采取量性與質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呈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對儀式資源的實際利用與反饋情況,由此探索出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通過儀式符號與儀式行為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形式內容精、面向對象泛、影響時間長”的黨建活動,逐步彌補必要的黨組織符號資源缺失、解決儀式形式單一、內容流失等問題,促進學生黨員崇高信仰的構建,以增強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關鍵詞:儀式;文化;高校;學生黨建

中國共產黨在九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構建和組織了大量的儀式符號和儀式活動,積累和沉淀了豐富的儀式資源。它們闡釋和傳播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信息與主張,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厚重的歷史文化。儀式資源的利用與黨的建設之間的內在聯系決定了儀式資源的重要價值。高校黨建是整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而高校學生黨建更是關系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面對青年黨員發展、高?;鶎狱h組織弱化、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高校黨建的難點問題,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如何挖掘和發揮儀式資源的價值、當前儀式資源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利用情況又如何,既是高校黨建工作中十分迫切的現實問題,也是極有意義的理論問題。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資源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資源主要包括儀式符號和儀式行為兩大類。按照產生方式的不同,儀式符號又可以分為有意識建立的符號和歷史沉積下來的符號。有意建立的象征符號,如黨旗、黨徽等,是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就確立的明確的象征符號,盡管從此歷經歲月滄桑,至今依然歷久彌新。歷史沉積下來的符號主要表現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發展過程中產生并遺留下來的實物。它們并非有意建立,而是黨組織和黨的領袖人物所使用過或倡導過的實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超越了自己本身所蘊含的意義而附著了象征性意義,演變成了黨的象征性符號。例如,“朱德的扁擔”并不意指具體一條扁擔的用途,而是代表了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情懷,象征了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

儀式行為則是在儀式符號介質的基礎上建立起的特定的儀式活動。按照活動的固定程度又可以分為固定性儀式行為和非固定性儀式行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最典型的固定性儀式行為體現在入黨宣誓儀式中。同時,諸如基層黨組織利用節假日時間組織黨員參觀革命舊址并重溫入黨誓詞、利用紀念日組織緬懷革命先烈、黨員表彰大會等臨時性的儀式活動,通常具有偶然性特征,缺乏固定的活動程序、對象和時間,故而屬于非固定性儀式行為,也是黨組織儀式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資源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厚重的歷史文化。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資源為研究對象,本文一以浙江大學為例,采用調查問卷法和觀察研究法在探索其利用現狀的同時,深入分析其需求,并進一步提出完善儀式資源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運用的方式與途徑。

二、儀式資源在浙江大學的使用現狀

為了解儀式資源在浙江大學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利用情況,本課題以學生黨建工作中常見的儀式資源(包括儀式符號和儀式行為)為對象,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并通過問卷星發布后面向全校學生黨員收集調查結果。此次在線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09份,參與調查的同學來自浙江大學人文、社科、理工、農、醫等多個專業背景,從黨齡不滿一年的“新”黨員到黨齡五年以上的“老”黨員均有覆蓋。

針對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符號,根據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頻率按程度請被調查者打分,0分為完全不用,5分為總在使用。調查結果顯示,黨徽、黨旗在學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使用頻率較低(使用程度在3-5分的比例低于50%),甚至有20%左右的被調查者表示完全未使用:黨員形象的使用頻率最高(使用程度在3-5分的比例高于90%);而黨建口號的使用頻率分布比較平均,總體使用頻率較高。由此可推測,相對于有意識建立的儀式符號,歷史沉積下來的儀式符號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利用頻度更高:一方面因為有意識建立的儀式符號很難單獨被運用到學生黨建工作中,尤其是滲透在日常的交流工作中:另一方面因為歷史沉積下來的儀式符號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意義,隨著時間的發展在不同的背景下演繹出多元化的現實色彩。

