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商業化與農村金融

2016-07-18 18:44石春英
企業導報 2016年14期
關鍵詞:區域差異商業化農村金融

石春英

摘 要:“三農”問題作為近年來我國發展的重心,農村金融的發展更是不容忽視。區域非均衡發展一直是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借鑒衡量收入差距的GINI系數、對數離差和泰爾指標,對2008年以來我國各區域、各省農村金融非均衡程度進行了度量,結果證明農村金融的區域非均衡發展矛盾突出。再結合我國大政方針,在城鎮化、商業化的背景下,討論對農村金融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城鎮化、商業化均對農村金融水平有顯著影響。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有正向促進作用,但農村地區受消費結構的制約,商業化程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水平。

關鍵詞:農村金融;城鎮化;商業化;區域差異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充分體現了“新常態”下中央對農村問題的高度重視,而解決農村問題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發展農村經濟。金融作為經濟的核心,越來越體現出對經濟的先導作用(孔祥毅,2006),因此發展農村金融刻不容緩。如今我國正大力推行城鎮化建設,希望通過城鎮建設發展農村經濟,那么城鎮化對農村金融水平是否有影響,究竟是正向影響還是負面影響呢?同時消費作為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水平的提高,商業化程度的加深,能否作為農村地區金融的“馬車”呢?這值得我們深入的了解。

二、差距的度量

目前關于差距的衡量更多的是運用在收入方面,關于度量區域金融發展差異水平的專門指標并沒有。常用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有GINI系數、對數離差均值GE0、Theil指標GE1,變異系數(CV)的平方、以及Atkinson指數五個指標。以上五個指標雖都用來衡量收入水平的差距,但各有側重。GINI系數主要對中等收入水平的變化特別敏感,對數離差均值GE0主要對底層收入水平敏感,Theil指標GE1則主要對上層收入水平的變化敏感(林宏、陳廣漢,2003)。而變異系數(cv)平方違背了收入差距指標的轉移理論,Atkinson指數的度量結果能用廣義熵指數

GE的單調變換來表示。因此為了全面清晰地反映我國城鄉金融的省際差異,本文選取GINI系數、廣義熵指標GE0和GE1這三項指標。

GE0、和Theil指標GE1是泰爾1967年利用信息理論中的熵概念來計算收入不平等而得名。具體計算公式分別為:

(b)、(c)式子中,n為地區個數,u為全國收入水平的平均值,yi為各地區的收入水平。在本文中,n同樣代表省份數,u代表全國金融水平的平均值,yi為各省份的金融發展水平。

(二)區域農村金融省際差異的度量。根據Goldsmith(1969)提出的衡量一國或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指標——金融相關比率(FIR),再結合我國農村地區數據的可得性,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以涉農貸款與第一產業GDP之比反映由于臺灣、香港、澳門的數據資料不全,因此本文主要考察全國31個?。ㄊ?、自治區)2010到2014的農村金融發展狀況。根據上文給出的統計指標,分別計算出31個省市農村金融發展差異的GINI系數、、和指數見表1。

由表1 得到,無論是從基尼系數、對數離差還是泰爾指標來看,我國不同區域內部的農村金融水平都存在明顯差距??傮w來看,全國農村金融的差距水平是最大的,說明區域之間的差距遠遠高于區域內部的差距,也說明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極度不均衡;隨后農村金融水平差距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東部、中部,說明相對之下,我國中部地區各省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相對均衡,各省之間差距達全國最小,而西部地區省際間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極度不均衡。分區域來看,無論是全國,還是東中西三大區域,差距水平基本保持不變,但是西部地區的對數離差和泰爾指標兩個值都明顯提高了,根據泰爾指標和對數離差的特征,說明西部地區近年來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和水平較低的省份之間差距呈擴大趨勢,非均衡程度進一步提高。

三、影響因素分析

(一)研究假說。(1)經濟狀況。第一產業占總的GDP比重(Economic)可以反映該地的經濟發展狀況,通常認為占比越高,經濟水平越高,越有尋求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越有能力接受各種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因此假設第一產業提高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有正向作用。(2)制度環境。財政資金對農村的支出,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制度環境。財政支出中農村支出占比越高,表明該國或該地區越重視農村地區的發展,農村金融業的發展也具備更多的有利條件。因此假設財政支農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有正向促進作用。(3)城鎮化。城鎮化作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心,期望通過城鎮化的建設打破我國長期以來城鄉分割的狀態,將城鎮化建設作為城鄉經濟社會聯系的橋梁,加快城鄉經濟的有機融合,實現“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目標。因此,假設城鎮化的發展能夠帶動農村金融業的發展。(4)商業化。商業化程度反映一個地區的商品經濟發展程度?,F代社會,作為隨時與資金融通相聯系的商業,地區商業化程度越高,對信貸等金融服務的需求就越大。因此,假設商業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農村金融業的發展。

