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創新扶貧方式實現精準脫貧

2016-07-18 09:54李巧宏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6年7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貧困人口創新

李巧宏

摘 要: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工作時首次作出了“精準扶貧”的指示,2014年3月,習總書記在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計時明確指出,推動精準扶貧,要著力瞄準扶貧對象,加強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和政策落地。新時期,創新扶貧方式,全力實現精準脫貧,已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所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圍繞“精準扶貧”的內涵和基本要求,就扶貧方式的創新及政策落實提出建議,以期為精準脫貧的順利實現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精準扶貧;創新;脫貧方式;貧困人口

精準扶貧指的是依據不同的貧困地區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的實際狀況,采用合理、規范、有序的方法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管理、精確幫扶的脫貧方式。為此,要結合貧困地區的現狀和實際,找準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全面實現精準脫貧。

一、細化精準扶貧

(一)瞄準精準扶貧的對象

瞄準扶貧對象是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要積極推動扶貧,就要弄清哪些是真正的扶貧幫扶對象。設想如果扶貧對象摸不清,則會使扶貧工作陷入“水土不服”的尷尬境地。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摸清家底。精準扶貧要具體到人,必須由上而下從“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農村-貧困戶”逐級將扶貧對象予以細化,完整精確地把貧困對象鎖定在每個農戶、每個人頭上。當然,要瞄準扶貧幫扶對象,還要遵循兩個基礎性原則:一個是動態化管控原則,每年依據扶貧區域、扶貧對象的發展現狀,有進有出,保證扶貧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將扶貧工作的重點放在資金使用率的提高上,力求“應扶盡扶”,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撒網”;另一個是基層識別原則,該原則有助于充分發揮基層民主的政治組織優勢,賦予廣大基層群眾識別的權限,堅持程序的透明化、操作的規范化,使群眾按照心中的“標準”識別誰是貧困戶。除此以外,在瞄準扶貧對象方面還要充分運用信息網絡系統等先進技術成果,嚴格按照建檔立卡的總要求,使每個貧困戶都有卡,每個貧困村都有記錄簿,每個鄉鎮都有扶貧記錄冊,每個貧困縣都建立起完備的扶貧管理檔案,按行政級別逐個登記造冊,并錄入計算機系統中,真正構筑起“戶-村-縣-地區”的扶貧信息網絡系統。

(二)編織制度網絡,加強精準扶貧的管理

毋庸置疑,有力保障各項扶貧政策落實的關鍵在于制度體系的建立。精準扶貧要將有關扶貧領導、幫扶部門及扶貧對象“綁定”起來,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具體地說,一個貧困戶制定一些專門的幫扶對策,一個貧困村編制一套系統的脫貧方案,一包扶貧到農戶、二包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大扶貧責任制的貫徹力度,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保障管理的透明化、公開化,推行扶貧對象公示制度,在明確扶貧對象方面要規范程序操作,公告、公示的全過程監督要透明,使貧困戶切實體會到公開原則。對各項扶貧資金要集中公示,促使扶貧資金始終在陽光下運作;施行扶貧項目監督管理制度,各級政府監管責任意識要進一步增強,充分發揮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的監督協商作用,保障貧困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拓寬群眾反映問題及申訴的渠道,使扶貧對象成為各扶貧項目監督的主體。要實現地區性脫貧,必須善于瞄準產業,形成和完善扶貧長效機制,農戶扶貧要瞄準個人就業,以如期實現脫貧。

(三)創新精準扶貧的路徑

采用重點針對貧困戶施策的方法,開展“走訪百村、探望千戶、解決萬難”的活動,從貧困縣到貧困村再到貧困戶,實施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籌備充足的幫扶資金,確立具體的幫扶項目,堅持一個貧困村實施一類政策,一個貧困戶實施一種辦法,保障自來水供應、生活用電的穩定與安全、道路村村通、做飯用氣、房屋改造以及環境保護等“六大農家”工程的順利實施,保障每個貧困戶最少有一名就業人員,鍛煉脫貧造血本領,分類促進,因地制宜使措施合乎現狀。對由于重大疾病或災害而失去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貧困戶,政府要進行救助兜底扶貧;對于生態環境良好,具有潛在開發價值的貧困村,可推行鄉村生態旅游扶貧;對于生產條件良好的貧困縣,可推行特色化產業扶貧??傮w而言,可扶貧路徑的選擇未必要拘泥于一種形式,必須善于分類指導,達成分類脫貧的目的。

