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實現路徑研究

2016-07-18 23:39司楊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6年7期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實現路徑

司楊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制造業中服務要素所占的比重在不斷增加,所生產出的產品包含的服務因素也較強,逐步構成了制造業的服務化現象。企業要對制造服務化現象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了解國際市場中制造服務化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引進制造服務化。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實現路徑

在現代制造業發展體系中知識經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知識要素已不同于以往的制造要素,它作為投資要素能產生出更高的價值。目前各行業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知識經濟領域上,企業將傳統制造要素與知識要素有效地進行結合,創造出非凡的價值。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趨勢使得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本文依據制造業服務化現象在國際上的發展趨勢,分析出制造業出現服務化趨勢的原因,探究出適合我國制造業企業的服務化發展方向及策略。

一、制造業出現服務化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知識經濟的影響

首先,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產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知識經濟的發展領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制造業,二是服務業,知識經濟下所生產出的知識產品一般有五種:新興的科技信息產品、不包括生產的企業產品、專業的服務產品、知識教育型的產品。知識經濟改變著產品的生產方式以及制造模式,由原來簡單的技術制造轉向知識科技制造,縮短了制造過程所耗費的時間,節約了成本。

其次,隱性知識是引起制造業出現服務化的內在原因。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指某種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企業在實現制造業的傳統因素與知識因素融合的過程中,主要是將隱性知識與之進行組合。通過實現兩種因素的整合,促進制造業服務化現象的形成。

(二)制造業價值鏈理論的延伸戰略

依據全球價值鏈的理論分析,產業的升級主要表現在四方面:功能的升級、工藝的升級、鏈條的升級以及產品的升級。功能的升級一般指的是產品功能的不斷擴大,其價值不斷向兩端延伸;工藝升級就是產品的工藝技術在不斷改進和完善;鏈條升級就是講發展的領域進行擴張;產品升級則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制造企業在產品升級以及工藝升級方面比較容易,但在功能升級方面則較為困難。其想要實現功能升級,延伸價值鏈的兩端最重要的就是掌握高端的價值鏈知識,具體來說就是企業要儲備一定的隱性知識,不然無法實現功能升級。所以企業的知識價值鏈是促進企業由純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換的原因之一。

(三)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收益有促進作用

首先,制造業中的關鍵增值環節是服務要素密集型的重要特征。服務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的行業,制造業屬于技術、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服務業為了加強管理會率先使用網絡通訊以及信息技術,服務業信息技術的推廣能為制造業的普及提供經驗,這樣制造業可以加快普及速度,增強工人的生產技能,提高產品的生產率。

其次,制造業的價值鏈環節與服務聯系密切。在各種生產工序中,生產空間的逐漸分離使得服務的連接作用在其中越來越重要,依據全球價值鏈的分析,服務連接作用是保證整個價值鏈正常運轉的重要因素。在Henryk Kierzkowski 與Ronald W.Johns的生產分理論中指出,有效地利用服務要素可以推動生產的分離,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發展條件下,各種產業中的服務成分有所提高,導致生產產品時的成本降低,服務因素的應用使得產業的利潤也在上升,所以服務要素的地位越來越突出。

(四)環境保護政策的提倡

制造業的整個生產程序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到售賣,再到使用與維修、報廢,這一系列中的各個環節都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不同的產品持有者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也有所不同,相應的對環境破壞進行負責的對象也在不斷更替,當產品報廢后具體的環境承擔者就會變得模糊。隨著產業機構的不斷調增,產品會出現不斷升級的現象,而人們的心理驅使他們更替新的設備來滿足自己,舊的產品就會報廢,產品更新的速度越快,舊產品的淘汰速度就越快。由于國家提倡可持續發展戰略,制造企業就必須設計耐用性強的產品,還應加強產品的回收再利用性,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就會使用環保性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二、制造業企業實現服務化的戰略路徑