(二)模型的設定。結合經濟增長理論,農村金融發展函數形式可以表示為:Fr=Arf(Xr1,Xr2,Xr3,…,Xrn) (式1)

Fr代表農村金融發展水平; Ar表示農村金融技術,Xr1,Xr2,Xr3,…,Xrn分別表示影響金融發展水平的各種因素?;谑‰H面板數據,假定技術中性,因此上式可以表示為:

Frit=f(Economicrit,Policyrit,Urbanrit,Consumerit) (式2)

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Frit=ωrit Economicarit,Policyβrit ,Urbanχrit,ConsumeΦrit (式3)

等式兩邊取對數為:lnFrit=εit+αitlnEconomicrit+βitlnPoli

cyritχitUrbanrit+ΦitlnConsumerit (式4)

(三)變量的定義與數據來源。根據以上分析,模型變量涉及的數據資料主要包括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資金支持、城鎮化水平以及商業化程度。①農村金融發展水平(f),用農村貸款占農村GDP表示;②經濟狀況(Eco

nomic),用第一產業GDP占總的GDP表示,占比越高,表明農村經濟發展的越好;③制度環境(Policy),用農林水事務占財政支出的比衡量,占比越高,制度環境對農村發展越有利;④城鎮化(Urban),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表示,占比越高,該地區城鎮化水平越高;⑤商業化程度(Consume),用除衣食住消費以外消費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衡量,比例越高,商業化程度越高。本文選取2010-2014年歷年31個省市城鄉金融相關數據。港澳臺由于資料不全,不納入本次研究當中。所有數據均是根據相關資料搜集整理所得。主要來源于《金融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城鄉建設統計年鑒》、《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以及各省市的統計公報。

(四)實證結果。一般對靜態面板數據的處理有兩種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嚴格要求個體效應與解釋變量不相關,而固定效應模型并不需要這個條件,通過

Hausman檢驗來判斷,Hausman原假設為隨機效應,根據檢驗結果拒絕原假設,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實證結果見式子5:

lnFrit=-1.9247-2.5374lnEconomicrit+5.6829lnPolicyrit+7.2723lnUrbanrit-4.4445lnConsumerit

(-3.39***) (-4.95***) (2.45***) (8.87***) (-4.34***) (式5)

注:括號內為t統計量,*** p<0.01, ** p<0.05, * p<0.1。

四、結果分析與政策建議

由實證結果看出,在將經濟因素、制度因素作為控制變量下,城鎮化和商業化程度均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有顯著影響,并且城鎮化進程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但是商業化因素并不如預期那樣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起促進作用,即農村社會消費的提高,并不能有效促進農村金融水平。這主要是由于農村零售消費結構的制約。根據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分析,衣食住支出占總支出的75%左右,其中又以食品消費占比最高;同時農村地區銷售的90%以上都是農產品,根據金融業產生發展的特點,主要依靠工業服務業為支撐,農業由于高風險、低回報的特征,金融業也沒有依靠其發展的意愿。因此以農產品為主的農村商業市場,難以有效刺激當地金融業的發展。據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繼續城鎮化的道路。將“城鎮化”作為農村經濟金融與城市經濟金融有效融合的橋梁。在城鎮化過程中,不僅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也需要政府的有效支持,營造出有利于農村金融發展的制度環境,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二是注重農村地區二三產業的發展。金融機構的趨利性,會主動選擇風險小、報酬高的行業。在需求追隨理論下,農村地區二三產業的發展,就會擴大金融需求,金融服務自然會追隨地區需求,進而金融水平在滿足需求過程中得以發展。因此,在開發建設農村地區過程中,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甚至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與此同時,充分挖掘當地自然資源,有效發展當地觀光旅游業,或者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家樂等,形成農業—觀光一體化,通過綠色環保的第三產業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敬,冉光和,孫曉鐸.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度量與變動趨勢分析[J].當代財經,2008,03:34-40.

[2] 李樹,魯釗陽.中國城鄉金融非均衡發展的收斂性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4,03:27-35+47.

[3] 周立,胡鞍鋼. 中國金融發展的地區差距狀況分析(1978—1999)[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2:60-74.

[4] 江源,謝家智.我國城鄉二元金融結構形成機制的區域差異——基于變截距模型的影響因素研究[J].財經研究,2013,07:72-81.

[5] 黎翠梅,曹建珍.中國農村金融效率區域差異的動態分析與綜合評價[J].農業技術經濟,2012,03:4-12.

[6] 丁志國,張洋,高啟然.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金融因素識別[J].中國農村經濟,2014,03:4-13+26.

猜你喜歡
區域差異商業化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5G商業化倒計時開始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區域差異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社會化和商業化思維對新產品開發的影響
農村金融扶貧 脫貧要“精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