二、依靠行政力量,幫助精準扶貧

(一)精準扶貧要與推動本地區特色發展相結合

精準扶貧要遵循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集聚發展的新理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根基。貧困地區在產業發展的選擇上,要依托本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立足于產業根基、區位發展優勢以及未來市場前景,積極發展交通樞紐型、現代農業型、旅游觀光型、商業貿易集散型等特色化產業,努力打造“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新格局。眾所周知,貧困地區的財政力量相對薄弱,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匯集各方力量搞好特色化產業園建設,著力提升縣城及周邊城鎮的公共服務管理水平,推動貧困地區人口有序向縣城和周邊城鎮轉移,促進土地的集約化進程,提高土地的產業效益和投資效益。另外,精準扶貧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政策協調帶動機制。

(二)精準扶貧要與轉變政府職能相結合

要順利完成精準扶貧的目標任務,就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從管理上要加大對扶貧資金及各扶貧項目的監管,堅持省、市政府協同把關。將扶貧項目的審批權限下放到縣一級,形成任務、目標、權責、資金到縣制度。在扶貧項目的開發上,要逐步形成省市兩級加強支持、縣一級具體貫徹落實的行政聯動機制。具體地說,省一級加大對貧困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同時搞好生態保育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市縣兩級要統籌開發各類扶貧資源,推進各扶貧項目的落實。此外,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內在關系,扭轉政府主抓項目、主導企業管理的局面,鼓勵企業自覺投身于扶貧攻堅戰中,形成“政府-企業-貧困戶”三位一體的新扶貧發展模式,將資金與企業、貧困農戶密切關聯,助力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貧困戶收入的增加。健全大扶貧工作體系,努力尋求國務院有關部委、國有企業、沿海發達地區的各類扶貧援助,打破區域限制,推動協同發展、聯動發展。政府要大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攻堅,廣泛調動和鼓勵社會各類組織及行業個人以不同形式幫扶貧困農戶,逐步形成“政府指揮、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三)量化扶貧考核

政府扶持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關鍵,在扶貧的新征途上,政府要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為精準扶貧掃清各種障礙,確保各項政策和有力措施真正落到實處。為此,政府要盡快制定精準扶貧考核辦法,健全科學考核體系,量化扶貧考核,把精準扶貧的目標任務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程”,層層簽訂責任書,將其列入鄉鎮級、部門級績效目標考核體系中。

扶貧考核的量化,重點在于扶貧效果的考核,既要考慮扶貧資金的投入,又要考核不同的扶貧方式對貧困戶致富的帶動情況,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高度重視數量,又要看重質量,以提高精準扶貧的整體效果。同時,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將黨員領導干部的政績與精準扶貧相掛鉤,對精準扶貧貢獻較為突出的干部,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時作為重點提拔的對象;對精準扶貧工作表現倦怠、所獲成效甚微的干部,予以適當的批評教育,并追究相應的行政責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實現精準脫貧的宏偉目標,必須精確瞄準扶貧對象,完善制度框架,創新扶貧路徑和方式,量化扶貧考核細則,將不同的扶貧方式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共同服務于精準扶貧的目標任務,以使更多的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趙武,王姣玥.新常態下“精準扶貧”的包容性創新機制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3(S2):170-173.

[2]王明華.創新扶貧方式 實現精準脫貧[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5,8(12):56-58.

[3]張笑蕓,唐燕.創新扶貧方式,實現精準扶貧[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12(09):1118-1119+1081.

[4]張琦,馮丹萌,史志樂.十三五期間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5,20(09):18-20.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貧困人口創新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要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