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提醒了我們感覺的重要性
——弗吉尼亞·伍爾夫文學批評隨筆的閱讀經驗

2016-07-15 02:11浙江胡藝珊
名作欣賞 2016年16期
關鍵詞:奧斯丁倫納德夏洛蒂

浙江 胡藝珊

她提醒了我們感覺的重要性
——弗吉尼亞·伍爾夫文學批評隨筆的閱讀經驗

浙江 胡藝珊

我們一說到弗吉尼亞·伍爾夫,就是她的意識流小說、她的《達洛衛夫人》、她的《到燈塔去》;而其實,伍爾夫是她那個時代最有影響的散文家之一。我們會發現,伍爾夫的批評隨筆,幾乎每一篇,都觸及作家作品的獨特和微妙,而且寫得舉重若輕、行云流水,以感覺喚醒感覺,并“提醒了我們感覺的重要性”。

弗吉尼亞·伍爾夫 批評隨筆 感覺

最初,遇到伍爾夫,遇到的是她的散文或文學批評隨筆。比如《普通讀者》,比如《書和畫像》,以及《一間自己的屋子》。當然,伍爾夫的隨筆,還有很多。單是一套《伍爾芙隨筆全集》,就有四大卷一百四十萬字。如此皇皇巨著,對于一個專業的散文家或批評家也是十分可觀的。但有意思的是,關于伍爾夫和她的小說,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以至于我們一說到弗吉尼亞·伍爾夫,就是她的意識流小說、她的《達洛衛夫人》、她的《到燈塔去》……

或許真的是伍爾夫在小說方面的才華遮住了她作為散文家或批評家的光芒,我們的眼睛,總是盯在了她的意識流小說甚至“墻上的斑點”上。不知不覺,我們就忽略了伍爾夫見地高超、文采斐然的散文或者隨筆。

真實的情形是,伍爾夫是她那個時代最有影響的散文家之一。從20世紀初為《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撰寫書評開始,隨筆寫作就一直伴隨著她。幾百篇散文隨筆所顯示出的才華,使伍爾夫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傳統散文大師”“新散文首創者”“英國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的美譽。對于一生只做“閱讀”和“寫作”兩件事的伍爾夫來說,文學批評隨筆恰恰是這兩件事最完美的結晶。

有意思的是,在我“遇到”伍爾夫時,遇到的正是她的隨筆,而不是她的意識流小說。而且,在閱讀了伍爾夫許多年之后,我發現,在我閱讀伊始,遇到的正是我喜歡的版本:《一間自己的屋子》(三聯書店1989年版)。這本小書是當時三聯“文化生活譯叢”中的一冊。印象中同屬這套叢書的,還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番石榴飄香》。因為后者是“諾獎”得主作品的原因,當時好像更加有名。然后是1994年的《書和畫像》,也是三聯的版本。只是,這本書的作者是“吳爾夫”。這本小書,也屬“文化生活譯叢”中的一冊。在這套叢書里,也有《一間自己的屋子》和《番石榴飄香》。時光荏苒,當我擁有第三套而且在我看來是最欣賞的伍爾夫隨筆時,轉眼就到了另一個世紀——2003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讀者Ⅰ》和《普通讀者Ⅱ》。正是這套兩冊的《普通讀者》,與最初的《一間自己的屋子》一起,成為我閱讀和欣賞伍爾夫隨筆的基礎讀物。

在此之前和之后,伍爾夫的隨筆還有其他的版本。這些版本的作者有時是“伍爾夫”,有時是“吳爾夫”,有時又成了“伍爾芙”。但我知道,它們都屬于一個伍爾夫。即使后來,當我擁有四卷本的《伍爾芙隨筆全集》時,最初的《一間自己的屋子》和《普通讀者》仍然是我經常閱讀的。久而久之,由這三本小書讀到的文字,常常成為我解讀伍爾夫及其他女作家的話題,如:“慧眼獨具的‘普通讀者’”,“在一間自己的屋子里詩意地棲居”,以及“安謐的精神由天上降下來”……

就這樣,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對伍爾夫隨筆的閱讀,就由最初的漫不經心,漸漸變為由衷地喜歡、欣賞乃至情緒上的共鳴。讀伍爾夫,甚至讓我有了這樣的感覺——閱讀和寫作,是心靈意義上的傾聽和傾訴,彼此找到回家的感覺。