針對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行為(黨組織關系轉接、組織員談話、聯系人談話、入黨宣誓儀式、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會),請被調查者根據參與這些儀式對其黨員身份的認同程度打分,0分為沒感覺,5分為非常強烈。調查結果顯示,黨員在參與各類儀式行為時對其黨員身份的認同感均是非常強烈的(認同程度在3-5分的比例均高于88%),其中尤以參與入黨宣誓儀式時表現最為突出(認同程度為5分的比例高達63.16%,其余均為50%左右);其他以黨員群體參加的儀式行為次之;而以黨員個體參與的儀式行為(聯系人談話、組織員談話)相對較弱。由此可見,在高校積極開展黨建儀式活動,特別是開展面向一定黨員數量的儀式活動,非常有利于促進黨員同學對自己黨員身份的認同感。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儀式資源有效利用的途徑探索

在調查問卷反饋的儀式資源使用現狀的基礎上,本課題對儀式資源在浙江大學的需求情況也進行了調查:一方面通過問卷采集一定數量黨員同學的基本觀點;另一方面通過現場參與學生黨建儀式活動,與學生黨員骨干、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深入了解在學生黨建工作中對儀式資源的需求情況。

調查發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資源在增進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方面確實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要使這種作用更加有效地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還需要在儀式資源的使用上更注重形式和方法,朝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與時俱進地發展這個目標而努力。通過訪談黨員學生,學生黨建工作中儀式資源利用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更加清晰地顯現出來,例如有些同學談到:一些黨建儀式“古板低效”,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不得不要求各支部安排人員并采取打卡簽到的方式保證學生的參與率:參加規定內容的支部會議毫無意義,到場只是為出席而出席;民主評議的評議“不走心”;黨組織關系交接不人性化;所謂“定期”實為“不知期”地與聯系人談話并提交思想匯報等,所談到的問題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嚴肅的話題: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儀式資源都難免有所流于形式,如何豐富儀式的內涵、使儀式不僅僅停留在形式的表層,而是透過形式這一“冰山一角”感受到儀式這一“巨大冰架”的厚重的沉淀,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內容和形式是對立統一的,既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黨建儀式看似形式,但它和明確黨員身份、銘記黨性責任等豐富的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轉化成了內容,沒有莊重嚴肅、敢于擔當責任的形式,又從何談起我們每一位黨員敢于堅持黨性、堅守黨紀、奉守標準、履行義務的內容?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生黨員更是今后祖國建設中各條戰線的骨干;如今高校為黨培養的新鮮血液就是將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中流砥柱。因而,學生黨員的思想水平、黨性修養,都是直接關系到祖國未來的關鍵問題,培養和鞏固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儀式資源的有效利用則是開展工作的重要方法。

基于對浙江大學學生黨建工作中儀式資源的使用情況分析,針對部分儀式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利用過程中內涵缺失等問題;通過參與多種不同層次的學生支部建設活動、借鑒其他社團組織有益的活動推進方式、引導學生黨員積極為創新性利用黨建儀式資源建言獻策的方式;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儀式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兩點解決方案,可供后期的實踐探索:

1.提高儀式符號的日常使用率,培養學生黨員身份意識習慣

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黨徽是黨員身份的標志。針對黨徽、黨旗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使用頻率低的現狀,及它們較難單獨運用的實際困難,建議將黨建儀式符號與黨建儀式行為相結合,在廣大學生黨員中推廣儀式符號的使用范圍,在頻繁使用中提高學生黨員對儀式符號的理解,培養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使用儀式符號的習慣,并逐漸樹立起對黨員身份的自我意識。例如:組織開展“佩戴黨徽,亮出身份”等類似活動,從不要求學生黨員佩戴黨徽、到要求學生黨員佩戴黨徽參與黨建活動、再到要求學生黨員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佩戴黨徽,逐步使學生黨員養成出門佩戴黨徽的習慣(不適宜佩戴黨徽的情形下除外),并在這種習慣中認識到與黨徽同在的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自覺佩戴黨徽,既是黨員形象的具體反映,也是每個黨員自身覺悟和組織紀律的一種外在表現;既有利于黨員認真履行黨員義務,加強自我教育,又便于密切黨群關系,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樹立黨員形象。共產黨員佩戴黨徽,亮出的是責任,贏得的是信任,接受的是監督。作為高校學生黨員,通過佩戴黨徽,時刻提醒著自己應該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多做好事,多傳播正能量,通過一個學生黨員帶動一個學生群體向著積極的方向進步。胸前一枚黨徽的約束力化為習慣后也必將鑄就學生黨員自身素質和黨性修養的錘煉提升,從而達到實現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這也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基本要求。

