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陶勒蓋銀鉛鋅礦成因研究

2016-07-15 14:32馬川張祥信趙春濤
科技視界 2016年17期
關鍵詞:成礦規律

馬川+張祥信+趙春濤

【摘 要】研究區位于內蒙古高原南緣,錫林郭勒草原南端,北部即為渾善達克沙地,海拔高度一般在1400—1530m之間,最高海拔1552m,位于工作區東南部。地勢較平緩,山脈呈北東走向,屬低山丘陵區。研究區內切割程度較淺,相對高差多在100m以下,地形較平緩,地表植被發育,基巖裸露較差??辈槟康臑檠芯亢艉吞绽丈w陶一帶銀鉛鋅多金屬礦礦床成因研究。

【關鍵詞】呼和陶勒蓋;銀鉛鋅;成礦規律

0 前言

研究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行政區劃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明安圖鎮管轄,目標礦床礦床成因類型屬中—低溫熱液充填型脈狀礦床,以Ag、Pb、Zn礦化為主,其分布受北東向、北西西向張性裂隙構造控制,賦存部位對巖性的選擇不甚明顯。此外晚侏羅世堿性石英正長斑巖鈉長石化強烈地段具鈮礦化,其形態、分布范圍與鈉化帶基本一致。提出了可供下一步普查工作的重點地段,達到了預查找礦目的。

1 區域地質背景

工作區大地構造位于位于華北板塊(Ⅰ級)華北板塊北部大陸邊緣(Ⅱ級)鑲黃旗—赤峰火山型被動陸緣(Ⅲ級)鑲黃旗-赤峰晚古生代增生陸緣(Ⅳ級)。區內受多次造山運動的影響,斷裂發育,巖漿活動頻繁而分布廣泛。

1.1 地層

區內前中生代地層區劃屬于華北地層大區(V),內蒙古草原地層區(V3)。本區出露地層有古生界二疊系三面井組,額里圖組一段、二段;中生界侏羅系瑪尼圖組、白音高老組及新生界漢諾壩組、第四系全新統。

1.2 構造

工作區鑲黃旗-赤峰晚古生代增生陸緣,區域上構造活動強烈,褶皺不甚發育,斷裂及巖漿活動頻繁。溫都爾廟—西拉木倫河深大斷裂、商都(北)—康?!欤ū保┥畲髷嗔鸭岸鄠悘捅承本鶑墓ぷ鲄^南北兩側通過,形成了以北東向為主,北北西、近南北向為輔的總體構造格局。

區內斷裂的展布方向為北東向、北西向,性質為正斷層,長1.5-7km,受第四系掩蓋,規模較大的北東向斷層地表不清楚,控制著本區巖漿巖、地層及礦床的分布;北東向是本區主要的容礦構造。

2 區域地質特征

預查區內出露地層為上侏羅統白音高老組(J3b)。該地層主要出露于阿日烏布力者、前呼和陶勒蓋、后呼和陶勒蓋、東胡布力阿木、東霍托勒阿木等地??傮w走向北東向,北傾,傾角30°-60°。根據巖性—巖相特征,本次工作將其劃分為三個巖性段,分敘如下:

1)流紋巖段(J3bλ):主要分布于阿日烏布力者南、后呼和陶勒蓋西北、東胡以西等地,出露面積約1.09km2。

巖石呈淺灰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由斑晶和基質組成。斑晶成分為鉀長石、石英,其中鉀長石呈半自形-它形板狀,弱土化;斜長石呈半自形板狀,弱土化,大小0.5mm±;石英呈它形,大小0.5-4mm之間;基質由長英質礦物、少量鱗片狀云母類礦物組成,局部可見明顯的流紋構造。

2)熔結凝灰巖段(J3bit):主要分布于東霍托勒阿木以東,總體展布近東西,被二長花崗斑巖(J3ηγπ)侵入,出露面積約2.65km2。

巖石呈淺褐色,主要由漿屑、玻屑和火山塵組成。

其中漿屑多呈不規則長條帶狀、透鏡狀、焰舌狀,大小多在0.5-3.5mm之間;晶屑多呈棱角狀、少數階梯狀,主要由長石、石英等組成,大小多在0.2-3.5mm之間。

3)火山角礫巖段(J3bvb):主要分布阿日烏布力者、后呼和陶勒蓋、前呼和陶勒蓋等地,呈北東向展布,走向32°-60°,西傾,傾角61°-67°,出露面積約1.83km2。

其中巖屑多呈次棱角狀,輪廓較清楚-較模糊,其成分基本同角礫,大小多在0.2-2mm之間;晶屑多呈棱角狀、少數階梯狀,主要由長石、石英等組成,大小多在0.2-2mm之間;火山塵:已脫玻呈霏細狀長英質礦物,分布于上述碎屑之間。

3 圍巖蝕變

區內圍巖蝕變常見的有鐵錳礦化、褐鐵礦化、碳酸鹽化等。以鐵錳礦化、鈉長石化與成礦較為密切。

高嶺土化:分布廣泛,形成較早,屬面型蝕變,地層及巖體均可見到。

鐵錳礦化:鐵錳礦化在地表表現為沿節理、裂隙的充填和滲透,寬度1mm-數厘米不等。

鈉長石化:在石英正長斑巖體中出現,呈灰白色、白色,呈條帶狀展布,與鈮等稀有元素成礦較為密切。

碳酸鹽化:主要形成方解石,常見介殼狀、晶簇狀方解石沿角礫巖的裂隙或孔穴呈脈狀產出。

4 礦石質量

4.1 礦石的礦物成分

主要金屬硫化物有方鉛礦、黃鐵礦;次生礦物有硬錳礦、針鐵礦。

根據光、薄片鑒定鑒定結果,主要礦物嵌步特征如下:

金屬礦物特征:方鉛礦:白色,不規則狀,均質,大小<0.6mm,零星分布,或與黃鐵礦、閃鋅礦連生;閃鋅礦:灰色,不規則粒狀,均質,粒度<0.5mm,呈聚集體狀,與黃銅礦、黃鐵礦密切共生分布;黃銅礦:黃色,不規則粒狀,聚集體小于10mm,與閃鋅礦連生;黃鐵礦:淺黃白色,半自形粒狀,均質,大小<1.2mm,星散分布;硬錳礦:較亮灰白色,非均質集合體狀,集合體呈不規則網脈狀分布,脈寬在1mm左右;針鐵礦:灰白色,不規則狀,大小<0.5mm,零星與硬錳礦混雜分布。

脈石礦物特征:方解石呈半自形-它形粒狀集合體分布于石英間,粒度0.05-0.8mm;綠泥石呈集合體狀分布,粒度0.02-0.5mm。

4.2 礦石的化學成分

本次預查工作未做相應分析項目,現將東胡礦區所做的礦石化學成分做一介紹,以進行類比。分析認為:

1)有益組分:據礦石分析結果,礦體中有用組分為Ag,共生有益組分為Pb、Zn、Cu。Cd含量在0.000026-0.035%之間,含量變化較大,局部地段達到伴生有益組分的要求。

2)有害組分:據分析結果,對人體及環境有不良影響的Hg、P元素含量較低,Hg:0-0.002%,P:0.002-0.004%,不會對環境構成危害。

3)主要組分的賦存狀態和變化規律

東胡礦床主要有用元素為Ag,共生有Pb、Zn、Cu元素,在礦體的局部地段Ag、Pb、Zn互為伴生。

據光片鑒定報告,Ag、Pb含量呈正相關趨勢明顯,Pb、Zn呈明顯的負相關,隨著Zn含量的降低,Pb和Ag的含量提高很快。Cu與其它元素的消長關系不明顯。

4.3 礦石結構及類型

1)礦石結構

有半自形-它形晶粒狀結構、交代結構、碎裂似角礫狀結構、碎裂結構等。

2)礦石類型

自然類型:按礦石構造類型,初步劃分為細網脈狀礦石和條紋狀狀礦石兩類。

工業類型:根據礦物組合特征,礦石工業類型可初步歸納為熱液脈狀銀鉛鋅礦。

5 結論

根據圍巖蝕變的特征,結合礦石結構、類型及其相互穿插交代作用,礦點的分布嚴格受構造控制,賦存部位對巖性的選擇不甚明顯,在沉凝灰巖、流紋巖、花崗閃長斑巖、石英正長斑巖皆可成礦的特點,礦床成因應屬淺成低溫熱液型,應與中生代火山熱液有關,礦床的形成方式以充填方式為主,交代作用次之。

致謝

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河北地質大學張祥信教授以及所有項目組成員的熱情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李洪昌,高福紅,陳井勝,等.錫林郭勒盟地區鉛鋅礦床成礦規律[J].吉林大學學報,2012,42(02):265.

[2]王忠,朱洪森.大興安嶺中南段巖石巖體特征及演化[J].中國區域地質,1999,18(4):351-372.

[3]楊文靜,程天赦,王登紅,等.內蒙古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意義[J].地質與資源,2013,22(1):30-35.

[4]張順,張志誠,李建鋒,等.大興安嶺熱液礦床成礦時代[J].地質通報,2012,31(5):671-685.

[5]秦濤,鄭常青,崔天日,等.內蒙古東珺銀鉛鋅礦控礦因素及成礦規律及礦床成因[J].地質與資源,2014,23(2):146-153.

[6]張曉暉,張宏福,湯艷杰,等.大興安嶺雅魯地區鉛鋅礦成礦規律及遠景預測[J].巖石學報,2006,02(11):2769-2780.

[7]葛文春,林強,孫德有,等.內蒙古大興安嶺比利亞谷鉛鋅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研究[J].地球科學,2000.

[8]張紅晨.內蒙古東烏旗1017銀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淺析[D].河北石家莊:石家莊經濟學院,2014.

[9]郭鋒,范蔚銘,王岳軍,等.大興安嶺南段晚中生代雙峰式火山作用[J].巖石學報,2001,17(1):161-168.

[10]林強,葛文春,吳福元,等.大興安嶺中生代花崗巖類的地球化學[J].巖石學報,2004,20(3):403-412.

[11]林強,葛文春,曹林,等.大興安嶺中生代雙峰式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J].地球化學,2003,32(3):208-222.

[12]林強,葛文春,孫德有,等.許家山礦區鉛鋅銀多金屬礦礦床地質特征[J].地質科學,1998,33(2):129-139.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成礦規律
內蒙古及臨區礦床成礦規律及系列
東秦嶺燕山期中酸性小巖體成礦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