如此閱讀經驗,讓我想起另一本書——《偉大的書——西方經典的當代閱讀》,作者是大衛·鄧比。在其不惑之年,四十八歲的鄧比“厭倦了被現代媒體割裂成碎片的生活,毅然重返校園,和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一起重新閱讀荷馬、柏拉圖、康德、尼采……簡·奧斯丁、康拉德、伍爾夫等人的作品”,然后就有了這本《偉大的書》。正是這本書,讓當時的紐約州州長甚至覺得“欠哥倫比亞大學和鄧比一筆學費”。

在這部厚厚的四十五萬字的大部頭書中,年近半百的鄧比,與讀者一起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字里行間溢滿的是才華、機敏、誠懇、謙遜以及勃勃興致。其中,關于伍爾夫,鄧比這樣寫道:

我第一次讀沃爾夫是大三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只有一片朦朧,優雅、高貴、美麗得不得了,但無形無狀……她極有天分,幾乎到了嚇人的地步……她寫作時總是處在神經極度敏銳的狀況,而且筆下永遠離不開心情和感受的各種狀態……她是天才,但也奇怪又瘋狂……

但現在我讀著《到燈塔去》,震懾于沃爾夫的文字……奇怪的是,一個以前對我而言毫無意義的作家,卻帶來了最豐沛的一道洪流。①

鄧比的話道出了讀伍爾夫的真實體驗。讀伍爾夫的小說,最初的感覺是“心情和感受的各種狀態”,所謂 “全是精神而無實體”,這難免讓人茫然甚至失望。因為,面對小說,讀者肯定有著對故事的閱讀期待。但同樣是心情和感受,在伍爾夫的隨筆中,就表現為福斯特所說的“感覺的重要性”。

不禁又想到福斯特,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評論家,當年布魯姆斯伯里集團的成員。在伍爾夫去世后不久,在一次講座里,福斯特稱贊伍爾夫是用四分之四的全部心思、“帶著一種專心致志的狂熱來寫作”的作家。福斯特尤其注意到了伍爾夫的感覺:“她喜歡接受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和味覺……她的感覺既精細入微又包羅萬象……她提醒了我們感覺的重要性?!雹谑堑?,“感覺的重要性”,對于文學而言,有什么是比感覺更重要的呢?當然,感覺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深刻的;是最單純的,也是最豐富的。

讀伍爾夫的批評隨筆,我們會驚嘆她對感覺的出色把握,就像伍爾夫“發現屠格涅夫對感覺的把握非常出色”一樣。當然,伍爾夫的感覺是伍爾夫的,也是她筆下的作家的。她的奧斯丁就是奧斯丁,勃朗特姐妹就是勃朗特姐妹,而且夏洛蒂是夏洛蒂,艾米莉是艾米莉,甚至連名不見經傳的多蘿西·奧斯本也只是她的多蘿西·奧斯本。

她寫奧斯丁的幽默和諷刺——

她是整個文學史上最一貫的諷刺作家……她一個接一個地塑造出她的傻瓜、她的道學先生、她的俗人、她的柯林斯先生……她的班尼特夫人。她用鞭子似的語句環繞著他們,抽打著他們,削出了他們永恒的輪廓。但他們留在那里,沒有借口,沒有憐憫……有時讓人覺得她的人物生下來只是為了讓簡·奧斯丁享受將他們斬首的莫大快樂。

這就是伍爾夫筆下的奧斯丁,與我們常見的詼諧、幽默、諷刺……說的是一回事,但在伍爾夫的筆下,卻寫得富有情趣、淋漓盡致且煥發著光彩。關于勃朗特姐妹及其作品:

《呼嘯山莊》比《簡·愛》難懂一些,因為艾米莉的詩人氣質比夏洛蒂更濃。夏洛蒂寫作時,鮮明有力、飽含激情地說出“我愛”,“我恨”,“我痛苦”。她的體驗雖然更加強烈,但還是與我們共同的。但在《呼嘯山莊》中卻沒有“我”,沒有家庭教師,沒有雇主,有愛情,但不是男女之愛……她似乎能夠把我們借以了解人類的東西統統撕掉,在這些不可識別的透明體中注入一股如此強烈的生命,使之超越了現實。因此,她的天才是一種最罕見的能力。她能夠使生命擺脫對事實的依賴;寥寥數筆就畫出一張面孔的靈魂,從而不需要有身體;一說荒野就能使狂風呼嘯,電閃雷鳴。