2.增加儀式行為的多元多樣性,發掘學生黨員創造創新能力

調查顯示,學生黨員在參與儀式行為時對自身黨員身份的認同感強烈,并希望黨建儀式能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因此,在校園中積極培育典型創意、發掘典型經驗、加強典型宣傳,營造創新黨建的良好氛圍是提升學生黨員參與黨建儀式行為主動性、增進儀式行為意義內化性的必然途徑。不少學生黨員在訪談中提出了諸如給學生黨員過“政治生日”,重溫入黨誓詞,不斷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采取知識競賽、素質拓展、風采展示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及成果的學習與分享;發放黨員證、同步編制黨員證代碼,定期評比、表彰并組織向優秀黨員、黨支部學習的紀念活動,增加身份感、榮譽感等建議;結合學校部分學生黨支部的品牌黨建活動的成功案例,大致歸納出三條今后創新性開展校園黨建儀式活動的方式:其一,內容形式要精。創新黨建儀式要經過“前期調研確定項目——制定方案組織實施總結交流”等環節來考察推廣的可行性,傳統黨建儀式也可依照相同的環節來不斷完善現有的開展方式,特別是不同專業背景的黨員學生可以根據專業特色開展相適應的儀式活動,如醫學院臨床黨支部定期在實習醫院開展醫導活動、在結對社區開展義診活動等。其二,面向對象要泛。黨建儀式對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的影響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黨員在儀式中的參與程度。所謂面向對象要泛,一是指受眾要廣,例如優秀學生黨員、黨支部書記表彰大會面向全校學生黨員召開的影響程度必然高于僅面向學生黨員代表召開的影響程度,可以在更廣的層面上宣揚優秀學生黨員及支部書記的先進事跡,并鼓舞更多的學生黨員向先進學習;二是指參與者卷入度要高,例如入黨宣誓儀式之所以對學生黨員的身份意識影響最強烈,是因為學生黨員在此項儀式中的卷入度最高;而對于被動接受的儀式(如組織員談話)、無需努力參與的儀式(如輔導報告),往往較難觸及學生對自己黨員身份的意識。故而,電氣工程學院鼓勵人人參與的“五微黨建工作法”在學生黨建工作中起到了較好的成效:“微黨課”在講課主體上鼓勵每位黨員都有機會走上黨課講臺;“微事跡”抓住普通黨員的一個優點、一個好習慣、一個善良的舉動而樹立典型;“微平臺”通過微信、微博、QQ等現代信息傳播手段構建黨建工作的陣地;“微訪談”積極走近黨員、深入群眾,傾聽他們的心聲,溫暖他們的心懷;“微積分”通過建立黨員積分卡,實行積分或星級管理,跟蹤紀實黨員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其三,影響時間要長。舉辦一次成功的黨建儀式容易,難的是把這一項黨建儀式一直成功地舉辦下去。中國共產黨在她九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是在保留黨的核心價值的基礎上,經歷了不斷舍棄陳舊的儀式資源并創造嶄新儀式資源的過程。要形成黨建儀式資源對學生黨員長期有效的影響,必然要在不斷地實踐與總結中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打造學生黨建活動的品牌效應,讓學生樂于參與、長期參與、樂于總結、堅持總結,在經常性的參與和總結中逐步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

誠如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儀式彰顯了個人和集體的社會進程,黨建工作中的各項儀式資源也見證了黨員個人和集體的發展。每一次參與儀式的過程便是對自己身份的一種轉換、一種接納,或深或淺,都刻印下了儀式內涵的意義。儀式資源是黨建工作中的特殊部分,亦是重要部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儀式資源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黨員重構精神藍圖、完滿自我,更有利于基層學生黨組織獲得充沛持久的凝聚力、和諧有序地運轉。

猜你喜歡
學生黨建儀式高校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載體的創新與實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新媒體平臺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
開營儀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