(一)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許多制造企業對本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了解不夠深入,所掌握的生產知識不夠全面,就會導致企業內部制造業的水平處于低下水平,與其他的企業產生差距。對于制造業來說,可以利用成本因素來實現企業的轉型,改善企業的經營模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獲取更多的訂單,增加資金的積累。例如,企業可以加強與國際企業的聯系,增進彼此之間的物資交流、信息交流,降低物流成本來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為節約成本,可以選擇在國外租賃一個倉庫,將生產的產品放入倉庫中,國外的進貨商可以依據產品的市場銷售狀況來進行提貨,保證貨物能夠及時得到補給,企業也可以順利地推銷產品。

(二)企業要不斷轉變經營模式與經營理念

企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實現轉變,利用新型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首先,改進其薪資分配體制,充分凸顯出服務的價值。例如在計算企業的總收益時,要將收益進行比較,將增長的部分作為計算銷售業績的前提條件,激發企業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意識在銷售過程中至關重要,增加服務態度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與客戶保持良好的業務關系。其次,企業要加強服務意識的宣傳與培訓。企業員工的服務態度會直接促成企業的銷售額的多少,企業要對員工進行培訓,講授服務意識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體現出服務意識、怎樣展開服務等等知識,不僅要增強服務意識的培訓,還要改善員工的產品及生產工序的知識體系。員工在對顧客進行講解時,要體現專業性,讓客戶能夠全面地了解產品,針對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有效建議。

(三)運用多種途徑,促進制造業與金融服務的結合

許多制造業開始加強與金融業之間的聯系,金融企業的貸款項目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大部分銀行的貸款標準是企業的信用度及其經營規模,制造業企業想要投資一項安全性能較高的項目,卻沒有足夠的投資金額,較為保守的銀行不會降低投資的標準,使得許多制造企業失去了發展的良機。制造企業評估投資風險的能力比銀行強,在對金融財務的管理方面比金融機構更突出。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與金融行業進行合作,取得銀行的投資信任,加大企業的發展力度,擴大企業的發展規模。

(四)運用服務化策略來降低企業的環保成本

由于全球氣候的變化,各個國家都在提倡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依據環保的重視度來說,若不轉變發展模式,企業的環保成本將會逐步增加。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企業需要選擇服務化策略來降低成本。制造業服務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不僅能夠達到環保效果、實現低耗能,還能夠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制造業之間也可以相互增強合作,大型的制造業可以通過服務要素來給小企業提供管理服務經驗,這樣大型的企業不僅拓寬了市場范圍,還使得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得到有效轉變,帶動整個制造領域的發展。

三、促進制造業實施服務化戰略的建議

(一)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避免的問題

第一,在實現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企業要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實現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保證人均資本的儲存量能夠不斷地增長。第二,中國的制造業要結合本國的國情,探索出一條適合在中國發展的道路,不斷改善國內的市場發展體系。

企業在實現轉型的過程中,要注重資金的有效積累,不能只追求數量的增長。制造業要通過增加服務比重來實現產業的有效發展,達到投資項目的可持續性,促進企業成功轉型。

(二)人才的全面培養

企業培養工作人員時,要注重從知識體系與技術要素方面展開。隨著知識經濟所占比重的增加,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知識要素也在增加,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不斷上升。制造企業可以利用教育培訓來實現人才的需求。這種方式既不會造成知識性人才的流失,也不會形成知識分子的就業困境,同時促進了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發展。

(三)實現環保成本的節約

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增加服務因素、減少環境污染的具體策略就是在每個生產環節中增加服務意識。例如在制造產品時,制造商可以加強產品的再造性,舊產品回收之后還可以制造再利用,如此循環實現資源的可持續。企業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實現成本的節約。

四、結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制造企業實現服務化的原因,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是企業出現服務化現象的內在原因,知識價值鏈的作用是制造服務化發生的根本原因,服務化對制造業實現轉型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實現制造服務化不僅是對低碳環境發展模式的踐行,還是實現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制造業企業的服務化現象還會不斷得到普及,探究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實現路徑是對整個制造行業的轉型提供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汪應洛.推進服務型制造:優化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思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0(2).

[2]周艷春.制造企業服務化: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0(23).

[3]馮曉玲.中國“制造業服務化”發展路徑探討[J].亞太經濟,2011(06).

猜你喜歡
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實現路徑
制造企業服務化程度、服務化模式和服務化收益研究
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戰略研究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制造服務化發展戰略
制造業服務化對提升制造型企業創新能力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