這就是夏洛蒂,這就是艾米莉。我們感覺到了卻沒有表達出來的感覺,或者說,我們有感覺,“卻正因為你一注意到,它就消失了,而幾乎完全沒辦法傳達。但沃爾夫一再地捕捉住它”(鄧比語),而且寫出來了,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如此富有激情、美感和韻律。這樣的評論,甚至“比她的小說更能顯示出她是個小說家”。

然后是奧斯本,幾乎所有的讀者都陌生的多蘿西·奧斯本,伍爾夫讓她這樣出場:

即使偶爾接觸英國文學的讀者,有時也一定會感到英國文學有一個光禿的季節,有時像鄉間的早春。樹木直棱著;山丘卸去綠色的覆蓋;大片土地和樹枝,毫無遮掩。但是,我們沒有聽見六月的震顫和呢喃,那時連最小的樹林似乎也充滿活力,灌木叢里,靈活、好奇的動物都忙著干自己的事,你不免站住,聽一聽它們的低聲細語和急促的走動聲。就英國文學來說也是如此,我們必須等到過了十六世紀,十七世紀也過了多半,那片光禿的景色才會充滿騷動、震顫,我們可以用人們的談話聲來填充那些偉大著作之間的空白。

多么詩意而感性的描述??!如果不是伍爾夫,大概很少有人會知道奧斯本和她的《書信集》。但正是伍爾夫,讓我們知道了,在幾百年前,在英國,有一位名叫多蘿西·奧斯本的女子,一位書信作者,而且還很出色。她以一封接一封的書信,證明了自己作為“通信人的天才”。

不得不承認倫納德的說法:“即便是許多不理解、不喜歡甚或嘲笑弗吉尼亞小說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她在《普通讀者》一書中所體現的非凡批評才能?!雹圻@是1953年出版伍爾夫日記時,倫納德在序言中寫下的一段話。當然,倫納德是伍爾夫的丈夫,忠誠善良,對妻子的超凡智慧和嫻雅風度傾慕有加,但不要因此就以為這是溢美之辭。作為伍爾夫作品最初的讀者,同時也是“劍橋出身的知識分子”,倫納德完全有智慧有眼光來判斷伍爾夫的作品,并且分得出伍爾夫的小說和隨筆在讀者心中的不同感受。倫納德深知,即使伍爾夫是天才,對其小說的“不理解、不喜歡甚或嘲笑”肯定有,還可能有許多,但對伍爾夫的批評才能,倫納德卻肯定得毫不含糊。

不是嗎?在讀了伍爾夫的隨筆之后,我們會發現,伍爾夫的批評隨筆,幾乎每一篇,都觸及作家作品的獨特和微妙,而且寫得舉重若輕、行云流水。她的批評隨筆,靈動、感性、豐潤、智慧、妙趣橫生,思路開闊而不羈。這樣的隨筆,以感覺喚醒感覺,并“提醒了我們感覺的重要性”。只要讀讀伍爾夫的《普通讀者》或者任何一篇批評文章,我們就肯定會如倫納德所說的那樣,不得不承認伍爾夫在其隨筆中所表現出的非凡的批評才能。

是的,“不得不承認”,不得不。

①大衛·鄧比《偉大的書——西方經典的當代閱讀》,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②愛·摩·福斯特《弗吉尼亞·伍爾夫》,瞿世鏡編選:《伍爾夫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③倫納德·伍爾夫《伍爾芙日記選》序,百花文藝出版2012年版。

本文系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伍爾夫文學批評隨筆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YJA752003

作 者:胡藝珊,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教授。

編 輯: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歡
奧斯丁倫納德夏洛蒂
借錢不可盡力
超現實晚禮服
只有一個人的聚會
只來了一個客人
簡·奧斯?。簞e樣的“文化研究”
只來了一個客人
簡·奧斯?。核婆笥?,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久久地等待
借錢不可盡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